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黨衛隊(Waffen-SS)的興亡(一):起源

不負人生優雅 發佈 2024-01-23T07:22:04.409220+00:00

歷史有時令人恐懼,有時讓人發笑,有時則讓人振奮激昂;關注@不負人生優雅,為您講述別具一格的歷史軍事故事。源起武裝黨衛隊,或者叫做黨衛軍,它的名字是全國領袖希姆萊給取的:Waffen-SS。這個名字源自德語的武器(Waffe)一詞。在黨衛隊的故事裡,武裝黨衛隊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歷史有時令人恐懼,有時讓人發笑,有時則讓人振奮激昂;

關注@不負人生優雅,為您講述別具一格的歷史軍事故事。

源起

武裝黨衛隊,或者叫做黨衛軍,它的名字是全國領袖希姆萊給取的:Waffen-SS。這個名字源自德語的武器(Waffe)一詞。

在黨衛隊的故事裡,武裝黨衛隊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在這支最早僅充當儀仗隊、樂隊和警衛的部隊裡,最初的軍官的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都不怎麼樣,容克學校的嚴格培訓,把這些農民和工匠的兒子們都變成為了合格的、優秀的軍官和紳士。

早在1934年,黨衛隊就開始了他們雄心勃勃的軍事訓練計劃;然而,一直到入侵波蘭,這支獨立於國防軍體系的元首的私人武裝部隊都沒有經歷過戰火的考驗。

在波蘭戰場,年輕氣盛的武裝黨衛隊展現出了過頭的戰鬥欲望和不甚匹配的軍事技能;但是,沒有哪支王牌鐵軍是在訓練場上訓練出來的,這支武裝部隊後來用實際行動有力地駁斥了「閱兵場士兵」和波蘭戰場中二流部隊的看法。

他們從西歐的閃電戰開始嶄露頭角,隨後在法國戰役中,武裝黨衛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後來的入侵巴爾幹行動和進攻蘇聯的戰場上,武裝黨衛隊不斷地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成就——直到戰爭結束,一系列的優異表現使武裝黨衛隊贏得了第三帝國「滅火隊」的稱號。

然而,和黨衛隊士兵們那讓人振奮的戰鬥精神和無畏的勇氣如影隨行的,卻是一系列的野蠻行徑——殺害戰俘,強暴並殺害平民,這些令人厭惡的暴行讓它的名聲被玷污,也讓它在戰爭後期付出了應有的慘重代價。

談及這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武裝部隊時,「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無疑就是武裝黨衛隊的心臟。

警衛旗隊成立於1933年,最初是由希特勒的忠實信徒塞普·狄特里希建立的「柏林黨衛隊本部警衛」,他精心挑選了120名黨衛隊隊員來保衛元首;除了保衛任務外——按照戈林充滿諷刺的說法——他們還要承擔許多「其他任務」。

幾個月後,「柏林黨衛隊本部警衛」正式改名為「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這樣做的唯一原因就是確保和它同名的那位元首給予足夠的關注——別忘記了,此時遠離權力核心的希姆萊從小可是接受過專業的宮廷侍從培訓的。

1933年9月9日晚——啤酒館暴動失敗十周年紀念日——已經擴充到800多人的警衛旗隊(共計835人)聚集到了巴伐利亞的首府慕尼黑,他們在弗爾德赫哈勒牆前面高舉火炬,這些成員發誓,只忠於希特勒一個人並「誓死服從」。

這個震撼人心的宣誓效忠儀式,無疑極大地加強了它在元首心目中的地位。

儘管如此,警衛旗隊一直以來的主要工作,大部分仍舊是街頭遊行,充當儀仗隊、在宴會上擔任服務員,以及樂隊演奏;說實話,警衛旗隊的樂隊水平還挺高的,後來在1936年的德國奧運會上他們還進行了公開演出。

狄特里希的警衛旗隊沒有等待太長的時間就得到了展現忠誠的機會:1934年6月的「長刀之夜」,警衛旗隊成為了執行兇殘的清洗任務的主力,恩斯特·羅姆和衝鋒隊其他不服管教的領導人被徹底清除。

