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洪晃,活出了別樣的「高級感」!

新咖看娛 發佈 2024-01-27T04:29:30.773017+00:0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頭條創作挑戰賽#王爾德說:「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這世間,果然如此。因為大多無趣,所以很是嚮往。當一個有趣的靈魂出現時,便會聚焦大多數人的目光。譬如,洪晃。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王爾德說:「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這世間,果然如此。

因為大多無趣,所以很是嚮往。

當一個有趣的靈魂出現時,便會聚焦大多數人的目光。

譬如,洪晃。

她被紐約時報稱為「時尚女魔頭」,她還被國內媒體稱為「名門痞女」。

她從來都是「標新立異」,不會迎合世人的目光。

她從來都是「我行我素」,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2023年,洪晃已經60歲了,雖已到耳順之年,但她依然生活得瀟瀟灑灑。

正如她近些日子所發的動態,都是以「不修邊幅」的素麵形象出鏡,美其名曰:「不會抖,沒顏值,您湊合看。」

作為女人,難道她不愛美嗎?

並非如此。

只是,相比愛美,她更看重自己的「感覺」。

而觀眾們,也都認可。

認可她,敢於打破桎梏的勇氣。

羨慕她,肆意灑脫的生活。

1

洪晃,本不叫洪晃。

當初,她的外公為她取名為「冕」。

只是,外公的字跡太過豪放,工作人員為她上戶口時,將「冕」字看成了「晃」。

於是,「洪冕」變成了「洪晃」。

她也就這樣開始了非「冕」而「晃」的一生。

洪晃出生於1961年,出生地為北京史家胡同51號。

雖然她不願意承認,但她的的確確是名門之後。

無論她自小成長的環境地點,還是她的家庭親人,都可謂是「名門」。

首先,說一下她的成長地——「史家胡同」。

老北京人形容胡同有句這樣的諺語:「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沒名的胡同似牛毛。」

史家胡同,應屬於那三百六中的一個。


這條全長僅726米的小小胡同里,曾居住過很多名人。


諸如民國才女凌叔華,她曾居住在史家胡同24號;諸如傅作義將軍,曾居住在史家胡同47號;再如總理夫人鄧穎超,她曾居住在史家胡同53號....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高官名流曾居住於此,可謂是一步一歷史。


基於此,老北京人形容這條胡同「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其次,再來說一下洪晃的親人。

她的家中,最為有名的應是她的外公——章士釗。

這位老爺子,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自1881年出生,至1973年去世。

縱觀其一生,可謂是轟轟烈烈。

若要編撰史書,他的名字必然在其上。

再來,便要屬洪晃的母親——章含之。

若說名媛,章含之應是真正的名媛。

她漂亮且聰穎,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冠諸於她身上的標籤可謂十分「顯赫」。

她是著名的外交家,在上世紀70年代,被讚譽為「外交五朵金花」之一。

除此之外,因英語能力出眾,她還曾擔任毛主席的英語老師。

相對而言,洪晃的生父洪君彥名氣要小一些。

但即便如此,洪君彥亦是北京大學教授,在北大任教長達40年。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生活的富足自不必多說。

在那個溫飽仍成問題的年代,她的家中常常肉香飄滿院。

只是,相比物質生活的富足,對洪晃而言,更重要的應當是精神世界的塑造。

她所處的環境,所在的家庭,即是她最早的文化啟蒙。

起點之高,眼界之寬廣,就已打敗了99%的人。

只是,若說她的幼時生活是多麼幸福,卻也並不一定。

因為,洪君彥和章含之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作為他們的女兒,她很多次地看到父母的爭吵、摔打、冷戰。

