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塞納河是如何治理的

學習時報 發佈 2024-01-26T21:21:58.852466+00:00

塞納河發源於法國東北部朗格勒高原,全長776.6公里,流域總面積約7.87萬平方公里,穿越首都巴黎,流經13個省,最終匯入英吉利海峽。流域內人口超1800萬,農業、工業、航運業和旅遊業發達,經濟活躍。

塞納河發源於法國東北部朗格勒高原,全長776.6公里,流域總面積約7.87萬平方公里,穿越首都巴黎,流經13個省,最終匯入英吉利海峽。流域內人口超1800萬,農業、工業、航運業和旅遊業發達,經濟活躍。塞納河是法國最負盛名的河流,它猶如一條長長的玉帶將巴黎分為左右兩岸,串聯起了羅浮宮、艾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等法蘭西文化瑰寶。名城名河相得益彰、映照生彩。然而,就是這樣一條充滿浪漫氣息的河流也曾因為洪災、水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給沿岸居民帶來一系列困擾。自19世紀初,法國開始加強塞納河治理,探索出一條統一規劃、體制創新、法治保障,防洪、治污、治岸相結合的綜合治理之路。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升防洪通航能力。塞納河流域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整體降水量適中。河流夏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平均流量約為每秒280立方米,是法國最具規律性和適航性的大河。雖然塞納河是水文較為平穩的河流,但是洪災也時有發生。1910年持續降雨,導致塞納河水位暴漲,最高值超過8.6米,河水衝破堤防,淹沒巴黎兩周時間,道路交通癱瘓、食物短缺,居民被迫轉移,羅浮宮雕像陳列室的展品在洪水中岌岌可危。1924年,塞納河又發生了水位超過7米的洪水。現實面前,法國加快了治理塞納河水災的步伐,在塞納河上游修建了總容量超8億立方米的4座大型儲水湖,蓄水補水,調節河道水量,保持河道水量總體平穩。對河岸河堤也進行了改造,採用石砌河岸,防止雨水沖刷泥沙入河,堵塞河道。建設二級河堤,高層御洪,低層鋪瀝青、植樹木、建快車道。沿河修建19個水閘、船閘,用來調節上游來水,改善河道水位。通過閘門調節,巴黎段部分區域水位由過去的1米左右上升到3.4—5.7米,航運條件得以改善,通航里程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政府還提高了河上部分橋樑高度,拆除河中部分小型水利工程。這些措施有效控制洪災,改善航運條件,確保河水規律性,塞納河成為法國內河航運的大動脈。

多措並舉,治理河水污染。20世紀60年代,過量使用的化肥農藥、工業排污及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導致塞納河生態系統崩潰,魚類幾乎滅絕,植物近乎消失,河中不能游泳,塞納河變成一條「死亡之河」。過去數十年,為了讓塞納河重現昔日風采,法國採取多種措施治理河水污染。其中,持續建設污水處理廠對改善塞納河水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967—1972年,塞納河諾曼第水務管理局實施治理塞納河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大力建設污水處理廠,塞納河沿岸污水處理廠增加了3倍,目前塞納河流域污水處理廠已經超過2500個。大量具備除磷脫氨能力的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使得污水處理效率和深度不斷提高,排入塞納河的水質有明顯改善。除污水處理廠外,塞納河污染治理中,城市下水道管網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巴黎為例,其城市下水道始建於百年前,目前總長約2400公里,配套建有6000座地下蓄水池,並配備1300多名工人專門維護管道和污水處理設施。下水道網絡織成的過濾網,通過層層過濾,對病菌傳播和垃圾污染起到了一定阻斷作用,每年從污水中回收的固體垃圾超1.5萬立方米。塞納河上游是法國穀物、糖、油料作物的主產區,農業生產中施用的大量化肥、農藥等化學製品,使河水中氮磷含量過高,出現富營養化。為解決這一難題,水務管理局加強化肥農藥等的使用控制,積極推行綠色農業,力圖減少河水源頭污染物的進入。

注重濱水空間整治與利用。塞納河巴黎市區段長約13公里,是巴黎重要的公共空間。20世紀70年代開始,市民人水和諧、與水為伴的需求日顯強烈,塞納河巴黎段兩岸空間規劃與建設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為滿足市民需求,政府將目光轉向了河濱治理。塞納河河濱治理呈現出政府主導、規劃指引、保護歷史古蹟、不斷更新的特點,是一個承前啟後、久久為功的過程。20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頒布了《塞納河利用憲章》《歷史核心區塞納河堤整建協議》等文件,將塞納河兩岸定位為開放休閒活動空間。政府一方面重新布局並遷移沿線的工業和倉儲廠房,將休閒岸堤向上向下擴展,連貫成片,另一方面通過建設綠地、主題公園、改造護坡、增加河岸入口、修建人行步道等擴大岸邊休閒開放空間,讓城市直達水岸,使巴黎城市濱水空間連續性和可達性成為現實。1989年在前期整治基礎上,巴黎市政府根據修訂的《土地分區使用規劃》將巴黎城區河段分為休閒步道區、娛樂商業區和工業港口區三個功能區,河流沿線功能定位更加清晰。20世紀90年代末,根據《大塞納河規劃》,堅持歷史古蹟與城市發展融合理念,通過保護城市歷史景觀、開展休閒親水活動、加強河道客貨運輸功能等措施,進一步推動了城水融合,塞納河更好地融入了城市總體空間結構之中。21世紀初,巴黎市政府啟動「塞納河岸線整治計劃」,旨在將部分用作機動車道的岸線空間「還給行人」。經過多年持續努力,開放休閒讓塞納河真正融入了城市,左岸右岸成為巴黎最有活力的親水地帶。

注重管理體制創新和法律法規建設。法國水流域治理展現出注重管理體制創新和依法治河的鮮明特點。在水管理體制方面,將全國水系劃分為六大流域,分別建立流域委員會和水管理局,變行政區劃管理為流域管理。以塞納河為例,政府成立塞納河諾曼第流域委員會和水管局,負責塞納河流域內水資源規劃、管理、整治等活動。流域管理打破一地一段一岸治理局限,克服行政區劃帶來的水資源多頭管理弊端,為塞納河治理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撐。「一條河流一部法律」是近現代水事立法的重要經驗。1964年法國頒布了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水法,提出用戶與政府共同負責原則。1992年法國對這部水法進行了修訂,新水法強調「水資源均衡管理」,體現出綜合治理、流域治理、全民治理、懲罰治理原則。除專門法律外,法國《民法》《刑法》《國家衛生法》等都對水資源管理作出了明文規定。多部有效適用的法律法規引領塞納河流域治理,為塞納河治理保駕護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