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何紛紛改干行政?後悔了嗎?

醫學界 發佈 2024-01-27T01:33:10.068025+00:00

以往在急診科工作時,她在查房、臨床救治、處理突發事故等環節連軸轉,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每隔四五天的夜班,有時一晚就能接診超30名患者,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班。

(了解更多,請關注「醫學界」微信公眾號yixuejiezazhi,在手機端下載醫學界醫生站App)


從臨床轉崗到醫院行政後,32歲的李婉珺後悔了,她後悔沒有早點轉崗。


以往在急診科工作時,她在查房、臨床救治、處理突發事故等環節連軸轉,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每隔四五天的夜班,有時一晚就能接診超30名患者,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班。到行政工作後,她感覺現在輕鬆多了,「朝八晚五、偶爾加班,雖然工資降了,但幸福感顯著增加。」


眼下,像李婉珺這樣放棄臨床、轉到行政科室的醫生並非孤例,也有醫學生在讀完八年臨床醫學後,最終選擇了醫院行政崗。在一些醫學大類專業中,醫院行政也正在成為熱門崗位之一。


不過,對於大多數臨床醫生而言,丟棄專業技術、轉向行政仍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事情,除了少數資深醫生擔任或兼任行政主任外,多數醫生則是在臨床和行政之間猶豫,其背後涉及到工作差異、壓力、待遇、職稱和存在已久的職業偏見等利益問題。



轉行政後,「我拿回了時間的主動權」


五年本科、三年碩士,再加上規培輪轉,成為一名醫生的培養周期很長。起初,和大多數醫學生一樣,劉穎也是沿著這條路走的,並最終應聘上了江蘇省某地的一家三甲醫院,成了一名在編的婦產科醫生。

她告訴「醫學界」,「我們醫院是當地的龍頭醫院,再加上婦產科比較特殊,患者多,平均下班時間為晚上八點到十點之間。」 她感到自己的生活被工作完全擠壓了,沒有一點個人空間。「剛工作一個月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毫無質量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但另一方面,除了婦科,我又能幹點啥?」


帶著這種糾結和迷茫,劉穎在婦產科熬了4年,轉行的念頭總盤桓在心裡,每一次熬夜值班或是很晚下班的時候,這種想法就會格外強烈。後來,醫院面向臨床招聘行政人員,劉穎立即投了報名表。


這一決定隨即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劉穎回憶說,父母認為醫生這一職業更有技術含量,行政會浪費自己過去11年的學習和臨床經驗。但在多次溝通後,家人還是尊重了她的選擇,「他們看到你下班很晚或是沒有休息時間,也會心疼,覺得健康和開心最重要。」


劉穎說,由於報名的臨床醫生較少,自己順利轉了過去,目前已在行政崗位工作了1年多,主要負責醫院的質控數據,比如門診量和手術量的指標考核等。雖然是和臨床完全不同的工作,但她並不後悔。


「其實行政也沒有那麼清閒,也會加班,但工作節奏是可控的,我拿回了時間的主動權。」劉穎說,也有同事在得知她的臨床背景後感到吃驚,但她心裡清楚,這是個權衡的問題,「待遇和之前比降低了三分之一左右,既然你想輕鬆一點,就要有所取捨。」


和劉穎一樣,多名從臨床轉到醫院行政的工作人員告訴「醫學界」,自己轉崗的原因主要是不願值夜班、臨床太累、不想面對病人和不適合臨床等。他們中,有人已是副高職稱,在臨床工作了近十年後仍想往行政調動。


「醫學界」與多名有轉崗意向或是已經轉向行政的人對話後發現,基於家庭、生活等因素,青年女性醫生更傾向於轉崗,她們一般在臨床工作一兩年內產生這一想法,轉崗前基本都為初級職稱。婦產科、急診科和兒科的醫生更想轉崗。


對於頂級三甲醫院的醫生來說,從臨床轉向行政需要直接面對非技術崗帶來的焦慮和心理落差,這讓很多人難以下定決心。有專家向「醫學界」表示,醫生所處的醫院級別越高,對轉行政的態度就越謹慎,而小地方的醫生對自身專業缺乏清醒認識,從業意志容易產生動搖。


做行政真的香嗎?