最後,也見證了父母婚姻的消亡。

那一年,洪晃才12歲。

時光荏苒,當時間來到2022年。

那一次,洪晃在參加節目時,曾分享年少時的家庭記憶。

她說:「小時候,我爸我媽感情不好,我完全有感覺,我雖然不知道離婚是什麼事,但我知道那絕不是一件好事。這種感覺,讓我在十歲到十二歲的時候一直過著極其焦慮的生活。」

父母離異,洪晃的內心無疑是難受的。

一來,是因為自己即將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

二來,是因為她並不希望同學知道自己的父母離婚。

畢竟,在當時年代,離婚絕對是一件脫離主流的事兒。

父母的離婚,對洪晃影響很深,她無法釋懷,對父母有諸多抱怨。

直到她的父親說了一席話,她才最終放下。

「你的人生,為什麼要因我們的離異而受到影響?你自己去走自己的路,活你自己的一輩子。」

去走自己的路,活你自己的一輩子。

父親洪君彥的這句話,點醒了洪晃。

也成了洪晃的半生寫照。

2

1973年,在父母離婚3個月後,洪晃在母親的安排下,成為了中國第一批留美小學生。

年少的洪晃,就這樣來到了異國他鄉。

而她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極大的改變。

開學的第一天,洪晃為了給同學留一個好印象,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

鋥亮的皮鞋,整齊的著裝,規規矩矩的小分頭,洪晃若是在國內,那必定是最靚的妞。

但那天,她的整體形象卻與周圍格格不入。

和洪晃的正式著裝不同,她的美國同學們穿著十分隨意。

甚至於,在洪晃看來,他們十分邋遢,所穿的衣服「破破爛爛」,如同「乞丐」。

不止於此,在洪晃看來,他們的行為舉止也頗為怪異。

不是見面就擊掌,就是豎起大拇指指東指西。

有意思的是,那一天的開學典禮上,還來了一位披頭散髮的男人。

他抱著吉他,在台上演唱了十多分鐘。

台下的學生們也在這過程中,跟著搖頭晃腦,甚至狂吼。

自幼時起,洪晃所聽的一直是古典音樂。

這個男人的演唱,在她聽來,即是「哼哼唧唧,沒音沒調」。

美國同學的怪異舉止,也讓洪晃感到頗為恐怖。

但後來,洪晃知道了。

同學們所穿的是牛仔褲,而那個在台上唱歌的人是搖滾巨星鮑勃·迪倫。

鮑勃·迪倫的女兒也在這所學校就讀,並且與洪晃同班。

洪晃說,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就是在美國留學期間養成的。

而她自身的人生觀構建,亦與留美經歷密切相關。

這一點,從洪晃曾講述的幾件事兒中就可窺見一二。

美術課堂上,洪晃看到一位同學的畫極美,於是對比著臨摹。

不料,她的舉動竟惹惱了這位同學。

她非常生氣,認為她這是抄襲,任洪晃如何解釋也無動於衷,最終告訴了老師。

洪晃向老師解釋,在我們國內的美術課堂,老師會讓學生臨摹優秀的作品,以提高作畫水平。

但老師對洪晃的告誡是,即便你畫畫水平再差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創意」。

還有一次,歷史課堂上,老師布置了一道題目。

洪晃記得,這位老師曾經寫過一本書,書上有對此題目的解答。

於是,她到圖書館找到那本書,按照老師的觀點進行了闡述。

按理說,這就相當於標準答案了,卻沒想到,老師卻給洪晃評了一個不及格。

理由就如同美術老師那般,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觀點。

美國的「創新」教育,徹底打開了洪晃的腦洞。

她知道了,原來在東方文化之外,還有一種西方文化。

前者教她走中道,走光明大道;後者教她創新,教她出奇,教她打開腦洞,打開束縛。

如同陰陽一般,互補。

守正出奇。

3

洪晃的人生,是光明的,也是創新的。

但是,綜觀其半生,相對中道,她更偏向於創新。

事業如是,感情亦如是。

咱們先從事業說起。

上世紀80年代,洪晃學業有成回國,因有留學背景,英語水平極高,於是選擇到外企工作。

在那個年代,國人的工資水平極低,老北京人的平均薪資亦不過700元,但洪晃每月卻已拿到7000美元的薪資。

換算成人民幣,一年的薪水已經達到60萬以上。

那可是80年代,如此收入,令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

但就是這般高薪的工作,洪晃幹了六七年之後,覺得無趣,竟就直接辭職,變換賽道,進入了媒體出版行業。

在那些年間,洪晃創辦了《I LOOK》、《樂》雜誌,其中,前者是當時最火的女性時尚雜誌,銷量斐然。

也正是因為她時尚媒體人的身份,所以才會被外媒所熟知,並將其稱為「時尚女魔頭」。

後來,到了千禧年間,因談話類節目大火,洪晃在辦雜誌之餘,又推出了一檔節目《大人在說話》。

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後,為了更迅捷地輸出自己的觀點,洪晃又開通了屬於自己的博客。

當時,她的博客點擊量過億,屬於博客時代最火的名人之一。

再後來,是微博。她擁有將近1400萬的粉絲。

再到如今,是抖音。她的粉絲亦有280萬。

為外企工作時,洪晃二十幾歲;

