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低智商的人反應快,智商高的人往往反應更慢

第一心理 發佈 2024-01-24T04:45:06.766403+00:00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按照常規邏輯來看,聰明的人總是要更加優秀一些。他們的知識面比普通人更加寬廣,理解能力也更加強大,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容易在短時間內思考出合理的答案。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按照常規邏輯來看,聰明的人總是要更加優秀一些。他們的知識面比普通人更加寬廣,理解能力也更加強大,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容易在短時間內思考出合理的答案。

可心理學家卻認為,現實生活中反應快的人大多智商比較低,真正高智商的人在遇事的時候更容易給人留下慢一拍的印象。

大智若愚的智慧

人性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哪個人敢於直面任性的黑暗。越是聰明的人越能夠早先領悟到這個道理,在待人接物的時候儘可能掩蓋自己的鋒芒,不讓自己成為被其他人攻擊的對象。

有時明知那是一件有利於自己的事情,聰明的人也不會過分爭搶。

這種表現有時會讓人們誤以為他們太過痴傻,連最簡單的利益得失都分不清楚。實際上這才是真正智慧的表現,聰明的人更喜歡用愚笨的外表來偽裝自己,讓自己在生活中變得更加低調。

美國的羅斯福就是這樣一個人。小時候的他在路邊玩耍,這時他的身旁突然出現了一個人,一隻手拿著5美分的硬幣,另一隻手則拿著五美元,用戲謔的語氣讓羅斯福作出選擇。羅斯福猶豫了一會,伸手接過了那枚5美分的硬幣。

對方看著羅斯福的選擇哈哈大笑,很快就將這件事情傳得人盡皆知。人們都不敢相信已經有了一定智力的羅斯福還分不清金錢面值的大小,紛紛效仿著前一個人的樣子,讓羅斯福在五美元和五美分之間作出選擇。

羅斯福並不覺得他們厭煩,反而很有耐心的接受他們的考驗,每次都堅定的選擇5美分的硬幣。

後來有人疑惑的問羅斯福為什麼要選擇五美分的錢,羅斯福才有些狡黠地笑著說,要是我上來就選擇5美元的錢,人們就不捨得把錢給我了,更不會有那麼多人來給我送錢。

反應慢是思考的表現

這個故事生動形象的告訴我們,聰明人有時會做出一些看似愚笨的選擇,這是因為他們的目光更加長遠,能夠考慮到普通人想不到的事情。普通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很少去考慮自己人生活未來的長遠發展。

當許多選擇擺在面前時,他們只會選擇眼下那個對自己發展有利的選項,並不會考慮這個選項背後所隱藏的深意,更不會擔憂這是否是其他人留給自己的陷阱。

聰明的人明白選擇中隱藏的風險與人心之間的博弈,自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檢驗。

直到他們對事情的走向有足夠傾向的了解,能夠確保事情的大致發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們才會慎重做出選擇。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表現為愚蠢的人,能夠快速作出決定,聰明的人卻需要思考很久。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智商低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太過衝動,他們喜歡追隨自己的直覺去做事,很少做下來理性的思考。

這樣的人喜歡結合自己已知的知識進行判斷,不會進行性的探究或過多的研究,最終得到的結論總是片面的。

聰明的人喜歡更加深入的思考,明白每一件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搞清楚問題之間的因果邏輯。

這樣的人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同樣的他們也已經深刻了解了問題的本質,可以遊刃有餘的去掌控事情的走向。

我國就曾有心理學家對居民的智力觀念和日常表現進行過研究,有不少參與調查的實驗者都想當然的表示,高智商兒童會在生活中擁有更強的好奇心,喜歡思考和提問。

同時這些孩子還應該具備更強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遇到問題的時候反應快一些。

然而在進行對照實驗的時候,人們發現反應能力的快慢並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聰明程度。

有的孩子回答問題的速度足夠快,但正確率並不高,這樣的孩子顯然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聰明人。那些看起來反應比較慢的孩子思考問題的時間比較長,整體的正確率更加穩定。

我們人類的大腦並不是機器,在接觸某些知識的時候總是需要一定的思考與反應時間。在猜測某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太高的準確性,自然可以憑藉直覺在短時間內給出答案。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那些反應快的孩子或許只是喜歡表現自己,並不是真的知道答案。

總而言之,聰明的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思考的更加具體系統,這種思考模式在不知不覺中就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

在面對那些相對重要或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時,這裡聰明人總是會表現出更加謹慎的一面,傾向於晚一些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們並不能夠簡單認為反應能力快的人就是聰明的人,更不能在做決定的時候盲目追求速度。

許多事情一旦發生就無法再挽回,我們應當慎重的決定自己的人生,在必要的時候做到看破不說破。這種為人處世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活得更好。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