轉崗行政,除了能獲得相對的清閒,還有諸多好處,醫院行政的薪資收入尚可,高於當地社平工資,穩定性強,沒有被動裁員,還可能會分到編制;沒有業績壓力,也不會有醫患矛盾。


有相當一部分醫生的轉崗,就是因為對待遇不滿。2022年9月中旬,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曝部分醫生對到手工資不滿意,引發網友對醫生待遇問題的關注。此事件的另一個爭議點在於,醫院行政後勤的績效分配是否合理。


網傳中山一院的截圖內容中,有醫生表示,「行政隊伍很龐大,蔚為壯觀,堪比政府機關」「後勤部門的基準績效是全院前三科室績效的均數,係數1.0,領導更高,外科醫生拿的是全院績效的中位數……」


對此,有觀點認為,行政、後勤等職能部門是為臨床服務,保障醫生科研和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多拿無可厚非。但更多人則表示,醫院的收入大部分都來自臨床,有人直言,「行政人員是靠醫生養著,不應該比臨床的工資高」。


有轉崗意向的醫生多在二線、三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工作。其中一位醫生分析認為,雖然大多數醫院「重臨床、輕管理」,但這些城市的三甲醫院有很多來自周邊市、區、縣的患者,臨床普遍更累,而行政管理相對規範,地位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甚至待遇還高於當地的平均工資。


一名醫院行政管理人員向「醫學界」證實,其所在的醫院,部分有職稱、工齡長、級別高的行政管理人員拿的工資確實會比部分臨床醫生高。但他同時強調,這一現象並不奇怪,「比如職能科室主任去和主治醫師比,雙方工資肯定會有差距,因為年齡、資歷是不一樣的」。但他強調,如果是同年齡段相比,醫生肯定要比行政人員的待遇好。


關於績效考核,去年8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行政團隊在期刊《現代醫院管理》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文章介紹,醫院行政後勤科室是醫院的管理和保障機構,是作為「成本中心」的存在,包括以行政業務為主的人事科、院辦等,業務管理為主的醫務科、醫保辦等,還有後勤保障的總務科、基建科等。


該文章同時指出,行政後勤科室由於工作任務的難以度量和異質性,一直是醫院績效考核的難點,特別是與臨床醫技科室相比,行政後勤科室的績效考核工作大多流於形式,缺乏精細化管理。


對臨床而言,績效考核有明確和標準化的量化指標,醫生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加班費等構成,職稱每晉升一次收入也會隨之上漲。而醫院對於行政人員缺乏可量化的績效考核指標,多數是按照醫院所有科室的平均值來計算。


陝西一名臨床醫生透露,他所在的醫院行政部門主任及以上職位的平均績效係數是2.0-6.0,而他作為一個只有初級職稱的醫生,這一係數只有0.6,年資長的護士拿0.8,護士長1.0到1.2,但普通後勤人員也能拿到1.0的平均績效,「一線臨床和行政五五開,還要天天被行政找茬。」


除了對工資不滿,「被找茬」是部分臨床醫生對行政人員的另一負面印象。浙江麗水一名三甲醫院的血液科醫生曾公開發文稱,「在我們印象中,醫院行政工作人員真的有點自不量力,有些時候,還會對我們一線的醫生指指點點,說出來真的是外行人管內行事。」


多名臨床轉向行政的工作人員告訴「醫學界」,在臨床工作時,他們也曾有過類似想法,認為行政沒有技術含量、到處扣錢,還能按時上下班和享受完整周末。但當他們真正接手行政工作後發現,自己也會遇到各種瑣事、推諉、投訴、糾紛、會議、迎檢、加班、下鄉、協調等情況,有時候還經常擔心臨床不配合。


業內人士則指出,醫院行政崗位的工作內容雜活多,重複性高,很難以有技術上的突破,如果跳槽也只能是行政行業,不存在跳槽漲薪這一可能;難晉升,行政出身當上科主任的概率遠遠低於臨床,做一輩子科員是大概率事件;規矩多,講究論資排輩和服從。而且,雖然薪水穩定,但實際上,多數人的工資仍低於醫院平均水平,為平均工資的六折或八折。


有人在轉到行政崗位後變得更加焦慮,想再回到臨床。陝西一位醫院行政工作人員表示,放棄臨床後,她看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後悔萬分,臨床雖然累,至少有成就感,能學到東西,我費盡千辛萬苦轉崗醫務科,待了兩個月已經很不適應了,像是一位高級保姆,每天焦慮、暴躁到極點。」她如是說。


即便選錯了路,她也不敢公開抱怨,因為「怕人笑話」,「後來決定要不然離職,要不然想辦法回到臨床。」最終,她仍然沒能回歸臨床,而是轉到了體檢中心。她感嘆,家境一般的普通人還是得靠技術生活。


儘管干行政成熱門,為何不鼓勵醫生轉崗?


