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的背後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相望系忘 發佈 2024-01-24T01:57:24.655000+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 上一期分享了一些阿爾卑斯山的相關知識,讓我們對阿爾卑斯山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一期來看看關於喜馬拉雅山脈還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你知道喜馬拉雅山脈的具體位置嗎?

上一期分享了一些阿爾卑斯山的相關知識,讓我們對阿爾卑斯山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一期來看看關於喜馬拉雅山脈還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你知道喜馬拉雅山脈的具體位置嗎?

一說到喜馬拉雅山脈,很多人就會脫口而出:「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有著名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喜馬拉雅山脈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喜馬拉雅山脈蜿蜒於雅魯藏布江―瑪旁雍錯—印度河一線以南,印度河―恆河平原以北,西起印度河大拐彎東側的南迦帕巴峰,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西側的南迦巴瓦峰,大致在74°20′—95°27′E,26°43′—35°50′N。它近東西向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全長約2450千米,寬在200—300千米間。

喜馬拉雅山山系是一條巨大的國際性山系,位於中國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鄰國境內,其中大喜馬拉雅多位於中國與南部鄰國的交界處,大部分地段以主脊為界,在上述橫穿山系的深切河谷內和東段地區可達喜馬拉雅山南坡。

你知道喜馬拉雅山脈是怎麼形成的嗎?

在大約60百萬年前,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之間還存在一個巨大的海洋,地質學家將其稱之為新特提斯洋。現今沿雅魯藏布江分布的一些岩石是這個大洋保留下來的殘餘洋殼。這個古大洋南部為印度大陸,北部為亞洲大陸。隨著新特斯洋殼向北部的亞洲大陸之下俯衝,在亞洲大陸南緣形成一系列火山,並形成了海拔大於4500米的山脈,即現在的岡底斯山脈

在大約50百萬年,隨著印度大陸板塊繼續向北漂移,新特提斯洋逐漸消失,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發生碰撞,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開始。在兩個大陸碰撞後,印度大陸開始向亞洲大陸之下俯衝,將位於印度大陸表層的岩石帶入到地球深處,經歷高溫高壓變質後形成了堅硬的變質岩。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西段,印度大陸地殼俯衝的深度可能超過100千米,形成了超高壓變質岩,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東段,印度大陸地殼的俯衝深度為40−60千米,形成了高壓變質岩。這一時期,兩個大陸碰撞導致的強大擠壓力,使喜馬拉雅山脈開始形成。

在大約25−30百萬年,俯衝到地球深部並經歷了高壓、超高壓變質的印度大陸地殼岩石在浮力和擠壓力的共同作用開始向地球淺部上升,並出露到地表,也就是現今所看到的變質程度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核部物質。

在大約10−20百萬年時期,隨著兩個大陸繼續匯聚和地下深處岩石的不斷回返,喜馬拉雅山不斷崛起,直至形成現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

你知道喜馬拉雅山脈的地質地貌嗎?

喜馬拉雅山脈主脊由前寒武紀結晶岩和變質岩—花崗岩、片麻岩和片岩及寒武—奧陶紀的淺變質岩—結晶灰岩、板岩與千枚岩等組成。新構造運動十分活躍,地震活動頻繁而強烈,是世界上主要大地震帶之—

喜馬拉雅山山系兩側地勢不對稱。北側為地勢開闊的高原面和若干寬谷盆地,大部分地區在海拔4500—5200米間,地勢向北和向東傾斜。南側,地勢急劇下降到海拔3500—3000米以下,呈現出雄偉壯觀的高山深谷地貌。[8]山區中部地形起伏相對較小,西、東部地形起伏相對較大。山區南坡海拔較低,最低處在恆河平原附近,海拔不超過500米,山區從南往北至山脊線區域內海拔迅速上升至超過5000米;山區北坡及周邊地區海拔較高,普遍高於4000米,屬於典型的高原地區。山區坡度普遍較大,許多地區平均坡度大於30°。

山區內許多地區屬於典型的高原峽谷地貌,具有明顯的海拔高、坡度大、切割深等特點。其中山區南坡切割深度﹑坡度普遍大於北坡,山脊線以北總體上具有從深切峽谷至寬緩峽谷的變化趨勢,切割深度、坡度逐漸減小。深切峽谷區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多形成高差1000—3000米的大峽谷,河谷具有橫剖面狹長的特徵;寬緩峽谷區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地形起伏較小,相對高差多在200—500米範圍內,河谷具有橫剖面寬闊的特徵。






你知道喜馬拉雅山脈的氣候是什麼樣的嗎?

