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留不住UP主?

包不同 發佈 2024-01-23T04:02:57.267004+00:00

B站的屠龍刀,許多人在盯。1關於「停更潮」4月2日,#B站UP主發起停更潮#的話題,登頂微博熱搜。停更的UP主,不乏一些用戶較為熟知的百萬級頭部UP主。關於對這些UP主停更原因的討論,主要集中在UP主的平台收益減少、收支難以平衡等方面。


B站的屠龍刀,許多人在盯。


1

關於「停更潮」


4月2日,#B站UP主發起停更潮#的話題,登頂微博熱搜。停更的UP主,不乏一些用戶較為熟知的百萬級頭部UP主。


關於對這些UP主停更原因的討論,主要集中在UP主的平台收益減少、收支難以平衡等方面。


不過,隨著事情的發酵和「停更」UP主的出面解釋,「停更潮」的描述似乎並不準確。



大概梳理了一下。


其一,是UP主有其他事情,或者單純想給自己放個假,鴿一陣子就回來。


比如擁有超300萬粉絲的LKs,該UP主還在視頻中明確列舉出了還在籌備的選題,也就是說還是會回來的。


某些媒體將LKs列入「停更潮」,明顯有些牽強了。LKs第一時間出面回應,還強調了今年收入不比以前少,並且對第一財經表示,「激勵計劃的錢不應該是一個全職頻道的收入大頭,如果是,可能說明還沒到做全職的時候。」這波純屬躺槍了。


其二,是UP主因個人帳號經營方面作出決斷,與B站無關。


比如同樣擁有超300萬粉絲,且上了「停更潮」封面的UP主靠臉吃飯的徐大王,該UP主在微博回應稱是個人原因,並表示「各行各業哪個不是人來人往,沒必要大驚小怪」,還稱這個熱搜有點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被誰安排的。


其三,是UP主停更在過去也是普遍存在,主要是在腰部及以下的UP中十分常見。


從我個人使用B站的經驗上看,其實也很好理解。比如過去很多搬運課程、科普等知識類視頻的UP主,以及部分歷史、軍事等解說類UP主,一方面很難接到商單完成變現,另一方面平台激勵減少,再花那麼大精力做中長視頻,純純就是為愛發電了,兼職做做還行,全職的話就不得不考慮下收入問題了。



總而言之,停更大多是UP主個人的原因,也不是最近才集中爆發的,而且停更放哪個平台都很正常,只不過這次牽扯到了幾個量級比較大的UP主。


再加上B站在中長視頻方面的獨特地位,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話題性,一有個什麼風吹草動,不少媒體就紛紛撲了上來,聯繫一下最近發生的停更事件強行關聯,就逐漸傳出了「B站停更潮」這樣的熱搜。


據深燃發文稱,LKs表示,「(本次停更潮)感覺更像是帶節奏,實際上並不存在。」


不過,B站UP主收入降低、優質內容流失、UP主的維護等問題依舊熱議不斷。


UP主創作出優秀內容,才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而用戶更是消費者或是潛在的消費者,平台通過合理的商業化,實現對UP主的反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從B站獨一檔的「百大UP主」評選,也能看出B站對創作者的重視,但問題是,B站卡在了商業化上。


2

拿什麼養活UP主?


先講UP主的重要性。


從2022年的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在B站的180億元營業成本中,UP主的收入分成占去了91億元,差不多是總營業成本的一半。


這還是去年逐漸降低創作激勵的基礎上,之前只會更多。


而這部分支出本質上還是維護UP主的創作活躍度,UP主才是完成上述整個商業閉環的核心。


也就是說,UP主才是B站所擁有的「核心資產」,也是B站的屠龍刀。


再講為什麼縮減創作激勵。


去年3月,逐漸傳出B站縮減創作激勵的消息。



同樣是去年3月,B站CFO樊欣在財報會議上提出,B站的中期目標是,於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實現的方式之一,就是降本增效。


從時間軌跡上看,B站的縮減創作激勵和降本增效幾乎是同步進行的,那麼「增效」也就是提升商業化效率。


划水的不要,搞就搞大的。


但對於B站的UP主來說,主要的變現途徑除了創作激勵,大頭也就是接商單了,俗稱「恰飯」。


變現本質上還是商業行為,對於這種商業行為,B站的柳行長提到了「三條腿」走路。


一是內容創作質量,通過優秀的內容抓取流量;

二是商業化,通過合適的渠道將流量變現;