「醫院行政崗真香!早八晚五有雙休,年薪20w」,去年6月,小紅書博主「蘇念安」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篇工作分享貼引發了廣泛討論,隨後,由她創建的醫院行政群聊迅速積累了超1400人。


她告訴「醫學界」,這部分想要進入醫院行政崗位的求職者中,大約10%為醫學生,40%-50%為公共衛生、護理在內的醫學大類專業。據她觀察,臨床醫生對行政崗位相對謹慎,轉崗態度模糊,很難下決心,但在一些醫學大類畢業生中,醫院行政正在成為熱門崗位之一。

「這些畢業生的專業較為對口,因此會諮詢一些更具體的問題,比如招聘渠道和實際工作感受等,很少碰到純臨床的八年制醫學生選擇去考行政。」她說。


除了受到應屆生的歡迎,上海某三級醫院行政人員還發現,有相當比例的行政科室,如醫務科、院辦和院感等部門的科主任,是由臨床醫生空降擔任,他分析,這是因為行政需要指導臨床,而醫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是這一崗位的優先人選,醫院通常也會設置一些名額。


「這就是個人選擇了,比如有些升到主治的醫生,做臨床科主任的概率不大,但是醫院願意給他們一個機會做行政科主任。」據他透露,也有醫生不願意去,但醫院會人性化考慮,即使做了職能部門主任之後,還可以讓其看門診,但不再下病房或是減少手術量,對於臨床發展無望的醫生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


但對其他醫生來說,從臨床轉向行政後,只能從幹事重新做起。醫改專家徐毓才告訴「醫學界」,考慮到職業天花板等因素,他不建議醫生放棄臨床,並評價這一選擇為「目光短淺,貪圖安逸」。


「很多醫生其實搞不明白行政工作,這兩者的工作內容和思路是不一樣的。做一名醫生把自己的專業搞好,收入會隨著年齡增長和職稱提高而增加,也會更受社會尊敬。」徐毓才認為,雖然青年醫生轉崗為個人選擇,但相當於再就業,可能存在「霧裡看花最美」的情況。


他建議,如果臨床醫生有了這一想法後,需要重點考慮「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適合幹什麼」和「轉崗後怎麼發展」等問題。「比如搞臨床的更需要『一根筋』的精神,雜念太多干不好臨床,而搞行政則更需要統籌協調能力,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或具有強有力的執行力,『一根筋』就會有點吃虧。」


徐毓才還提醒,按照我國目前事業單位工資體系,專業臨床人員轉行政後的工資很有可能會被降低,職稱晉升由於不在「崗」也可能會受阻,而且即使晉升了職稱,也會因為不在「崗」而無法受聘。他說,「在別人看來,行政好像很輕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也不存在行政崗是個又閒又有錢的差事。」


即便不被鼓勵,還是有人不得不放棄臨床。四川成都一名三級醫院的行政人員告訴「醫學界」,她本科學的是臨床醫學,研究生是內科學方向,因為成為醫生的門檻越來越高,而她已經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這一沉沒成本,因此,直到規培結束,她都從來沒有想過不當醫生。


然而,畢業後,她卻發現面臨著殘酷的局面:級別高一點的醫院,碩士研究生沒有任何競聘優勢,「一個崗位可能1:10,面試一般是1:3,科研要求也比較高,有高分SCI論文的人肯定更好找工作,而且現在臨床崗位都是合同工,基本沒有編制。」


畢業後,由於工作一直沒能落實,她聯想到自己規培期間受夠了夜班的折磨和從來沒有一個完全放鬆的節假日,開始將視線轉到醫院行政崗,並於今年順利入職。在她看來,選擇行政並不意味著浪費了八年的臨床學習生涯,而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為醫院服務。


雖然她感到行政工作沒有臨床那麼有成就感,但也只能逐漸釋然。她說,「任何工作只要努力都會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李婉珺、劉穎為化名)


(了解更多,請關注「醫學界」微信公眾號yixuejiezazhi,在手機端下載醫學界醫生站App)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