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外交的三檔模式:對美懟罵、對美附庸訓誡、對世界友好

甲骨書院 發佈 2024-01-24T04:43:07.009586+00:00

當前,在外交上,中國將全世界的國家分為三類。第二類是美國的附庸國,包括歐盟、英國、澳大利亞,以及亞洲的日韓和以色列等國,是半敵對國家;




當前,在外交上,中國將全世界的國家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美國,已經將其定性為霸權國家,也是敵對國家;第二類是美國的附庸國,包括歐盟、英國、澳大利亞,以及亞洲的日韓和以色列等國,是半敵對國家;第三類則是其他亞非拉國家,包括橫跨亞洲的俄羅斯,是友好國家。


相對應的,則是三檔外交模式。對美國是針鋒相對、毫不留情的懟罵模式。對美國的附庸,則是恩威並重的訓誡模式,對亞非拉和俄羅斯則是友好模式。


也可以這麼說,美國頑固的敵對派、反動派,美國的附庸是半敵對的中間派,亞非拉、俄羅斯是朋友。中國的整體外交策略就是,領導朋友,爭取和訓誡中間派,孤立和打擊美國這個敵人。


所以,對今日之美國,它出台多麼卑劣和敵意的法案和政策,中國都不會覺得意外,也不會妥協和懼怕,而是進行堅決的回應和回擊。相應地,在外交場合,中國對美國使用無論多麼重的罵人式語言,也都毫不奇怪,實際上也都不是在罵,而是在努力形容美國的真實的嘴臉。


同時,中國對美國的整體認知又是一分為二的,而非將其當成鐵板一塊:儘管美國整體上已經被霸權勢力所主導,是個霸權國家,但是其中還是存在非霸權因素,還是有友好力量。代表霸權的,主要是美國的政界,以及一部分極端反華的資本。美國的人民,以及一部分繼續和中國友好做生意的資本和企業,則是友好力量。


所以,儘管中國對美國的敵意和挑釁會進行堅決、堅定的回擊,但同時又在度上進行了精準把控,努力做到回擊的邊際性,即不做過火、過度的回擊。


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讓美國的霸權勢力知道,他們對中國的每一次挑釁都是有代價的,從而控制挑釁的擴大,另一方面,則是保護美國中的友好力量,不把他們推到霸權勢力的一邊。同時,還可以讓中國不掉入美國陷阱和節奏,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到自己的節奏上。


因為,中國的根本目的不是反美、反霸,這只是一個消極目標,根本的、積極的目標則是,建立一個更合理的,讓中國更舒服,也是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更舒服的全球新秩序、新環境。是為了建立全球新秩序而反美,也是為了美國之外的其他朋友國家而反美。


中國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到美國之外的世界上,而非美國上。其實,把美國之外的世界團結好,經營好,也會反過來制約美國。


對美國懟罵,不僅表現在外交部發言人的例行會上,還表現在高層的面對面的會談中。現在外交部發言人的主要任務之一,感覺就是構思用什麼詞彙、什麼方式懟罵美國。而高層的面對面的懟罵,應該從2021年3月的中美阿拉斯加戰略會談正式開始。中方直接對美國人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我們把你們想的太好了」;「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在台灣問題上也是如此,其實台灣問題不是獨立問題,而是美國問題的附屬。現在的策略是無限接近武統,但卻是針對每一次台獨操作都是進行有節制的邊際性回應。譬如針對此次竄訪,選擇對相關人物和組織進行制裁,再加上進一步收緊的軍演。這樣一來,即便是無限接近武統,仍然存在廣闊的非戰爭的回應空間,既能收緊對局勢的控制,而又不激化矛盾,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解決留下後路。


其實,這樣的邊際性回擊更考驗智慧和定力。很多人不是很理解,認為這是軟弱,是不對的。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高端局的強硬。


因為美國的附屬國具備兩面性,敵有兼備,因此這應對上也是恩威並重,積極統戰,既給與經濟上的實惠和好處,又要進行嚴厲的訓誡,不要和美國綁得太緊,不要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最典型對就是對剛剛來訪的日本外相林正芳,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


對林正芳,中方當面正告:「美曾用霸凌手段殘酷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如今對華故伎重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日本切膚之痛猶在,不應為虎作倀。」


對馮德萊恩則進行嚴厲警告:「中方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絕不答應任何勢力剝奪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權利。;「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誰要是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痴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些語言上的警告背後,是一系列的實質性操作,包括一次次的台海軍演,南海對美國、澳大利亞分機的攔截,還有針對美國相關人物和企業的一系列的制裁,包括最近則對美國的半導體公司美光進行審查。這些制裁不僅是直接針對美國的,也是對美國附庸的殺雞儆猴,擒賊擒王。


亞非拉包括俄羅斯,這些朋友圈則是中國的基本盤,尤其是亞非拉,自中國建國起,就堅定地站在他們這一邊。現在對美國則終成星火燎原之勢,形成亞非拉包圍美西方的全球大格局,也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全球版。


事實上,亞非拉不僅是中國的核心朋友圈,也是已經成為全球新潮流、新趨勢的代表。中美、中西對抗之時,得亞非拉者得全球。


也正是這個基本盤的存在,讓中國開始著眼和著手進行全球治理的改革、全球秩序的重建。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未來的全球新秩序、新環境繪製了藍圖。


總之,中國的整體外交策略是,依託亞非拉和俄羅斯,訓誡和統戰美國附庸國,堅決打擊美國霸權,努力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全球新秩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