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卓言日知錄 發佈 2024-01-25T11:53:44.226591+00:00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639天。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處。最大的誤解:中庸不是平庸,不是中等水平,不是缺乏個性,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做到恰到好處、分毫不差、天人合一的極致。儒家思想的淺近和深刻,最高智慧和自然法則,盡在中庸二字。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639天。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處。


最大的誤解:中庸不是平庸,不是中等水平,不是缺乏個性,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做到恰到好處、分毫不差、天人合一的極致。儒家思想的淺近和深刻,最高智慧和自然法則,盡在中庸二字。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感嘆說,中庸作為仁德,是最高的極致,人們已經很久沒有了。


問題來了,什麼是中庸?


因為有一個中,有一個庸,就被世人普遍誤解了。中,就是沒立場,中不溜;庸,就是平庸,沒個性。大部分人都這麼理解,對吧?


那什麼是中庸呢,這裡摘要講三層含義:


一是程頤說的:「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一會兒再說。這裡的「庸」,程頤說,是不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朱熹注說:「庸,平常也。」所以說,庸,是永恆不變的平常道,是常識。


中庸,首先就是叫你永遠不要離開常識。


社會最缺的是什麼呢,就是常識!人們總是離開常識。好人會輕視常識,壞人有意要把你帶離常識。


陳淳《北溪字義》說:「凡日用間人所常行而不可廢者,便是正常道理。唯平常,故萬古常行而不可廢。如五穀之食,布帛之衣,萬古常不可改易。」日用常行的道理,就像穿衣吃飯一樣,萬古不變。中庸,就是要我們遵循那些簡單平常的道理。


第二講「中」,中,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分毫不差,恰到好處。


做什麼事,你做到恰到好處,分毫不差,這就叫中!好像正中靶心一樣,射中那紅點都不算中,要射中那紅點的中心才算中。


我喜歡用那女子的身材來講中庸。形容說這女子——多一分則太肥,少一分則太瘦——這就是中庸的身材了。所以中庸身材,不是中等身材,是魔鬼身材!


以這個標準看,誰還敢說自己中嗎?


把「中」的標準用來要求自己呢。


一是做事分毫不差。比如簡單的道理,做什麼事要堅持,日日不斷,堅持十年,沒有一天間斷,這算中了。斷了一天,不中。


或者說吃飯,說七分飽,就七分飽,這才能保持中庸身材嘛。如果有一頓吃了十分飽,不中!


二是情緒管理,「致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從來沒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也有喜怒哀樂,但都發而中節,不過分。


每時,每刻,面對每個人,處理每件事,都用中庸之道來提醒要求自己,這就是儒家修身的心法。


第三,再講講中庸之道治天下。


「庸」,就是用。「中庸」,就是中用,就是用中,用中道修身,用中道治天下。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政治,或者說正常國家的政治,都是在追求中道。政治的中道是什麼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約數」。


《中庸》裡講: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ěr)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舜是大智慧啊!他廣泛訪求人民的意見,那些最淺近的,他最愛聽。聽到不好的,他就隱而不揚,聽到好的意見,他就大大發揮。把大家的意見都了解了,他執其兩端,兩個極端的都掌握了,而用其中於民,折中處理,方方面面都照顧到。這就是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約數。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參考資源:華杉講透《論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