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生活方式,莫過於,去過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人生

千帆說 發佈 2024-01-26T18:10:22.334040+00:00

前幾天,同事老公的伯父過世,同事與老公要趕回去參加葬禮。這可把她愁壞了。因為據老公講,他們那個地方,女人回去奔喪時,要從家門口一直哭著進入靈堂。當然,哭的時候,旁邊會有人上前攙扶著你,製造出一幅淒悽慘慘的場面。可同事說,她不會哭,不知道怎樣哭。


前幾天,同事老公的伯父過世,同事與老公要趕回去參加葬禮。這可把她愁壞了。因為據老公講,他們那個地方,女人回去奔喪時,要從家門口一直哭著進入靈堂。當然,哭的時候,旁邊會有人上前攙扶著你,製造出一幅淒悽慘慘的場面。


可同事說,她不會哭,不知道怎樣哭。再說這麼多年,她回老公家的次數屈指可數,與老公結婚後,與伯父所說的話語加起來超不過十句,怎麼能在葬禮上哭出來?


她問老公:「不哭又怎樣?」


老公說:「不哭,村里人會嘲笑你,認為你不懂禮數。」


她問:「不懂禮數又怎樣?」


老公說:「那就會成為別人眼裡不懂孝道的人。」


她說:「有沒有孝道,需要我自己的認可。如果連我自己都無法認可自己,要活在別人的嘴裡。那別人說我是神經病,我就真成神經病了?」


她雖然內心承認老公的話不無道理。畢竟一個人活在這個世間,遵守所處環境習俗的規定,才能減少許多來自外界的阻力。但她依然反對這樣的觀念。

同事跟我們聊起這事時,讓我不自覺地想起農村辦喪事。有些人家為了讓喪事辦的隆重,請專門哭喪的人來家裡。這些人白衣白裙,哭起喪來,那叫一個悽慘,讓周圍的聽眾無不動容。


可誰都清楚,這是演戲,是演給別人看的,哭的人再梨花帶雨,那也是假的。可自家親戚必須哭喪,是否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演戲?


兩者的不同點是:哭喪的人是為了餬口;親戚們哭喪,是為了換取他人的讚譽。


我想,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習俗在教我們放棄真實的自我,去做假,去逢場作戲。又有多少人為了給自己贏得一個好名聲,成為演技上的高手。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躲不開兩種生存模式:一種是成為別人眼裡期待的人,一種是遵循自己的想法生活。


想成為別人眼裡期待的人,就要處處遵循大多數人的好惡觀,讓自己活得壓抑和沉重。遵循自己的想法生活,意味著要遭到很多人的質疑,被他人評頭論足,甚至成為他人嘴裡道德敗壞的人。


相比而言,過去六七十年代或者出生更早的人,大多數人都活成了第一種人。他們遵循社會的規範,遵循文化習俗對一個人的要求,小心謹慎地活著,不敢越雷池半步。


而現在,更多年輕人開始質疑傳統的規定,不願意走在父輩的老路上,不想再受條條框框的制約,開始考慮起自己的需求,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生活,願意追尋內心的想法去生活。

第一種人,往往羈絆在社會關係和他人的情感中,對人生的規劃,來自於周遭那種重要或不重要他人的認為與期望,包括應該怎樣活,應該在什麼年齡段幹什麼樣的事情


這些經驗,雖然是被無數他人驗證,被證明是風險最低的選擇,但卻讓一個人喪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生命本身的自由與樂趣。


這種自由與樂趣,來自於一個人對生活的自由選擇權。


它唯一的好處,是能夠讓我們人云亦云,讓我們躲在群體與觀念的後面,不用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錯誤,能夠撇清責任——因為,這不是我的選擇。

第二種人,他們更多地探索自我的內心世界,不願意被習俗所影響,他們想活出自己的人生,也願意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起責任。


他們不再願意在無趣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職場上遭到不公正對待,或權力欺壓時,他們的選擇是不再忍氣吞聲,而是轉身離去。生活中遇到無聊的人和事,不再願意浪費寶貴的光陰,去與他人周旋。他們習慣了不被他人所影響,就算周圍人都說,到年齡該結婚,他們依然有選擇自己生活的勇氣。


這也造成兩代人常常發生矛盾。因為大家所持的人生觀是完全不同的。


年輕一代的人,不再願意被那些老掉牙的觀念所束縛,也不再願意聽那些重複而乏味的聲音,他們想讓人生多一些樂趣,而不是「應該」做什麼事。他們不再願意為了遵循秩序,而壓抑內心,他們會去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望,追逐自己真正想追逐的目標。

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意味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第二種人生,某種程度上,等於定製了獨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這裡的定製,是根據個人獨特的需求,個人擅長的方面,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個人的習慣與興趣,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它最奢侈,也最接近幸福生活的本源。


說它奢侈,是因為它考驗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了解,考驗的是是否能真正接納自己,考驗一個人對生命的終極了悟——你的生命中沒有別人,沒有旁觀者,只有自己。


一個人內心足夠強大,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說它最接近幸福生活的本質,是因為幸福是一種體驗感。一個人能夠遵循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中,沒有委屈、矛盾與糾結。我就是自己,我就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不需要為任何人承擔責任。僅此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