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的觀光旅遊景點簡介

記錄一座城 發佈 2024-01-24T06:32:29.637907+00:00

敦化市觀光旅遊資源可分為六種類型:即以正覺寺、金鼎大佛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遊資源;以渤海古墓群和清皇室發祥地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以雁鳴湖和老白山為代表的山水文化旅遊資源;以陳翰章將軍故里和戰跡地為代表的紅色抗聯文化旅遊資源;以長白山中國雪村為代表的冬季冰雪文化旅遊資源;以敖東

敦化市觀光旅遊資源可分為六種類型:即以正覺寺、金鼎大佛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遊資源;以渤海古墓群和清皇室發祥地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以雁鳴湖和老白山為代表的山水文化旅遊資源;以陳翰章將軍故里和戰跡地為代表的紅色抗聯文化旅遊資源;以長白山中國雪村為代表的冬季冰雪文化旅遊資源;以敖東工業園為代表的現代工業旅遊資源。

總之,敦化市山川毓秀,自然景觀獨特,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目地之一。這裡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古城,文物古蹟甚多。境內主要有:清始祖祠、敖東古城遺址、老白山原生態風景區、雁鳴湖濕地、六頂山渤海古墓群、貞惠公主墓、抗日英雄陳翰章烈士墓,城山子山城遺址、二十四塊石、依克唐阿碑、六鼎山旅遊區(區內的正覺寺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尼眾道場,主要標誌是這裡有世界最高的釋迦牟尼坐佛——敦化金鼎大佛,2011年完工,並舉行開光大典)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雁鳴湖濕地和原始自然風貌等100多處歷史、人文、旅遊景點。這些燦爛的古代文明,吸引著眾多的考古專家和遊人紛至沓來考察、觀光。

清祖祠

清祖祠位於敦化南郊,北臨六鼎山,南接八旗山,向東是碧水映山的聖蓮湖,清祖祠掩映其間,得神山之威,借聖水之靈,一方宗廟,堪稱天工造就。清祖祠總占地5萬平方米,由始祖廟、天女宮、列祖館三大項目組成,融匯了獨具北方民族特色的薩滿教文化元素。設計者和工程建設者運用豐富的建築藝術語言和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把人文、歷史、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因素融匯在一起,通過一個個獨立而又相連的建築群體,渾然天成地構築起一個少數民族的精神家園。

老白山原生態自然保護區

老白山地處黃泥河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該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占地14122公頃,西北與黑龍江五常市交界。老白山是東北地區張廣嶺的主峰,海拔高度為1696.2米,是東北第三高峰,高大的山體、冷濕的氣候、茂密的森林,奔騰的溪流和飛流的石瀑構成保護區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其主要特點是植被垂直帶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濕地類型獨特。

雁鳴湖濕地

雁鳴湖濕地位於敦化市雁鳴湖鎮,距市區45公里,地處201國道沿線上,也是去往鏡泊湖的必經之地。雁鳴湖濕地由以塔拉湖為主的82個湖泊和貫穿東西的牡丹江水系組成,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淡水魚品種達50餘種,尤以鯿花、鰲花、紅尾、島子最為有名。雁鳴湖濕地保護區始建於1991年,保護類型為濕地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黑鸛、白鸛,還有中華秋沙鴨、大雁、野鴨、鴛鴦等珍貴鳥類,2007年被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雁鳴湖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草地與牛羊、湖泊與田園、村落與古蹟交織在一起,在遠山映襯下,到處是「魚米之鄉」的景色。雁鳴湖濕地內的主要景觀有:

(1)江心島。在雁鳴湖南部的牡丹江中,有一個自然形成的長條形島嶼——江心島,面積5公頃,生長著茂密的草本植物,零散地分布著一叢一叢的樹木,如山里紅、柳樹等,倒影恰到好處地點綴在鏡子一樣的江面上,有人說像江南水鄉,有人說像歐洲風光,富有詩情畫意。

(2)塔拉湖。塔拉系滿語,為沼澤地之意。著名的清朝官員吳大澂在此駐留並題詩。塔拉湖位於雁鳴湖鎮北部、牡丹江北岸的塔拉河口,1969年,在此修建了大山水庫,庫容4160萬立方米。塔拉湖盛產鯽魚、鯉魚、胖頭、狗魚、嘎牙子等。由於塔拉湖處於一條溝谷中,水質清澈、波平浪靜,四面是綿延的青山。夏季有很多垂釣者,遊客在遊覽之餘要品嘗一下塔拉湖最有名的清燉鯽魚。每到冬季,捕魚人穿著烏拉鞋、趕著馬爬犁,在綿延9公里的冰面上進行「冬捕」,鑿冰眼、穿網、拉網,打上來的魚在冰面上活蹦亂跳的,有白鰱、胖頭、鯉魚等。

