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抗藥性強,雨後麥田早查早防治

江蘇農業科技報 發佈 2024-01-26T16:37:03.222258+00:00

近期大範圍雨水過後,江淮等地處於拔節孕穗期的小麥,田間適溫高濕,非常有利於白粉病發生發展。該病對三唑酮等三唑類殺菌劑抗性強,防治適用藥種少,嚴重發病後難以用藥控制,注意及早查治。

近期大範圍雨水過後,江淮等地處於拔節孕穗期的小麥,田間適溫高濕,非常有利於白粉病發生發展。該病對三唑酮等三唑類殺菌劑抗性強,防治適用藥種少,嚴重發病後難以用藥控制,注意及早查治。特別是易感白粉病小麥品種,種植面積大,應注意在早期選用環丙唑醇、氟環唑、丙環唑、醚菌酯等防效較好的藥種防治。

大豐網友龍的傳人4月2日發信息: 本地早播小麥易感白粉病品種比例高,目前已處於破口期前後,田間群體密度大,已普遍查見白粉病。田間有明顯的發病中心,有的倒二葉上已見病。近期又有大範圍降雨,適溫高濕環境有利於該病發生,應及時防治。

網友旅程4月3日發微信:防治小麥白粉病,每畝用25%三唑酮60克,可以嗎?

鹽城網友建國: 抗病性較好的小麥品種可以這樣用藥。高感白粉病品種,要結合使用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預防。

網友美好: 小麥價格降下來了,就用三唑酮吧!

旅程: 畝用60克少嗎?

•筆者: 地在哪個縣市?

旅程: 在蘇州。

•筆者: 田裡白粉病已經發生了嗎?小麥處於什麼生育期,幾個節間伸長了,快抽穗了嗎?

旅程: 小麥還沒有抽穗,白粉病少量發生。

•筆者: 是什么小麥品種?

近年蘇州等地種植面積較大的揚麥29等品種,田間一般不發生白粉病,無需專門用藥防治。如果田裡小麥是這類品種,即使田間已少量見病,仍可以暫緩用藥。注意觀察田間病害發生發展情況,只要病葉率不達防治指標,不必在抽穗之前專門用藥防治。到抽穗揚花期,如果田間白粉病病葉率較高,結合防治赤霉病等病害兼治,防止穗期白粉病加重發生。

旅程: 田裡種的是揚麥15、揚麥23、揚麥27。

•筆者: 揚麥23和揚麥27高感白粉病。揚麥15中感白粉病,抗病性相對較好。這些品種應注意防治白粉病。

據南京農業大學等有關部門監測,江淮等地已出現對三唑酮、戊唑醇等三唑類殺菌劑抗性較強(抗性倍數20~40倍)的小麥白粉病病菌,而且其種群數量較大。從大面積生產上的情況看,淮北地區多年前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藥已較難防治白粉病;鹽城、南通和泰州等沿海、沿江地區,在2015年、2016年小麥白粉病發生重,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藥難以控制,醚菌酯等藥因此開始在當地大面積使用。

這些抗藥菌對同屬三唑類的氟環唑等藥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從大面積生產上的情況看,氟環唑、丙環唑等藥仍能較好地防治白粉病,特別是作為預防用藥(阻止孢子萌發和侵染)時,效果仍較好。這類藥,有極佳的內吸傳導性,藥物能大量傳導到施藥後抽生的新葉上,持效期可達15天左右。將其與醚菌酯(該藥內吸傳導性不好,難以保護新葉)等藥結合施用,有利於更好地保護新葉。

從上一年開始在生產上大面積使用的環丙唑醇,據試驗和在部分地區較大面積應用,對白粉病防治效果好。但上年江淮、黃淮等地小麥生長中後期雨水少,白粉病發生輕,該藥在不同地區大面積生產上的防治效果未能得到檢驗,仍有待觀察、驗證。

從近年生產上的情況看,蘇州和浙北等地,用三唑酮防治小麥白粉病,仍有較好效果。如果當地往年在發病初期按正常劑量施用三唑酮(每畝用純藥10~15克)對白粉病防治效果好,今年仍可以繼續使用該藥。

如果往年在發病初期按正常劑量用三唑酮防治效果不好,或者需大劑量使用該藥才能取得較好防效,需考慮當地白粉病病菌已對該藥有較強抗性,宜改用其他藥種,並注意在早期結合防治紋枯病施藥防治。拔節期前後白粉病沒有發生或初發時,可以考慮結合防治紋枯病,用環丙唑醇或氟環唑,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兼防白粉病;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防治指標時,宜用環丙唑醇或氟環唑,加醚菌酯防治,或者直接使用巴斯夫公司的「尊保」氟環·醚菌酯等混配劑或先正達公司的「揚力」組合(環丙唑醇與丙環·嘧菌酯組合產品)等防治。


合肥網友微笑3月27日發微信: 請問這麥葉上的是病斑嗎?看著像泥巴一樣。

泰州網友小兵: 白粉病。

泰州網友根開: 灰塵。

鹽城網友史勇: 這張照片中麥葉上的白色粉樣物是白粉病菌。

微笑: 我擔心是白粉病。幾乎每張上部葉片上都有,而且我們這裡好多家的麥子都這樣。合肥下泥巴了?

•筆者: 你發的照片中,麥葉上的應是泥水痕,不是白粉病粉樣物。兩者色澤和形態有差別,而且白粉病通常在基部葉片上發生更重。將麥葉浸入水中,泥痕易潤水化開,抹去泥痕葉面通常是正常的綠色。白粉病粉樣物入水不易化開,抹去後葉面常可見褪綠斑。(唐建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