由於這次的「傑出表現」,迪特里希隨即獲得了提升,和其他的參與者一樣,他發誓對於這次事件永遠不向外透露一個字。

又過了幾個月,黨衛隊向組建自己的武裝部隊的目標邁出了關鍵的一步。1934年9月,希特勒批准建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這支部隊由新成立的兩個武裝黨衛隊團,「日耳曼」團和「德意志」團,「阿道夫· 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和一個通信分隊共同組成。

而未來的武裝黨衛隊師,都將在特別機動部隊這個基礎上發展壯大。

在正規的德國國防軍眼中,雖然黨衛隊員們在清洗衝鋒隊的行動中表現出了足夠的忠誠和兇狠,但是仍舊是一幫「雜牌部隊」,他們缺乏系統的軍事訓練,缺乏足夠的軍事技能,唯一的作用是作為慶典專業團體,精神抖擻地供人檢閱。

希姆萊建立一支強大的私人武裝的決心是不可阻擋的。他無法容忍自己一手創建的武裝黨衛隊成為正規軍輕視和嘲弄的對象。

為了徹底扭轉這種局面,黨衛隊從1934年開始,分別在巴特特爾茨和布倫瑞克兩個地方建立了自己的軍官培訓學校。這兩所學校於1936年5月合併為武裝黨衛隊總軍校。

容克軍官學校

巴特特爾茨軍校建立在巴伐利亞風景如畫的阿爾卑斯山下,和布倫瑞克的軍校一樣,這兩所學校都由出生於普魯士的保羅·豪塞爾將軍監管。

1934年的黨衛隊,既沒有顯赫的聲望,也沒有光榮的歷史戰績,因此,他們無法像德國國防軍一樣,從社會各界吸引那些遵循著普魯士的貴族傳統,並接受過良好教養的軍官候補人(註:德國國防軍軍官要求至少中學畢業。);他們只能夠從各個方面去搜羅和提拔那些看上去有前途的年輕人。

絕大多數的候補軍官都是由他們的指揮官推薦入校,這些人來自黨衛隊、前衝鋒隊和蓋世太保等各個組織,他們都是一些基層的具備了豐富的經驗的官兵——至於具備哪方面的經驗,可真是一言難盡了。

不要以為依靠推薦入校,黨衛隊的軍校就會降低入校門檻,恰恰相反,這些軍官候補人在正式踏入校門前,會接受各種嚴格的審查,比如,黨衛隊軍官要求身高不能低於五英尺十英寸(約1.78m),而警衛旗隊的軍官人選標準還要高一英寸。

一直以軍人自詡的希姆萊非常重視黨衛隊員的軍事素質培養(儘管他自己在這方面毫無天賦);在這兩所學校里,那些前陸軍軍官出身的教官除了會進行常規的陸軍培訓外,他們還希望通過艱苦而全面的訓練,將這些出身五花八門的年輕人,培養成為新一代的具備卓越指揮能力的貴族精英。

有別於傳統的軍校,黨衛隊的容克軍官學校的訓練核心是競技體育和野戰訓練的混合體;而且,培養出適合運動作戰的軍官也是學校的終極目標之一。以一戰後期提出的機動戰術為基礎,豪塞爾將軍教導這些士官生們要隨時準備發動令敵人措手不及的快速突擊。

對於豪塞爾將軍和他的教導團隊來說,他們希望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的運動員型士兵——「適應力強悍而靈活, 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超出常人的忍耐力」。

為了培養這些運動員型士兵,黨衛隊不惜代價:

巴特特爾茨軍校的12名專業教練中,有8人是各個項目的全國冠軍;舒適而氣派的體育場可以同時舉行足球賽和田徑比賽;這裡建有專門的拳擊、體操和室內球賽場館;還有一個保溫游泳池和芬蘭蒸汽浴房。

由於學員們的軍事技能參差不齊,因此在入學的最初幾個星期里他們必須接受武器操作、排除故障等基礎課程訓練。

完成了基礎訓練後,士官生們將進一步學習連隊指揮官必須掌握的高級軍事技能,包括戰地通信、步炮協同作戰以及在敵方海岸或者河岸的登陸攻擊戰術。

除了軍事理論,納粹哲學和意識形態教育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內容,雖然許多人作為希特勒青年團成員已經熟悉了這些東西,但是,政治學習仍然必不可少。

