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學生問題,別讓教學成為一種美麗的「擺設」 | 教育筆記

好老師thinktank 發佈 2024-01-23T00:44:51.677460+00:00

文: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靈江小學︱楊聰剛任教這個班語文沒多久。

文: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靈江小學︱楊聰

剛任教這個班語文沒多久。有個星期一早上,小組長跑過來告訴我說,「崇森同學第一課的那三個自然段還是不會背,都一個星期多了,好幾次問他,他總是找藉口推來推去……」

我聽後把崇森單獨叫到辦公室,問他能不能背,他慢騰騰地張開了嘴,愁眉苦臉地背了兩三句便卡住了,然後低著頭,怯怯地說:「老師……我……我不會背……」我說:「那你讀一遍給老師聽聽。」他遲疑了一下,細聲細語地讀了起來,可是斷斷續續的,不是添字就是漏字,很不流暢,一聽就知道他平時懶,很少讀或根本就沒有讀。我沒有批評他,只是對他說:「你大概讀得很少,先在這裡試著練讀十分鐘,再讀給老師聽!」於是,他就坐在我的身邊練了起來……

十分鐘後,他再次讀給我聽。這次比原來好了些,我及時肯定了他小小的進步:「不錯!你看,只要多讀多練,你同樣可以讀得好。現在只有十分鐘,要是你以後都能堅持,肯定會越來越好的。老師相信你!」面對我的鼓勵,他漸漸地放鬆了表情。

「這樣吧,你回去也試著背背,可以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分幾次背!」聽了我的這句話,他有些高興了,抬起頭來看了看我。「不過,你要告訴老師,你什麼時候能背第一個自然段給老師聽呢?」我看著他,等著他的回答,他猶豫著沒出聲。我感覺他在擔心著什麼,我語氣肯定地說:「這次是由你來定時間!」他又沉默了片刻,見我滿臉真誠,終於慢騰騰地說:「下個星期一。」我說:「行,老師等著你的消息!」

到了下個星期一早上,崇森早早地就來找我了。他很是流利地背了第一個自然段,我拍著他的肩膀表揚他:「很好!雖然只有一小段,但你說到做到,老師也同樣佩服!」

他憨笑著,搓著雙手,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正當我想問他後兩個自然段什麼時候能背下來時,他主動對我說:「老師,還有兩個自然段我已經試著背了,因為有些長,還不大熟,我再過兩天背給您聽,行嗎?」我微笑著點點頭。

兩天後,他分兩次又順利地把剩下的自然段給背了下來。我欣慰地說:「你的任務完成了,祝賀你!老師高興,也為你高興!」

又過了一天,在一節自學課上,我對全班說:「現在,老師要指名幾個同學背第一課的三個自然段。當然,叫舉手的!」話音剛落,有些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我一邊叫其他同學背,一邊等著崇森,希望他也能舉手,但他沒有。看他的眼神好像在猶豫。於是,我又說:「剛才老師是叫舉手的,接下來也要叫沒舉手的!」我又叫了幾名有把握背成功的同學,然後就叫到了崇森。崇森有些緊張,但他看到我信任支持的目光很快流利地背了下來。這讓其他同學感到很意外,他們都有些吃驚,因為印象里崇森連朗讀都成問題,何況是背書——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同學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崇森滿臉泛著紅光,那雙純真的眼睛裡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我的思考

生活中,總會有崇森這樣的學生,懶惰、不愛學習、基礎差等等。由於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教師的「批評」已是「家常便飯」,可以說,他們對此已麻木得沒了什麼感覺。從現實的很多事例可以看出,他們大都不會因為教師的「批評」而改變。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成功」的體驗,哪怕只是一點點!那麼,怎樣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教師要把反反覆覆的抑制性的「批評」轉化成能讓「問題生」有「路」可走的引導,讓他們在實實在在的可操作的「行動」中摘到「成功的桃子」。在上述事例中,我淡化乃至隱匿了「批評」,以退為進,讓崇森馬上就能有明確的方向可走。我的這些做法都是為他架設可攀登的「上進」的階梯,使他在我的「優惠政策」下真實地體驗到自己的點滴收穫,真切地感受到我對他的信任和愛護。

其次,教師的引導要建立在同「問題生」溝通、商量的基礎上,教師有價值的引導,應是通過自己的言行努力以求達到師生心靈的碰撞,讓學生能自然而然地「親其師,信其道」,哪怕此時教師的「道」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他們,他們也能誠心誠意地接納和配合教師協助他們定出「走下去」的計劃,並且當他們未能按時完成任務時,也能客觀理智地向教師袒露自己的心聲,而不是「破碗破摔」或被動地等著教師的批評與責難。

最後,我覺得,學生的某些問題表面上看似只是「學生」的問題,實質上可能也是「教師」的問題。當學生固執、叛逆、不聽話、不尊重教師頂撞教師時,我們不妨看看教師自己在教育學生時是不是「專制」和「霸權」了?是不是尊重學生了?是不是只顧自己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而忽視或不屑去真心地傾聽學生的心聲和想法了呢?常常有些教師說某些學生「屢教不改」,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時,難道教師「屢教」的「教」就沒有存在問題嗎?

其實,「問題生」是在他們各式各樣的「問題」中徘徊、滾打、自我折磨、折磨別人,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儘量少用或不用批評、呵斥,甚至懲罰,而應該有意識地多採用積極有效的做法,那就是在撥開他們迷惑不解苦惱不已的雲霧時,為他們架設一條「上進」的階梯,讓他們有「方向」可「走」——這是最為關鍵的。要知道,很少有學生是故意出「問題」的,即便是「故意」,他們也是有原因的。什麼原因呢?教師更有必要去思考它、分析它、破解它,如果忽略了這點,那所謂的教育教學最多也只能成為一種美麗的「擺設」。

——END——

來源 | 本文刊於《課堂內外》(中國好老師)2019年04期,原標題《別讓教學成為一種美麗的「擺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