(3)西大泡。位於雁鳴湖鎮小山村,牡丹江岸邊的炮頂子河口,1971年,在天然湖泊基礎上修建了小山水庫,庫容為1080萬立方米。由於這裡背靠青山,前面是奔騰的牡丹江和平靜的西大泡,環境優美,景致宜人,後來建設了雁鳴湖度假村,成為吉林和黑龍江兩省臨近地區主要的休閒度假地。乘坐遊船順江而下,欣賞著兩岸青山,到達著名的鏡泊湖只需1個小時。

(4)蓮花泡。是雁鳴湖鎮的西門戶,由泉水匯集成15公頃的泡子,主產花魚、白鰱鯉、雜魚。因盛開野生荷花而稱蓮花泡,是人們觀賞荷花、品嘗鮮魚和垂釣的好地方。

雁鳴湖濕地是塔拉湖口至小山村的一段沿江地段。也是牡丹江水下瀉時的緩衝地帶,水多、則成為一片汪洋;水小、則芳草如茵,中間只綴一些樹冠圓形的柳樹。成群的白鶴、野鴨、天鵝、白鷺、鴛鴦、嬉戲其間。幾群綿羊也在草中同野鴨追逐、此起彼伏,另有一番情趣。濕地是地球的腎,現在已納入省級保護。

雁鳴湖度假村

在敦化城東72公里處,有一座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雁鳴湖度假村。其四周湖區,峰巒疊嶂,山水相連,風景如畫。著名作家張笑天的《雁鳴湖》就是以此地為背景所寫的。這些獨特的景觀都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婉容墓

遜帝婉容皇后的墓在敦化市六頂山。婉容(1906~1946)全名郭布羅·婉容。原名植蓮,字慕鴻,達斡爾族。世居布特哈莽鼎屯(今黑龍江省訥河市龍河鎮保安村),吉林將軍長順的曾孫女,遜清小朝廷內務部大臣榮源之女,遜帝溥儀的皇后。姿容美麗,文雅端莊。1922年12月1日,溥儀迎娶婉容入宮,封為皇后。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軍將遜帝驅逐出紫禁城。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婉容隨溥儀到東北,成為日本人監視下的傀儡,她內心極度憤懣。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隨溥儀遷往通化,後輾轉長春、吉林、延邊等地。1946年6月上旬到敦化不久病逝,終年41歲。

婉容墓位於六頂山,是根據史料記載於1994年為她修築的紀念性墓冢。墓後林木繁茂,四周芳草萋萋。封土高l米,周長約6米,墓前立花崗岩石碑一通,碑文陰刻啟功手書「清末代皇后婉容之墓」九字。碑的背面,由楊明谷撰文,李受山書寫的婉容墓誌,墓誌最後一段云:「天女浴躬,吞食朱果,佛庫倫子,肇基鄂城。數百年後,末代皇后,殞命敖東。嗚呼!興起廢止,同於一城,曷其巧合也!敦城民眾,哀之悼之,為其營墓,以博世人憑弔云爾。」鄂城,即鄂多里城(今敦化市),是「天女」佛庫倫囑其子在此開基之地,清代最後一個仙女般的皇后又歿於此,可謂伊興於斯,伊止於斯,真乃巧合。

江東二十四塊石

從敦化往寧安去的公路上有幾處為人們覺得奇怪的古建築遺址,因為它們的上部建築已完全毀掉,地表只存三行大石塊,每行八塊,故當地老百姓稱之為「二十四塊石」。二十四塊石在敦化境內有四處,分別在江東、官地、林勝、腰甸。江東二十四塊石,坐落於敦化敖東古城東南的空地上,西側是長圖鐵路線,北面距牡丹江300米,南面是通往延古、寧安的公路。遺址處現存二十三塊大石頭,據清代文獻記載,遠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在地表上見到的就是二十三塊,民間傳說,那塊丟失的石頭是被大風颳走了。

石質均為玄武岩,石塊分三行,南北排列。石塊頂面較為平整,直徑大約為0.8米,每塊石頭都有明顯人工打磨、加工痕跡。地表以下0.5米為夯土層,再往下為0.9米厚的碎石夯築基礎,遺址內散布著大量灰色和紅色的布紋瓦片,筒瓦殘片、滴水等。江東二十四塊石,向西南離渤海時期的六頂山古墓群僅6公里,和敖東城遺址隔江相望,僅距l公里。從採集的板瓦、筒瓦殘片來看,與六頂山古墓群和敖東城的同類物相同,應當屬同一時期的遺蹟。而且大量的板瓦片、筒瓦殘片、滴水等可證明遺蹟上應有瓦頂覆蓋,當為亭台式的建築物。為了保護這處遺址,1981年,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定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遺址周圍加築了鋼筋花紋欄杆,設立了水泥標牌和說明牌。

六鼎山風景名勝區

六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市區南郊5公里的牡丹江支流之南。地處東經120°28′~129°13′,北緯42°~44°31′。這裡四季分明,春季芳草如煙,夏季繁花似錦,秋季楓紅柞黃,冬季玉潔冰清,屬大陸性中溫帶濕潤氣候。六鼎山山勢是東西走向,由北向南遙望,景區核心區現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鼎山渤海古墓群、世界最大的尼眾道場—正覺寺、中華滿人的精神家園—清祖祠、世界最高的露天坐佛—金鼎大佛及六鼎山聖蓮湖構架的湖光山色組成。