有意思的是,在戰前的意識形態教材里,種族的純潔性被大肆強調;但是戰爭期間,學校開始招收那些國外的新學員,再提種族內容無疑是非常不合適的,因此,學校的黨衛隊教官們把日耳曼血統的神聖學說改為了宣揚布爾什維克主義的邪惡。

除了上述內容外,學員們還會接受音樂、團隊體育、禮節等培訓,所有的訓練宗旨始終如一:培養出能夠勝任機動整體作戰的多面手,他們不能只是簡單地遵守命令,還被要求能夠主動地打破常規,根據戰地情況隨機應變。

儘管距離戰爭全面爆發還有幾年,但是,黨衛隊的軍官學校已經通過在競技場上的勝利成功地為自己贏得了聲望——尤其是在他們擊敗了陸軍和空軍代表隊後。

黨衛隊的部隊更像是一支宗教部隊,因此,學校一直在培養冒險好鬥的戰鬥精神,為了獲取更大的軍事勝利,學員們被鼓勵去承擔那些不必要的風險。這也導致在後來的戰爭期間,武裝黨衛隊常常會忽略一些困難而執意進攻。

當為期5個月的培訓結束後,學員們仍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近1/3的人會被淘汰。

隨著戰爭的進展,武裝黨衛隊的作戰任務越來越多,需要應對的戰場也是五花八門;於是,黨衛隊在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成立了兩個容克學校,並在歐洲占領區建立了許多特別訓練中心(類似短期培訓班)。

1936年10月1日,希姆萊任命布倫瑞克的指揮官保羅·豪塞爾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督察員,以獎勵他將機動部隊成功地按照第三帝國陸軍的標準打造成為了一支真正具備戰鬥力的部隊。

的確如此,到了1937年的下半年,希姆萊已經能夠驕傲地宣布:「按照武裝部隊目前的標準,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已經做好戰爭的準備。」

「骷髏團」和「德意志團」

1935年的春天,希特勒發布的命令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他宣布將廢除《凡爾賽和約》對於德國徵兵的限令,並將建立一支擁有36個師規模的陸軍部隊。

而就在1年後,德國陸軍和警衛旗隊共同開進了萊因非軍事區,這被世界各國視為希特勒釋放的另外一個危險的信號。

儘管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成立對於德國陸軍的壟斷地位產生了威脅,但是陸軍仍舊可以在許多方面遏制這個對手的發展。

最初,陸軍是黨衛隊特別行動隊的主要武器供給者和許多必要的軍事技能訓練的唯一提供人。而最主要的限制手段,則是通過第三帝國的國防軍兵役委員會,來控制黨衛隊部隊的兵員補給。

因為這些地方兵役委員會負責徵召新兵入伍,然後根據德國最高統帥部制定的軍事人員崗位配額,安排受過訓練的新兵們前往各地的各個武裝部隊及機構報到。

在最高統帥部的將軍們看來,只要他們只給黨衛隊機動部隊最低的人員配額,這支部隊的規模就永遠發展不起來,看起來,限制武裝黨衛隊發展其實挺容易的吧?!

希姆萊怎麼可能讓陸軍牽著鼻子走呢?你不給我新兵,我難道不會自己招嗎?

最好的例子就是「骷髏團」。

西奧多·艾克,這名前陸軍軍需官和曾經的警察臥底,很快就在黨衛隊內混到了高層;1933年,成為達豪集中營指揮官的艾克在希姆萊的授意下成立了「骷髏隊」,雖然原來是打算解決日益增多的集中營看守部隊需要,但是「骷髏隊」最終卻成為了武裝黨衛隊的髑髏旗隊的核心。(註:黨衛隊武裝的旗隊規模相當於正規軍的一個團)

和迪特里希一樣,艾克也是「長刀之夜」的主要打手之一,尤其是他分享了處死羅姆的這個大功勞後,他被提拔為第三帝國集中營系統的督察員並被任命為集中營看守部隊司令。

被授予黨衛隊少將軍銜後,他利用看守部隊司令的職務之便,把這些分散的看守部隊成功地轉化成了足以和特別機動部隊抗衡的另一支武裝部隊。

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被打造成了一支精英部隊,處處向傳統的德國軍隊看齊;而艾克的「骷髏隊」,在這個號稱是「希姆萊的猛犬」的傢伙指揮下,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一堆大字不識、長期失業或者乾脆就是街頭流氓的人被吸收進來,成為了一支臭名遠揚的「惡棍部隊」。

