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解放後的前30年真的不如「四小龍」嗎?別自己小看了自己

政說心語 發佈 2024-01-23T13:26:47.272842+00:00

在我批駁唐曉敏的文章後面的評論區裡有個人在評論區里寫了這樣一句話,他的意思是30年亞洲造成了「四小龍」,而中國30年還沒解決溫飽。


在我批駁唐曉敏的文章後面的評論區裡有個人在評論區里寫了這樣一句話,他的意思是30年亞洲造成了「四小龍」,而中國30年還沒解決溫飽。在他看來,新中國的發展建設就是不行。針對這種人的模糊認識,有必要對當時的情況作一個客觀的分析。

的確,上世紀八十年代,亞洲「四小龍」不少國人都是以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待它,這應該就是產生上述看法的原因。那麼,當年的亞洲「四小龍」的歷史發展真相是怎樣的,是「30年」建成的嗎?它們與中國大陸的發展是不是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發展起來的?

眾所周知,新中國剛誕生時,中華民族正處於歷史上的最低點,面對的是滿目瘡痍,一片蕭條的經濟,當時世界上沒有誰瞧得起中國人。是韓戰使全世界都對中國刮目相看,從此才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到了20世紀,世界上強國與弱國,富國與窮國的主要標誌是工業化程度,新中國用了短短20幾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主要工業國之一(第六大工業國),到1975年,中國工業規模已經與英、法不相上下,1980年更接近美國(美國著名學者保羅)。

那麼,有人錯誤地認為,中國大陸的發展落後於亞洲「四小龍」,這是當今最大的謬誤。

要說到亞洲「四小龍」,我們還是要先看看日本的情況,因為日本和「四小龍」有著一些千絲萬縷的瓜葛,看看他們與中國大陸究竟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首先,日本和四小龍的起點與中國不一樣。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開始了工業化,日本的明治維新是開始於1868年。此時的中國正遭受著西方列強的瘋狂侵略和掠奪。到二戰時,日本能夠年產上萬架飛機,而中國連一架飛機都不能造。許多人認為德國和日本經過二戰,變成了一片廢墟,其實,戰時的德國和日本的工廠都隱藏在地下或在分散的地方,美國的飛機根本奈何不了。否則,美國根本不需要派兵登陸,將日本的工廠統統炸毀就行了,手持木棍的日本兵還抵擋美國人嗎?

到1949年的時候,日本實際上要領先中國80年。

台灣和韓國,由於它們曾經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在日本的經營下,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所以台灣和韓國的整體水平也要領先中國50年。著名作家蕭乾在1947年寫的《冷眼看台灣》對它們有詳細描述。

而香港和新加坡,它們作為城市,當然要比中國大陸發達得多。因為中國大陸大多數地區是農村,由於歷史原因,經濟非常落後。另一個原因,因為它們都是英國的遠東殖民地的兩大中心城市,英國從殖民地掠奪的大量財富都聚集到這裡,所以中國大陸與它們的起點水平是完全不同的。

而中國實行的是趕超戰略,即瞄準西方先進的工業水平,要實現別人有的我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到毛主席逝世前夕,幾乎西方有的中國都有了。天上有噴氣式飛機,地下有汽車輪船。衛星、飛彈、原子彈樣樣俱全。

那麼,四小龍能造什麼?它們是典型的殖民地經濟,只能制服裝鞋帽類。它們趕上了冷戰時期的好時光,那時各國反帝獨立鬥爭風起雲湧,對西方來說,只有在美英保護下的四小龍才是安全的。因此,投資都集中於它們這些地方,造成了它們短暫的繁榮。

但它們沒有發達的製造業和核心技術,所以它們的繁榮是很難維持長久。20世紀的阿根廷靠養羊也富得流油,但它現在怎麼樣呢?冷戰結束後,四小龍的高速發展不是停頓了嗎。中國因得益於新中國堅實的現代工業基礎,能夠產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中國現在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大國,幾乎什麼都能製造,這都是毛主席為中國人民奠定的基礎。

