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設計了盒子炮?駁殼槍歷史上的五位設計大師都有誰?

陳天刑 發佈 2024-01-26T15:30:06.436314+00:00

抗戰名槍盒子炮其實包括很多不同的種類,各品種的設計師也都不一樣。其西班牙仿製型,則是由BH兄弟公司的貝斯特圭兄弟——朱安和考斯密設計的。

​​​

盒子炮是誰設計的?

抗戰名槍盒子炮其實包括很多不同的種類,各品種的設計師也都不一樣。其原始型號毛瑟1896型,是毛瑟廠的費德勒兄弟設計的。其西班牙仿製型,則是由BH兄弟公司的貝斯特圭兄弟——朱安和考斯密設計的。而另一駁殼槍主流「旁開門駁殼槍」,則是由西班牙溫塞塔公司的設計師佩德羅·卡瑞加設計的。



至於第一支能夠連發的「快慢機駁殼槍」,是BH公司在1927年左右製造出來的,其後溫塞塔公司也製造了自己的連發駁殼槍。而毛瑟原廠第一支快慢機,其實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尼科爾的作品。直到1932年,德國原廠才出品了自己的「速射毛瑟」M712型,該槍是由卡爾威斯丁格大師設計的。



1.設計出德國原版毛瑟M1896的費德勒兄弟



最早的盒子炮,指的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生產的M1896式手槍,它是由毛瑟廠的槍械師費德勒兄弟研發的。該槍的主要特徵是使用7.63*25毛瑟手槍彈,半自動射擊,由前部的10發固定彈倉供彈,同時也有6發、20發的型號。



而擁有大彈倉的駁殼槍,在當時又被稱為「大肚匣子」。至於著名的「大鏡面匣子」,其實一開始只是為了供應義大利海軍,省去銑削減重槽的「偷工」版本而已。



到了後來,該槍改為10/15/20/24/30發彈匣供彈,進化成了「插梭盒子」。



又根據槍管長度,分成了99毫米的三把盒子、132毫米的二把短八分盒子、140毫米的二把盒子、以及160 毫米及以上槍管的頭把盒子。而在將槍管長度加到280毫米、彈匣增加到30/40發之後,就出現了半自動駁殼槍的頂級之作——M1917戰壕卡賓槍,即俗稱的「馬匣子」。



而到了1917年,武器嚴重不足的德軍訂購了10萬支駁殼槍。為了與德軍制式的魯格手槍通用子彈,就將原槍的7.63毫米口徑,改為發射9X19毫米派彈。



為了防止誤裝入7.63毫米的子彈,該槍的槍柄上就用阿拉伯數字刻了一個大大的紅色「9」字,這盒子炮另一著名分支「大紅9」,也就此閃亮登場了。



而中國山西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甚至將其口徑改為11.43毫米,製造出了世界上口徑最大的駁殼槍——晉造17式大眼盒子。


2.仿製出西班牙BH銷釘盒子的貝斯特圭兄弟。



這毛瑟原廠的駁殼槍質量極好,甚至全槍不用銷釘,全靠零件之間咬合,迅速取得了俄國、中國、義大利等國買家的好評。但是如此的做法,也導致零件加工過於精密,保養費事而且也容易出故障。於是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區,一個叫作BH公司(Beistegui Hermanos)的小工廠另闢蹊徑,先加工出比較粗糙的零件,再使用銷釘來固定,最終製造出了帶釘子的廉價駁殼槍。其主要設計師,就是精於槍械製造的哥哥朱安.貝斯特圭。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至少有「ETAI」逸泰牌、「ROYAL」皇家牌、「AZUL」阿樹牌、「SUPAR AZUL」超級阿樹牌、「MM31」牌、「MM34牌」等不同的商標。其外觀的最大區別,就是槍身兩側釘子的多少。