三是帳號運營,及時調整帳號定位、選題方向。


B站有多個分區,像美妝類、數碼類等部分分區相對比較容易接到「恰到飯」,但你如果投鬼畜區,費時費力不說,想在內容中插入廣告那幾乎是天方夜譚。


你能說他不優秀嗎?還真不一定,鬼畜區潛藏了許多大佬,剪輯水平也是極為搶眼,播放量也很高,但很難通過接商單變現。


其他分區諸如歷史區、音樂區也是類似,內容質量再高,給B站吸引再多的高粘度用戶,也天然離商業話題較遠,很難遇到合適的甲方。


那麼就不是UP主製作視頻的質量問題了,而是變現渠道太單一。



除了這些很難接到商單的UP主,那些即使能夠接到商單的UP主,也很不容易。


B站區別於其他平台的很大一點在於,內容質量有餘,商業氛圍嚴重不足。


最過火的一段時間,一談起某些廠商,B站的彈幕就刷起了滿屏的「資本」,甚至還有什麼「資本家吊路燈」,可以說整個輿論環境對潛在甲方非常不友好。


不過近幾年很多用戶也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希望自己喜歡的UP主可以「多恰飯」「恰飽飯」,但短期內也很難挽回廣告主對B站的印象了。


再加上大環境的影響,廣告主花錢也愈加謹慎起來,UP主們想「恰飯」也難了。


說白了還是甲方市場,UP主們選品空間有限,甚至是沒得選。


3

空有屠龍刀的B站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相較於有些商業化氛圍做得很好的平台,我還是比較喜歡B站的社區氛圍。


沒有開屏就是直播懟臉,也沒有動不動就刷到正怒懟流量的品牌。


但我也確實是有購物需求的,比如在購買一些電子消費品,B站很多UP的橫評都做的很好,我能在預算內,精準定位到我需要的產品;即使我沒有購物的打算,有些UP主的表現形式也非常有意思,極為適合拿來當下飯視頻,比如LKs的「圖一樂」系列。


可以說,B站是聚集了相當多的優秀內容創作者的,而不是充斥著「321上連結」的這種氛圍。


而且,B站做中長視頻的優勢還在於,給了UP主充分的時間完整地論述完一件事或一個觀點。


短視頻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簡要帶過事件經過,或者只能簡單粗暴地甩出觀點,而沒有論述經過,甚至為了縮減時長而不惜犧牲掉一部分信息,簡單地貼標籤、扣帽子。


在B站,即使你不認可他的觀點,他的整個論述過程也總有可取之處,至少你可以了解到有這樣一群人是這樣理解這個事情,他可能是忽略了哪方面的信息。


這種中長視頻的表達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哺創作者的內容創作能力,起碼你可以有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



說這些主要是想表達,這種中長視頻的環境下,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溫養出優秀的內容創作者的,而優秀的內容創作者帶來的流量爆發和社會價值也是非常可觀的,對平台的反哺也是非常可觀的,比如羅翔老師,比如何同學……


而對於B站這種內容平台來說,目前已有的比較好的變現方式,或許還是YouTube那種貼片廣告的形式。讓創作者專注內容本身,把變現交給平台,這種是比較理想的方式之一。


不過這種都被討論爛了的事情,B站不可能沒有權衡過,這麼多年來,B站為了保證社區氛圍,一直沒有對此做出過什麼改變。


好處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內容社區氛圍,壞處是在找到合適的商業化模式之前,這種氛圍也難以為繼。


另外,B站的用戶平均年齡也從剛上市時的不到21.5歲,提升到了現在的22.8歲,90後與00後用戶占比高達78.67%,本科及以上比例也是高出全網10個百分點,地域上一二線城市分布居多,而且用戶對平台的忠誠度也較高,未來消費潛力依舊具備想像空間,有望爭取到比較高的報價。



那麼B站能站著把錢掙了嗎?


短期內,可能還是得寄希望於遊戲業務。


其實在2018年上市的時候,遊戲對於B站來說可謂是功不可沒。29.36億元的營收,占據了全年營收的71%。


2022年三季報的電話會議上,CEO陳睿繼續重申了遊戲業務的重要性,表示「在2019年就提出視頻和遊戲是B站的主業」。還表示,過去兩年,遊戲業務發展不如預期,是因為在遊戲自研上走了彎路。遊戲自研鋪得太開,多個團隊同時探索多個方向,造成的結果是「淺嘗輒止,貪多,但是無果」。


四季度B站遊戲收入11.46億元,同比下滑12%。


爆款遊戲畢竟不是一拍腦門就能做出來的,不過陳睿也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了,他接手之後,會堅定原有戰略,但在自研方面會只聚焦一到兩個方向,集中精力和資源做最少的事,並加強遊戲自研項目生命周期的管理。


但短期內,無論是儲備的遊戲版號,還是獨家代理,亦或是自研,遊戲方面的創收增長還是比較有限。


目前比較有希望的還是通過聯運,米哈游的《崩壞:星穹鐵道》4月26日公測,也就是這個月,在TapTap的預約榜第三,不出意外的話,前期數據表現應該不會太差,加上米哈游此前《原神》的顯著成就,後期的數據表現也頗為值得期待。而B站作為聯運方,或許可以分得一杯羹,緩解一定壓力。


總的來說,B站的廣告、遊戲業務拐點暫時依舊不太明確,不過還是具備相當強勁的消費潛力,B站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投資者的耐心耗盡之前,儘快減少虧損實現盈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