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鎮大將」的說法其實並不嚴謹

喝醬油耍酒瘋 發佈 2024-01-25T21:27:13.239749+00:00

關於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大授銜,有許多津津樂道的話題和流傳甚廣的故事,一連幾天都說不完,其中最讓人們有共識的一個說法就是:「粟裕鎮大將,蕭克壓上將。」

關於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大授銜,有許多津津樂道的話題和流傳甚廣的故事,一連幾天都說不完,其中最讓人們有共識的一個說法就是:「粟裕鎮大將,蕭克壓上將。」

我們都知道,開國十大將的排名,粟裕位列榜首,開國大將與開國元帥的排名是嚴謹的,所以,按內部排名來說,粟裕是名副其實的第一開國大將;57名開國上將的排名版本有若干個,最常見的就是蕭克、李達、張宗遜居於前三這樣的排名,無論是按當時任職部門排名還是資歷,蕭克位列榜首也是眾望所歸。

據傳當初名將許世友得知自己被評為上將軍銜,心生不滿,認為憑自己的資歷和戰功應該被評為大將,就去找周總理訴苦,周總理只是淡定的說了兩個人名,兩句話:粟裕才是大將,蕭克也是上將。

許世友一聽,當場釋懷了,在這兩位面前,許世友並不具備任何優勢,而且還曾是粟裕的下級,老上級粟裕才是大將,老資格蕭克也只是上將,他還能說什麼,周總理簡單的兩句話就讓這位猛將心服口服。

這也就是:「粟裕鎮大將,蕭克壓上將」說法的由來,本期我們先拋開後半句,單論前半句「粟裕鎮大將」,簡單分析下這個說法到底夠不夠嚴謹。

1952年軍隊評級別的時候,彼時的十大將中,有七位跟粟裕同級,只有兩位的軍隊級別低一級,分別是王樹聲和許光達,兩人是正兵團級,我軍正兵團級高級將領有36位,只有這兩位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眾所周知,1955年評銜時,綜合了1952年的評級,以及資歷、戰功、派系平衡、歷史遺留、任職部門等各種因素,故此有若干將領的軍銜或高或低,也屬正常。

我們繼續分析上述這個說法,開國十大將中,就戰功來說,粟裕將軍無疑是獨一檔的,解放戰爭中,將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就軍隊級別來說,七位與粟裕將軍同級,分別是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

這七位中,徐海東紅軍時期名震天下,獨自帶領紅25軍率先完成長征的壯舉,又在中央紅軍窘迫之際慷慨解囊,對革命有大功,抗戰時期多病,基本退居二線,長期休養;黃克誠在新四軍的地位與粟裕相當,戰略眼光獨具一格;譚政代表了我軍特色,與十大元帥中的羅榮桓相似,屬於政工代表;肖勁光在北伐戰爭時期就曾被授予中將軍銜,三個革命時期也曾獨當一面,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羅瑞卿是我軍政治保衛工作的代表人物,也不乏戰功。

這幾位,除了戰功沒有那麼輝煌,在其他方面都有獨特甚至不可替代的貢獻,綜合來講,與粟裕將軍大抵相當。

剩下兩位則優勢明顯,個人認為,這兩位具備元帥資歷,那就是陳賡和張雲逸。

陳賡名滿天下,戰績斐然,最聲名顯赫的黃埔生之一,還曾擔任過林彪和徐海東的上級,抗戰時期的386旅,解放戰爭時期的陳謝兵團,要資歷有資歷,有戰功有戰功。

張雲逸曾是同盟會的成員,參加過黃花崗起義,更是與鄧小平一起創建了紅七軍,領導了百色起義,屬於人民軍隊的創建者,單就這一項,已經是元帥級別了,基於這一點,建國後,他是唯一享受元帥待遇的開國大將。

所以,個人認為,如果元帥名額增加一位,從十大將裡面選出一人,陳賡和張雲逸無疑比另外八位更具備優勢。

綜上所述,流傳甚廣的「粟裕鎮大將」的說法,並不夠嚴謹。

當然,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還望不吝賜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