而到了1927年,該公司推出了「ROYAL」皇家牌全自動手槍,將原來的半自動改為連發射擊,把火力提高了數倍,直接把盒子炮變成了小型衝鋒鎗。自此之後,駁殼槍的一大品種「快慢機」,也正式閃亮登場。



其後貝氏兄弟再接再厲,製造出了一系列改型的連發駁殼槍,並最終改造出了加長槍管降低射速的終極版本。


3.製造出「旁開門盒子炮」的西班牙阿斯特拉公司



這BH公司仿製的駁殼槍雖然質量不錯,但是畢竟槍體兩側密布銷釘,顏值比起原版毛瑟駁殼槍來差出了不止一個檔次,而且同樣不方便維護。在這個時候,靠仿製法國「紅寶石」手槍起家的另一家西班牙公司——阿斯特拉公司加入了戰場。



在其設計師佩德羅·卡瑞加的改進下,阿斯特拉創造性地給駁殼槍加了一個「旁開門」,槍體左側可以整體打開,不僅簡化了工藝、方便了維護,還增加了顏值。這新品一出,迅速以「旁開門駁殼槍」的名頭風靡了中國市場。



而在BH的連發駁殼槍出現以後,阿斯特拉也不甘落後,迅速生產了M901、M902、M903等一系列旁開門快慢機,甚至同樣製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減速快慢機。


4.設計出「短八分快慢機」的奧地利尼克爾大師

而面對著西班牙兩種連發駁殼槍的夾擊,德國的毛瑟原廠卻應對失策。他們一直在吃毛瑟1896的陳年老飯,直到1930年才學習了西班牙盒子的經驗,對之前的小環擊錘駁殼槍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弄出了一款全新的駁殼槍——M1930半自動手槍。



該槍在原有的大機頭的擊錘和小機頭的保險機兩道保險基礎上,又增加了「通用保險」。這讓他在流入中國市場後,被形象地稱為「三保險駁殼槍」。不過問題是,該槍還是半自動手槍,在性能和顏值上都毫無提升,只是在用盡辦法簡化工藝降低成本而已,其實就是個毛瑟C96手槍的廉價版而已。這在當年連發駁殼槍風行的時代,明顯是落後的了。



無奈之下,毛瑟廠只能向現在的球隊一樣,高薪聘請外援了。當時的這位「外籍球員」,是奧地利的設計師大師約瑟夫.尼科爾,而他設計出的這種新式連發駁殼槍,其實按照當時的慣例,應該是叫尼科爾衝鋒手槍。不過作為甲方爸爸的毛瑟廠,大言不慚將其命名成了自家的「M1930衝鋒手槍」。而在毛瑟家的商品目錄中,也被稱作M711型。



該槍進入中國後,迅速被銷售一空,並因為槍體側面的片狀快慢機、以及132毫米的槍管,被形象地稱為「短八分快慢機」。


5.速射毛瑟的巔峰之作——毛瑟家的卡爾威斯丁格大師



而在引進奧地利大師的「短八分快慢機」之後,毛瑟家再接再厲,出動了自家的卡爾威斯丁格大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最終設計出了自家的新型衝鋒手槍,即所謂的「速射毛瑟」——Schnellfeuer MAUSER。



該槍在毛瑟家的產品目錄中,被稱為毛瑟M712型。而在民間則由於推出的年代,被稱為M1932型。其後在中國市場上,該槍由於德國毛瑟原廠的尊貴身份、140正常長度的槍管、20發的彈匣、以及槍體側面的桃形快慢機,得了個「德國二十響快慢機」的諢名,就此而名揚天下!



所以概算下來,這盒子炮種類雖多,但多數都是仿製型和改進型,真正值得一提的設計大師,只有是毛瑟廠的費德勒兄弟、BH兄弟公司的朱安.貝斯特圭、溫塞塔公司的佩德羅·卡瑞加、奧地利人約瑟夫.尼科爾、以及毛瑟廠的卡爾威斯丁格,這寥寥數人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