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稱帝,卻比皇帝還厲害,後宮佳麗超武則天,人稱「千古一後」

詩詞散文世界 發佈 2024-01-23T10:24:54.543573+00:00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古代女子當政並不鮮見,如「臨朝稱制」的呂太后,「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以及「君臨天下」的女皇武則天,她們都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古代女子當政並不鮮見,如「臨朝稱制」的呂太后,「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以及「君臨天下」的女皇武則天,她們都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魏馮太后,雖然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稱帝,後宮佳麗的數量卻遠超武則天,她還因為功績卓著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後」。

-1-

馮氏出身於北燕皇族,祖父是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但到了馮氏出生時,北燕已經滅亡六七年了。

此時,太武帝拓跋燾已經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但依然對曾經的北燕皇族馮家不放心,後來父親馮朗因為一樁大案的牽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了,年幼的馮氏也被充入宮中,成了婢女。

馮氏的姑母,當年在北燕向北魏稱臣時,被送入宮中,成了太武帝拓跋燾的昭儀,年幼的馮氏入宮為奴後,馮昭儀便對這個侄女十分照顧。

後來,13歲的文成帝登基,年僅12歲的馮氏被選為了貴人,美麗聰慧的她深得文成帝寵愛,15歲時又被立為了中宮皇后。

文成帝把2歲的兒子拓跋弘立為太子,那時候北魏有「立子殺母」的傳統,拓跋弘的生母李夫人自然也難逃一死。

李氏被賜死後,文成帝便把拓跋弘交由馮氏撫養,馮氏對這個孩子視如己出,關愛有加,這讓文成帝對馮氏更加信任與寵愛。

文成帝在馮氏面前處理政事從不避諱,還經常詢問她的看法,馮氏在每日的陪王伴駕中,也了解了很多治國之道,和國家形勢。

後來文成帝還聽取了馮氏「重用漢人大臣」的建議,讓長久以來存在的民族矛盾,得到了緩解,國家政治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整個國家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想不到的是,文成帝拓跋濬卻英年早逝,去世時只有25歲,馮皇后與文成帝一直恩愛情深,如今卻生死永隔,自然是悲痛萬分,還沒等她走出喪夫之痛,北魏就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文成帝駕崩後,年僅11歲的拓跋弘繼承了皇位,24歲的馮氏也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太后,那些手握大權的諸侯王,覺得她們孤兒寡母好欺負,也都開始虎視眈眈,想要陰謀篡位。

此時馮太后果斷採取行動,下令鎮壓叛亂,迅速穩住了局面,對於叛亂的大將軍乙渾,她也沒有婦人之仁,而是選擇了夷滅三族,讓大家都知道叛亂的下場,也看清她們雖是孤兒寡母,但也不會任人欺負。

因為新皇年幼,還沒有親政能力,馮太后便開始臨朝聽政,輔佐幼主治理國家,此時她才是北魏的實際掌權者和決策人,在她的治理下,北魏的動盪局勢被徹底扭轉了。

後來拓跋弘逐漸長大,還生下了一個兒子拓跋宏,馮太后就還政於他,自己退居幕後,撫養孫子拓跋宏。當時馮太后還很年輕,為了排解寂寞,她身邊有許多年輕才俊供她享樂,其中有一個叫李弈的人,不但長得風度翩翩,還十分善解人意,深得馮太后的寵愛。

但拓跋弘卻覺得此人淫亂後宮,罪大惡極,便找了個理由,把李弈除掉了,還把以前馮太后寵信的人都廢掉了,換成自己的親信。

他一連串的舉動,讓馮太后十分惱火,母子倆也徹底決裂,由於馮太后在北魏根深蒂固,很快就聯合眾大臣,逼迫拓跋弘退位。

獻文帝拓跋弘最終只能把帝位,禪讓給自己年僅5歲的兒子拓跋宏,就是後來的孝文帝,自己則成了最年輕的太上皇,馮太后也變成了太皇太后。

因為孝文帝年幼,朝政大權依然掌控在太上皇拓跋弘手中,當時北魏連年水旱,官吏貪暴,各族人民矛盾不斷,叛亂頻發,儘管拓跋弘採取了一些嚴懲貪污、減輕租賦的措施,但成效不大,北魏動盪的局面依舊沒有改變。

馮太后是個果敢狠辣的人,覺得拓跋弘手中的大權對她始終是一種威脅,於是馮太后便毒殺了拓跋弘,重攬大權,再次輔佐幼主打理朝政。

馮太后掌權後,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整頓朝綱,重用人才,使得北魏國富民強,還一心一意地培養孝文帝拓跋宏。

馮太后在私生活方面更是毫無顧忌,雖然她沒有當皇帝,男寵數量卻比武則天還多,其中有才能的男寵,還會成為馮太后的心腹,被委以要職,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她政治上的得力幫手。

雖然馮太后的私生活令人詬病,但她卻是一個功績卓著的女政治家,把北魏推向了繁榮昌盛,造福於萬民,史稱「文明馮太后」,她還培養出了北魏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孝文帝拓跋宏。

祖孫二人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後來馮太后49歲病逝,以國君之禮厚葬,諡號文明太皇太后,孝文帝哀痛不已,茶飯不思,還打算遵漢族禮儀為馮太后守喪三年,後來在大臣們力勸下才作罷。

馮太后雖是一介女流,卻是輔助孝文帝改革的最大功臣,是她推動了北魏的漢化走向,將北魏政權帶上了民族融合的發展之路,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