喜馬拉雅山山系山體巨大,地勢高亢,高原面海拔達4000—5000米,氣候條件與東部同緯度低地迥然不同,而且喜馬拉雅山脈的屏障和作用於該地區的大氣環流又使南、北兩側產生明顯的區域分異。

由於近代地質時期該區地殼的大幅度抬升,整個山體占據對流層1/3—1/2的高度,使這裡具有太陽輻射強、日照豐富,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的特點。與中國東部同緯度低地有明顯區別,而氣溫日較差及日照百分率冬大夏小的年變化也和東部低地不同,形成獨具特點的熱量條件。

該地區處在青藏高原南部,受南亞地區季風活動的影響,氣候表現出明顯的季風特徵,即冬半年為西風帶所控制,夏半年受暖濕海洋氣流的影響。這裡冬夏溫差雖有冷暖之別,但其間過渡不明顯,按水分狀況的變化,大體劃分為下列季節:

11月至次年3月為乾季,也是冷季。高空西風占優勢,空氣乾燥,晴而少雨,風力較強。

6—9月為雨季,也是暖季。暖濕氣流影響顯著,多陰雨。

4—5月和10月則為介於乾季,雨季中間的過渡季節,以晴朗溫和天氣為主。

以喜馬拉雅山山系主脊線為界,南側以濕潤、半濕潤型為主,為濕潤半濕潤高山峽谷區;北側則多屬半乾旱型,為半乾旱高原湖盆區。

你知道喜馬拉雅山脈上有什麼植物嗎?

喜馬拉雅山脈南坡降水豐富,1000米以下為熱帶季雨林,1000—2000米處為亞熱帶常綠林,2000米以上為溫帶森林,4500米以上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喜馬拉雅山山系植被的發育和分布特點較為複雜,由南坡、北坡兩個迥然不相同的植被垂直帶譜所組成。南坡,降水豐富,河谷深切,發育有各種類型的森林植被,例如絨轄河、朋曲河、波曲、吉隆河等河谷。然而由於地形的影響,即使在南坡,也往往因谷地的寬窄,南來氣流影響程度的不同而使植被的分布發生差異。在北坡,由於海洋氣流被攔截,出現雨影地帶,這裡降水較少,地表切割不深,有較多的寬谷和盆地,如定日盆地、佩枯錯盆地等,以草原植被占優勢

綜合對喜馬拉雅山山系植被的詳細分布研究,它的南坡的植被垂直帶基帶是由熱帶科屬(龍腦香料的娑羅雙樹屬等)的植物組成;在植被垂直帶譜中缺乏溫帶山地的落葉闊葉林帶和凍原帶,而具有由常綠櫟類組成的、相當於霧林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帶;熱帶的喜馬拉雅山山系東、西植被垂直帶譜是連成一體的,與墨西哥的熱帶山地植被垂直譜比較近似。因此,喜馬拉雅山山系地區植被垂直帶應屬於熱帶(北緣)山地植被垂直帶的範疇。








當我們去喜馬拉雅山脈旅遊或者探險時,需要注意什麼?

喜馬拉雅山脈因其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等因素,非常容易發生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雪崩、山洪等地質災害和乾旱、洪澇、霜凍、冰雹、雪災和大風等氣象災害,因此,當我們去那裡時,需要注意季節等,攜帶好相關的防護用品,並了解相關的預防措施和自救措施。

今日分享到此結束啦~如果友友們有補充的,可以在評論區補充。下期我將分享安第斯山脈的知識,喜歡我這一期的分享的友友們可以點讚+評論+關注+收藏四連走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