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收回2500億成本了嗎?

九劍心 發佈 2024-01-25T15:37:44.630662+00:00

「三峽大壩如若建成,終將被炸掉。」這是我國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的「經典名句」,當年在建設三峽大壩的投票中,但作為清華大學的教授、著名的水利專家,黃萬里多次投出了反對票。那麼黃萬里教授為何反對建設三峽大壩呢?如今17年過去了,三峽大壩又回本了嗎?壽命還有多久呢?

「三峽大壩如若建成,終將被炸掉。」

這是我國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的「經典名句」,當年在建設三峽大壩的投票中,但作為清華大學的教授、著名的水利專家,黃萬里多次投出了反對票。

那麼黃萬里教授為何反對建設三峽大壩呢?如今17年過去了,三峽大壩又回本了嗎?壽命還有多久呢?


耗時15年,花費2500億的大工程

三峽大壩始建於1994年,工程分為三期,1994年至1997年11月,順利實現了大江截流,這標誌著一期工程順利完成。

1998年至2003年為二期工程,實現了水庫的初期蓄水和第一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通航;2004到2009年為三期工程,實現了全部機組發電和樞紐工程全部建設。

前後總共耗時長達15年之久。

那麼三峽工程究竟有多大?

光搬遷的人口就多達127萬人,10座縣城、2座城市,112座集鎮全部完成搬遷,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規模。

建成後的三峽蓄水量則達到了393億立方米,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1.5倍,可以供全國14億人民使用5個月。

從發電量上看,三峽日均發電量達5.4億千瓦時,是全球最大的發電站,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可供4200萬人同時使用。

而如此巨大的工程,耗資固然不小,三峽工程總耗資就達到了2495.84億元。

其中,三峽大壩和三峽水電站的樞紐工程累計投資就高達954.6億,127萬移民安置費和縣城、城鎮的重建花費達1245億,輸變電工程211億元。

當年的2500億可比現在的2500購買力強2倍以上,畢竟如今建一個港珠澳大橋都要花費1269億投資,因此當年的2500億投資,至少相當於現在的5000億元。

5000億又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3200萬人口的重慶的2021年和2022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三峽回本了嗎?

三峽工程是否回本,一直是網友熱議的焦點,那麼當初2500億的投資,是否收回了呢?

三峽工程2009年才算竣工,但是2003年其實就已經開始發電了。按照每度電0.25元的平均上網電價來算,那麼三峽電站要發10000億度的電才能回本。

而在2016年,三峽電站發電14年後,累計發電量已達9975億度電,售電收入已有2493.5億元,也就意味基本已經收回了2500億的投資成本。

不過三峽的維護成本和輸電成本沒有計入其中,因此真正回本應該是在2018年前後。

而從2018年至2022年期間,這5年期間有發電4903億度電,累計預計收入為1225億,扣除成本,大概也有1000億的利潤了。

不過,發電僅僅只是三峽的第三大作用,更重要的是防洪防汛和航運作用。

在三峽建成之前,經歷過1996年和1998年洪災的人就很清楚,洪災群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每年一到夏天,人們都要關注洪水到哪了,提前做好準備,甚至都要委派人員24小時輪流看守堤壩沿岸。

而且洪災來臨,不僅僅是數以億計的財產損失,而且是無數寶貴生命的損失,1998年的長江洪災,2.23億人受災,4150億人喪生。

而在三峽建成後,以2021年為例,洪峰流量已經超過了1998年的峰值,但是只需要犧牲上游重慶部分市區克隆的損失,就能保住下游3億人免受災害了。

因此從防洪防汛的角度考慮,三峽所帶來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航運則是三峽的第二大作用。

如今的重慶港吞吐量都已經超過了紐約港,這放在20年以前是不敢想像的,而這正是三峽所帶來的收益。

三峽工程顯著改善了川江航道通航條件,通航里程延長,運力大增,航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021年,長江上游首座萬噸級港口——重慶新生港也於9月29日正式開港運營。

因此,三峽不僅回本了,而且三峽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所帶來的收益是無法估量的。


三峽還有多少年壽命?

當初黃萬里教授反對三峽工程也是情有可原,畢竟在這之前他曾反對的三門峽就是前車之鑑。

三門峽建設之初,黃教授就擔憂他三門峽水庫建成後很快將被泥沙淤積,必將下游可能的水災移到上游,成為人為的必然災害,弊遠遠大於利。

果不其然,短短几年間,15億噸砂石就淤積三門峽庫區,庫容急劇減少,直接威脅到了關中平原。

三峽工程要比三門峽大得多,黃教授曾多次上書從地質、環境、生態、軍事等方面痛陳三峽工程不可建設。

黃萬里還表示三峽大壩建成的幾十年內,會被上游衝下來的砂石淤積所吞沒,因為法無法排沙,三峽大壩最終將變成一座危垻,甚至會面臨主動爆破的窘境。

其實黃萬里教授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不過有問題,自然就會有解決辦法。

早在建設三峽大壩之初,有專家就建議再長江上游再建設幾個大型堤壩,幫助分流三峽的泥沙,於是就有了白鶴灘、烏東德等水電站。

除此之外,三峽大壩有專業的排沙孔,在23個泄洪孔下方15米處還設有7個排沙孔,當泥沙淤積超過排沙孔的高程時,就可以開啟排沙孔,將泥沙衝出水庫。

同時,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要比黃河好很多,而且今年來得治理也做得很好,減少了水土流失。

那麼三峽大壩還剩多少年壽命呢?

當初建設三峽的預估壽命是150年。如今才僅僅過去了17年,相當於人類的青少年時期,絲毫不用擔心三峽的安全問題。

而且有人推算三峽大壩500年,甚至1000年內都還能正常使用,畢竟小問題都可以修修補補,不需要推倒重來,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都已經上千年了,只是後人在不斷修補而已。

因此,我們絲毫不用擔心擔心三峽的壽命問題,三峽所帶來的收益也是無法用金錢所衡量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