東正覺寺

正覺寺位於敦化市南郊,六頂山旅遊風景區內,距市區4公里。為該寺第三代傳人旅美高僧,釋佛性大師於1993年恢復重建。總占地面積近9萬平方米,是國內大型廟宇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尼眾道場。寺院分殿堂區、生活區、佛學院三個區。中軸線上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互殿和藏經殿五座雙檐大殿隨山勢漸次升高,鐘鼓樓與牌樓門相映照,青山綠水,白雲藍天,紅牆黃瓦,樓閣重疊。

其中,大雄寶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高居於飾有九龍墨石雕御道的三層圍欄月台之上。殿內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釋迦牟尼成道景德鎮的陶瓷壁面,八根漢白玉盤龍柱,雲南劍川青皮木雕隔扇門,華貴的藻井均屬廟宇建築之精品。六角六亭的觀音殿更別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純金貼面的六面體六千隻手眼觀音聖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傑作。精美的石雕、木雕、彩繪與趙朴初等名家墨跡都為寺院增添了光彩。別墅式小洋樓與大殿區傳統的中式建築相互照應,伴著湖光山色,鐘聲佛號,顯示出佛性大師傳教美洲,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融為一體的品格與精神。

正覺寺不僅是宗教文化的傑作,也是古今建築相結合的典範,是利用現代建築材料,通過現代化建築手段完成的一組逼真的仿古建築群。所以,正覺寺又是現代科學材料應用於古典式建築的藝術精品。季羨林先生題寫的「佛國新勝」與「巒波生輝」正是寺院的最好概括。正覺寺建造出了全國乃至世界的景觀之最,屬佛教建築中所罕見,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富有特色的佛教旅遊勝地。

東牟山古城遺址

東牟山位於敦化市西南紅石鄉臨江西村西,距市區8公里,距201國道僅l公里,牡丹江上游的支流大石河在東牟山腳下穿過,一座用於灌溉的攔河壩在河面上形成了一個1000餘平方米的水面,山水相連,構成了一幅憑山依水的圖畫。山城與永勝遺址、敖東城遺址、渤海古廟、六頂山古墓群遙遙相望,互相呼應。

東牟山因山城而著名,東牟山山城又叫城山子山城,坐落於大石河南岸海拔600米的東牟山上。現山上多生有灌木、榆柳等樹木,幾條小路直通山頂。此城大體呈橢圓形圍繞在山腰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是古代控制東、西、南、北各路交通的要衝。城垣的周長約2000米左右,它隨著山巒的高低,蜿蜒起伏於山腰間。城牆基寬5米~7米,有的地方寬達10米以上,是土夾石築成的,由於年代久遠,現城牆殘高1.5米~2.5米。城的平面東北低,西南高,北壁恰在臨水的40多米的懸崖上,地勢極其險要。此城共有東西兩門,兩門之間,依山形外凸,分別在不同距離設置了3個「馬面」,用於瞭望和防守。東門以內偏南,是一個面積較大的平緩山坳,那裡遺留著50多個半地穴式的房屋遺址,房址多為四米寬,六米長,這種「掘地為屋」的建築方式是靺鞨人的故俗。

距四門百米許,有一石頭砌成的水池,呈鍋底狀,深一米,有出口通向北面山崖下,離水池不遠,還有一大儲水池,據說以備兵馬圍城解困之用。在城的中部,有幾塊剷平的操場狀平地,大者長達百餘米。這便是當年渤海國大祚榮擁兵演藝所在地。東牟山城房屋遺址之多,演兵場之大,地勢之險,是在牡丹江上游渤海遺址中罕見的。在山城內外出土的文物有矛頭、鐵刀、鐵鏃、唐朝錢幣等,為渤海早期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81年,東牟山城古城遺址被吉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亞光湖旅遊區

亞光湖旅遊區位於敦化市大石頭鎮13.5公里處,在沙河支流二道河上,是一座集旅遊、養魚、灌溉、防洪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域。亞光湖旅遊區現以森林生態游、休閒娛樂游為重點,開發了水上娛樂、垂釣、森林浴、風情游等一系列旅遊項目和山珍野菜、野生魚宴等綠色、天然、特色餐飲。目前,亞光湖景區根據規劃,已建成映山紅湖濱遊覽休閒區、湖西遊覽區、服務遊樂區、碧波行舟區幾大功能區,建成了集住宿、餐飲、娛樂、商務、觀光、避暑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是遊客休閒娛樂的極佳去處。景區內的亞光湖處於林區腹地,水面廣闊,無污染,如一塊明玉般清亮透徹,亞光湖周圍山巒起伏,森林繁茂,花草爭芳。泛舟湖上,青山綠水,猶如世外桃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