周末·湖湘地理丨只有一個紅綠燈的縣城

新湖南 發佈 2024-01-22T23:50:44.824750+00:00

它很小,是深藏在武陵山腹地的小縣城。全縣人口加起來,僅夠填滿長沙兩個大型小區。它很大,全縣堪稱一個大型茶園,人均茶園數量全省第一。

坐龍峽,湘西的秘境峽谷。 供圖/古丈縣委宣傳部

它很小,是深藏在武陵山腹地的小縣城。全縣人口加起來,僅夠填滿長沙兩個大型小區。

它很大,全縣堪稱一個大型茶園,人均茶園數量全省第一。

它很滄桑,擁有來自遙遠地質年代的金釘子,讓人類感到幾十萬年的歷史不過是野馬塵埃、白駒過隙。

它很年輕,每個人都有活力,有朝氣,唱歌跳舞都搞得飛起,還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它,就是古丈。

古丈如茶。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雖未到過古丈縣城,卻喝過這裡的茶。他在《白河流域幾個碼頭》中,提到了古丈茶的濃香。

小城寡民,怡然自樂,又古早,又現代,這樣的縣城,任何世俗標準都不足以評價它。

古丈紅石林鎮青竹山茶園。圖/張術傑

人均茶園數量全省第一縣

古丈,是湖南人口最少的縣,全縣人口只有十四萬多。十四萬人散布居住在近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丈的「容積率」特別低。

曾經,縣城裡連紅綠燈都不需要。直到現在,城中心才有了唯一的一個紅綠燈路口。路少車少的古丈縣城,一眼望得到頭。《大公報》著名記者、古丈人蕭離曾在懷念故鄉的文章里寫道:「據說一根菸捲從南門抽到北門,還可以綽綽有餘。」

古丈還有個很古早的器物叫大喇叭。現在很多城市出生的新生代們根本沒見過這種奇怪的玩意。古丈人家裡不需要鬧鐘,每天早上七點,架在縣城山頭的縣廣播站的大喇叭們就準時開始廣播了。幾代人都是聽著喇叭里播放的新聞和天氣預報長大的。大喇叭是古丈人的「無線播客」,它早已和縣城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古丈,沒什麼土地可以耕種,在山坡上種茶就成了自古以來的生計。全縣百分之七十的農民都在種植茶葉,八成農業收入來自茶葉,百分之九十的村寨種植茶葉。古丈就是一座特大型茶園。

它是全省人均茶園最多的地方。截至2022年,古丈縣茶園總面積達20萬畝,人均茶園面積超1.2畝,位居全省第一。茶葉總產量12385噸,實現產值16.17億元。這裡還是亞洲最大釩礦所在地,僅在岩頭寨、河蓬礦區探明的釩金屬儲量就達300餘萬噸,潛在價值超過3000億元。

古丈,有著自己的金山銀山。

特有的森系鐵路風景

用12306查詢,從長沙去往古丈,每天有六趟高鐵。僅需不超過三個小時的時間,便可從省會到達湘西腹地的古丈,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其實古丈鐵路交通發達,並不是今天才有的現象。

早在上個世紀,枝柳鐵路便從古丈縣境內通過。位於羅依溪鎮的猛洞河火車站每天停靠8對快、慢列車,可直達懷化、廣州、長沙、北京、柳州、湛江、無錫、上海等地,同時還有古丈火車站及萬岩等三個小站。高鐵時代,古丈未被遺忘。貫穿湘西的張吉懷高速鐵路經過古丈,古丈西站是這條高速鐵路上重要的車站。

算下來,小縣城古丈竟曾擁有五座客運站,遠超絕大多數地方。這是國家平衡東西部發展戰略為古丈帶來的「福利」,也成就了古丈特有的森系鐵路風景。

古丈是隱沒在森林裡的城市,林木綠化率超過百分之八十,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湖湘地理欄目曾做過一期「春天的小站」,其中就有古丈的默戎(萬岩)和龍鼻嘴兩個小站。這些四位數字慢車才經過的小站,曾是古丈山區人們往來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他們走出大山擁抱外部世界的接口。