誠然,毛主席時代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並不快,因為這是為了籌集中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進行工業基礎建設完全是為了今後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不是看到新中國的底子薄弱,發展起點低,以及奠定基礎的條件艱難,而一味地強調改善生活條件。

要知道,西方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來自殖民掠奪,比如英法等國。美國靠剝削黑人奴隸,德國、日本靠對外征戰獲得賠款。而像蘇聯和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只能選擇節衣縮食積累工業原始積累將自己的工業發展起來。然後利用工業帶來的利潤享受美好的生活。

毛主席時代,中國首先建立了大量的礦山鐵路,然後是鋼鐵廠,再後來就是機械廠。當機械工業初具規模後,就可以建立各種輕紡廠、自行車廠、電視機廠等等,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即使中國的起步與它們不一樣,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發展卻並沒有輸給它們,而是遠遠超過了它們。我們從以下數據就可以知道了。根據1981年《半月談》編輯部編印的《時事資料手冊》公布的數據來看,1950年至1980年,石油由20萬噸增至10595萬噸,增長529.75倍;煤炭由4292萬噸增至6.2億噸,增長14.6倍;鋼鐵由97.8萬噸增至3802萬噸,增長38.88倍;發電量由45.5億度增至3006億度,增長66倍;水泥由141萬噸增至7986萬噸,增長56.6倍;化肥由7萬噸增至1232萬噸,增長176倍;工具機由0.16萬台增至13.4萬噸,增長83.75倍;棉紗由32.7萬噸,增至293萬噸;棉布由25.2億米增至134.7億米;自行車由0到1302萬輛;汽車由0到23.2萬輛;拖拉機由0到9.8萬台;鐵路機車由0到512台;化纖從0到45萬噸;電視機從0到249.2萬台;縫紉機從0到768萬台;手錶從0到2216萬隻;糧食由2494億斤增至6364.4億斤;……

工農業總產值1950年是574.8億元,而到1980年達到6619億元,30年增長11.5倍,年均增長8.5%。其中工業總產值由191.2億元增至4992億元,增長25倍多,年均增長11.5%;農業總產值由383.6億元增至1627億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4.9%。

科技方面,在毛主席時代,中國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漢字雷射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人造衛星、飛彈、核潛艇、大型噴氣客機、內燃鐵路機車、現代海船(包括十萬噸貨櫃輪)、微電子、衛星回收、大規模集成計算機、光刻機、運10大型飛機、CPU、殲十、神5載人宇宙飛船還是70年代的技術,反導系統、蠶式飛彈、雜交水稻、小麥高產等世界聞名。建成下水的高科技的「向陽號」、「遠望號」系列船舶其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飛彈驅逐艦等各個領域創造了無數第一。那時的報紙經常報導國家發明和世界水平的差距,也是和美、蘇水平進行對比的,有些技術是超美的。從上述各方面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從長遠來看四小龍根本就不可能與中國大陸同日而語。有人之所以拿前30中國大陸與四小龍來進行比較,卻從來不看彼此發展的起點,潛台詞就是,人家都是搞資本主義,只有中國搞社會主義,所以,中國不如四小龍。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論調。

新中國的建設除了立足長遠以外,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毛主席時代全體中國人民具有很強的凝聚力,這是中國成為現代強國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人們可以看看那些近代發展最快的國家。如日本、德國、蘇聯。德國和日本由於統治集團大肆宣傳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客觀上造成了德意志和大和民族具有很強的凝聚力。蘇聯在列寧、史達林時代是用共產主義理想凝聚人心,也使民族具有高昂的戰鬥力。中國在毛主席時代,可以說億萬軍民眾志成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惹中國。這一切都是毛主席時代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可以斷然,如果毛主席在世,給美國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炸中國大使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