艾克其實挺享受這個稱號的,「惡棍部隊」,多麼貼切啊,他本人更是對於任何「可笑的模仿 軍隊編制的企圖」都痛恨不已。

然而,希姆萊可不會讓這個粗魯的傢伙成為游離在陸軍、武裝黨衛隊、警察之外的第四股力量;在他的強大壓力下,艾克最終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常規部隊的編制,重新組建了黨衛隊髑髏團。

希姆萊應該感到慶幸的是,他傾注了極大心血的武裝黨衛隊裡面,像迪特里希和艾克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還是服從命令的前常規部隊軍官。

和其他成員相比,這些軍官具有更好的專業能力和紀律,而其中的佼佼者,非菲力克斯· 施坦因納莫屬。

這名一戰時期的老兵,親身體會了塹壕戰的徒勞無功,因此,他一直在考慮通過專業的軍事訓練,打造一支兼備高機動性和高紀律性的新型戰鬥部隊。這種部隊可以採取閃電一樣的行動,將敵軍切割成互不相連的碎片並消滅他們這些孤立無援的殘餘部隊。

施坦因納將他籌備已久的全新訓練體系成功地帶入了武裝黨衛隊,在訓練中,許多全新的軍事理論也被一一付諸實踐。他最先是成為了「德意志」旗隊的大隊長,後來成為「德意志團」的指揮官;而在東線的漫長戰鬥中,他一直指揮著由來自西歐和北歐的志願者組成的外籍軍團——「維京師」。

他做出的許多打破常規的軍事改革都被黨衛隊部隊推廣吸收,比如:施坦因納非常重視士兵的主觀能動性和體力培訓,組建許多小型靈活的機動部隊,能夠迅速地應對戰場上的瞬息萬變。

為了增強火力,他率先在部隊中提高衝鋒鎗和機槍的配比,而後來在戰場上大放異彩的迷彩服,也是在他的部隊率先推廣並迅速普及了整個黨衛隊武裝。

最開始,這種新型訓練方法被傳統的陸軍一至抵制,但是隨後在幾次軍事演習中,施坦因納的部隊總是特別出色,尤其是他強調的機動進攻,士兵強悍的突擊能力和應變水平更是讓希特勒和希姆萊十分欣喜。

倍受關注的施坦因納成為了「希姆萊最喜歡的孩子」,而他所帶來的革命性的軍事訓練理念和首創的步兵戰術訓練,的確在短短的四年間使武裝黨衛隊成為了一支精英部隊。這些訓練方法甚至後來被推廣到國防軍,成為二戰德軍強大戰鬥力的基礎。

準備和戰爭

1938年8月17日,希特勒宣布他的武裝黨衛隊將不僅僅作為一支私人警察武裝存在。他授權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升級為摩托化部隊;同時,希特勒命令,武裝黨衛隊不但要作為正規部隊參加正面戰場的戰鬥,還將要負責對於占領區的軍事控制和治安。

而依據這個命令,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和黨衛隊的骷髏旗隊,在戰爭尚未爆發時,主要任務是進行「特殊的國內政治任務」,並歸由希姆萊指揮;但是,一旦進入戰爭動員狀態或者爆發戰爭,黨衛隊部隊除了聽從希姆萊的命令,還必須在元首認為合適的時候聽從陸軍總參謀長的調遣。

黨衛隊部隊的所有武器和裝備都由國防軍進行供給。

即便在戰爭中,由陸軍指揮的黨衛隊部隊仍然不歸屬於陸軍序列,他們是一支獨立的納粹黨武裝;他們所有的軍費由納粹黨的內務部「資助」,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被允許詳細審查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預算。

儘管都是黨衛隊的武裝部隊,但是機動特別部隊和骷髏旗隊的性質仍然有很大區別。

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在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服役的年輕人需要盡一個德國人的軍事義務;而在骷髏旗隊則不用。在戰爭爆發時,特別機動部隊將是第一作戰序列,而骷髏旗隊的一部分部隊將作為機動部隊的預備隊,另外一部分卻要作為「警察部隊」來進行動員。