出則繁華,入則寧靜。古丈進可攻,退可隱。網際網路時代,世界的發展已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古丈地理上雖偏遠,卻在2018年就已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今年,「中國·湘西紅網絡文化節」在古丈舉辦,藉助網際網路,古丈與世界保持著同樣的步伐。

記錄了湖南滄海桑田的紅石林。

有個國際地質名詞叫「古丈階」

少有人知道,早在2020年,湖南就擁有了第二座世界地質公園——湘西世界地質公園。這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最高等級的公園榮譽。全國僅有41個世界地質公園,湖南在此之前,僅有張家界一座。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揭幕後,公布了十大核心美景。古丈境內的寒武紀金釘子、紅石林地質公園、酉水畫廊入選,占據了其中三席,可以說是撐起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的「台柱子」,是公園裡的公園,仙境中的仙境。

同樣是從寒武紀到奧陶紀,為什麼古丈這麼優秀?寒武紀金釘子、奧陶紀的紅石林,這些世間少有的地質奇觀,在古丈卻如此富集,只能讓人感嘆一切都是「天選」。

湘西最美的山是武陵山,最美的水是酉水,古丈酉水十里畫廊,是武陵山與酉水最美的相遇。畫廊之上,便是紅石林。它是奧陶紀留給湖南最美的地質景觀。赭紅色的石林與深碧色的山水,是自然無與倫比的藝術級配色。

相比紅石林,金釘子並不好看,但它讓古丈這個小縣城的名字印刻在國際學術史中,因為這枚「金釘子」的發現,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把第七階命名為「古丈階」。

作為全球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的釘子,是地質調查和重建地球演化歷史的統一時間標準。一枚「金釘子」,標誌著一個地質年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一個新的地質時代開始。古丈「金釘子」釘在了寒武紀,紅石林的形成則在奧陶紀。因為它們,我們得以想像湖南從滄海到桑田的神奇造物,以及4.5億年前那個浩渺無邊的湖南海景世界。

湖南力氣最大的縣城

古丈人與古丈的自然環境之間反差大,有一種自發的平衡。古丈縣城清幽,但古丈人性情活潑好動,唱歌、跳舞是這裡每個人的基本技能。古丈舞蹈的玩法超級多,民間舞蹈有猴兒鼓、社巴巴、團圓鼓、調年、跳馬、打筒子、銅鈴、接龍、毛古斯、梅山、操旗、八幅羅裙、玩耍耍、地花燈、龍燈、獅子燈、車燈、蚌殼燈、九子鞭等。光聽起來都讓人覺得這裡簡直就是一個超級熱鬧的舞蹈大世界。古丈人更會唱歌,宋祖英的《古丈茶歌》唱紅全國,是古丈最好的形象宣傳。

歷史上嚴酷的山區生存條件鍛造了古丈人的體格。古丈人力氣大,這個遙遠的山城小縣是湖南的舉重之鄉。

奧運會舉重冠軍龍清泉、向艷梅,世界男子舉重冠軍陳初富、陳桂明,屢破世界紀錄的亞州冠軍龍玉玲、羅紅衛,全國冠軍羅麗琴、張偉、孫偉、龍曉琴、曾濤……他們都是從古丈縣玉玲舉重運動學校走出來的。他們的出色成績為古丈贏得了「舉重之鄉」的美譽的同時,也通過舉重改變了自身的命運軌跡。

古丈人熱愛大山,這裡的蒿草粑和鼠鞠草粑粑,是清明前後古丈人最喜歡的食物。雖然身在湖南,但古丈的食物和鄰省貴州的口味非常接近。同處武陵山區的湘黔兩省地帶,都對酸辣風有著獨特的熱愛。譬如糯米醃酸魚,風格就「很貴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