這個奇怪的命令也充分說明了兩支黨衛隊武裝的區別——在和平時期,骷髏旗隊主要執行「警察性質」的任務,比如,看守集中營;而特別機動部隊卻要一直進行戰鬥訓練。

在訓練和準備的過程中,武裝黨衛隊獲得了檢驗部隊作戰勇氣的幾個機會。

1938年的3月,狄特里希率領警衛旗隊的一個摩托化連,在吞併奧地利的行動中隨同德軍一起行動;他們沿途沒有遭遇任何抵抗。

而在同一年的10月份,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三個團和黨衛隊骷髏旗隊的兩個連,一起參加了占領捷克蘇台德地區的行動,這次的行動仍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發布了一條命令,表彰參加了吞併蘇台德地區行動的德國陸軍部隊,卻故意對黨衛隊隻字不提;希特勒在看這道命令的草案後,堅持必須把他的私人部隊也列入其中。

直到1939年的9月,黨衛隊部隊都沒有接受過戰火的考驗。

為了準備入侵波蘭,1939年的8月19日,希特勒對黨衛隊部隊發出了動員令;施坦因納的「德意志」團和狄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都被動員,並歸由入侵的陸軍部隊指揮。

隨著戰爭日期的臨近,黨衛隊證明它們的軍事實力的時候到了。希姆萊向他士兵們告別時,充滿期望地高呼:「黨衛隊士兵們,我期待你們贏得更大的光榮。」

而在戰爭爆發後,黨衛隊部隊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儘管他們表現出了高漲的戰鬥意願——這倒是無人質疑——實際上,他們的表現實在是太過於急於求成了。

毫不意外的是,德國最高統帥部有意地選擇降低黨衛隊部隊在戰場上的出動率,因為在他們的報告中指出,黨衛隊在戰場上表現得很魯莽,常常使他們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冒險中,結果導致傷亡比例遠遠大於其他的德軍部隊。

最後,最高統帥部一致認為,黨衛隊缺乏訓練,它的高級指揮官簡直就是外行,根本不適合指揮激烈的戰鬥。

最高統帥的指責不是無的放矢,歸屬第八集團軍指揮的警衛旗隊,被命令向華沙進行穿插進攻,他們的作戰為自己贏得了勇猛頑強的名聲,但還是因為缺乏經驗和魯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在開戰的第一天,警衛旗隊攻占了重要的邊境關卡;但是當他們深入波蘭境內後,經常爆發的巷戰讓這些士兵陷入險境。最令人尷尬的是,在帕比亞尼斯鎮,波蘭部隊包圍了狄特里希的士兵,最後他們不得不被一個陸軍步兵團解救出來。

隨後在接近華沙後,警衛旗隊奉命阻擊衝擊第八集團軍防線的波蘭軍隊,在這場戰鬥中,他們遭受了重大傷亡。

在波蘭戰場的拙劣表現讓黨衛隊大丟顏面,戰後的自我分辨中,黨衛隊認為自己得到的裝備不如陸軍優良,而且在不熟悉的陸軍指揮官指揮下,作戰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最高統帥部的將軍們可不吃這套,他們想方設法地要解散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但是希特勒堅決不同意。

與此同時,希姆萊一直遊說希特勒以讓自己的部隊獲得更大的自主權,他堅持認為應當讓黨衛隊以師級規模獨立作戰,而且不接受陸軍的指揮,並且希望擁有自己的裝備和補給渠道。

希特勒不想衝著他的將軍們發火,但是也不想讓希姆萊完全放飛,於是,他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法:

他允許黨衛隊部隊按希姆萊希望的那樣擴編為師級部隊,但是這些師將歸屬戰地司令官的指揮之下。

1939年10月,三支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團級部隊:德意志、日耳曼、領袖旗隊整編為黨衛隊「帝國」師。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擴編為一個摩托化加強團——這是為了日後能夠擴編為另外一個師。

艾克的骷髏旗隊也擴編成了骷髏師。

令德國陸軍的將軍們大感震驚的莫過於此,仿佛一夜之間,戰前才18000人的部隊猛地變成了10萬人。

(待續。。。)

感謝各位閱讀,喜歡這個故事的話,麻煩點個讚吧。

#二戰##軍事##軍事趣科普##頭條創作挑戰賽##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