創辦雜誌時,洪晃三十幾歲;

博客時代,再到微博,洪晃四十幾歲;

現在,洪晃已經六十歲了。

她依然走在時代的潮流之巔。

她從來都是喜歡創新的人,願意在時代的變化中,擁抱變化。

這一點,只有敢於求變,敢於創新,並且接受創新的人,才能做到。

4

對於感情,洪晃亦敢於求變。

綜觀其半生,她一共有過四段婚姻。

其中,最短暫的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最為人所熟知的是第二段,而對洪晃而言最重要的當屬最後一段。

第一段是在留學期間,那一年,她上大三。

洪晃的男友是一位美國律師,名為安德魯。

有段時間,她因有事需要回國,而安德魯因為對中國十分好奇,想要一同前去,但很難成行。

因為,當時國內對外籍人士入境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

為了能夠一同回國,於是,二人選擇結婚。

在這段婚姻中,或許有愛情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年輕人的草率,所以僅延續了短短兩年時間。

最為有名的第二段婚姻,洪晃是與大導演陳凱歌。

若說,洪晃與安德魯的結合是草率。

那麼,與陳凱歌的結合,在後期看來,則是「無奈」。

那是在1984年,陳凱歌執導的《黃土地》正在上映。

作為第一代海歸回國的洪晃,在留美期間,看的都是美國大片,或是歐洲的藝術片,當她看到這部與往日所看電影絕不相同的《黃土地》時,一下子就被影片中的蒼涼深邃所擊中。

後來,經朋友介紹,她認識了陳凱歌。

可想而知,有才情的陳凱歌,對於洪晃而言,有多麼大的吸引力。

正如洪晃後來回憶這段感情時所說,「當時剛回國,總覺得做生意是糙人做的,總想著跟藝術沾點邊,即便自己不搞藝術,也得找個干藝術的。」

就這樣,洪晃和陳凱歌相戀並結婚了。

他們結婚時,正處於陳凱歌的事業低谷期。

1988年,陳凱歌帶著電影《孩子王》前往參加坎城電影節,卻沒想到,這部作品竟被外媒評為「金鬧鐘獎」,意為令人看後最昏昏欲睡的影片。

對於陳凱歌而言,這是一個莫大的羞辱。

在那段難捱的歲月里,洪晃一直陪伴在陳凱歌身邊。

但令人唏噓的是,二人相伴於微末,但分手卻在他最如日中天之時。

1993年,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一經上映,萬人空巷,更摘得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一雪當初「金鬧鐘獎」之恥。

就在這時,洪晃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她選擇與陳凱歌離婚。

至於原因,很簡單。

正如洪晃後來接受採訪時所說,「你就突然間發現,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女人都喜歡他。我就暈菜了,因為我從來沒有要去搶一個東西,我的教養和我的教育,(不允許我這麼做)。」

當主持人問他,你有過潑婦的行為嗎?

洪晃的回答是,「沒有過潑婦的行為,但你要知道,就是有潑婦的欲望的話,對我來講,也是一個特別大的心理發現。就說我怎麼會想潑你一臉水,這不是我呀,然後你就會發現,我到最後為什麼離開這個婚姻,因為我就覺得,他會把我最惡劣的一面帶出來。」

當洪晃發現,自己繼續與陳凱歌在一起,會丟失自我時,她選擇了與之分手。

十分決絕。

後來,她曾與一位法國外交官彭賽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

而後,便是當下,她與室內設計師楊曉平的結合。

時至今日,他們依然在一起,住在城郊的一個村落,很是幸福。

對於她而言,楊曉平應是她後半生最重要的男人。

正如她自己所說,和楊曉平在一起很舒服。

這是她感情生活中最理想的狀態。

結語:

2002年4月,洪晃參加外公章士釗的銅像落成儀式。

現場,除了她的母親章含之外,還有許多文化名流。

作為章士釗的後人,也作為當時已極有名氣的媒體人,洪晃被推到台上發表感言。

在她的發言中,有這麼一句話,令人感受頗深。

她說,「我不希望繼承他,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創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事實證明,她確實做到了。

她一直走在獨屬於她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最後,對洪晃的人生做一個總結吧。

我認為,這句話十分貼切:

所謂人生大道,守正出奇,亦是前程萬里。

洪晃在《我的非正常生活》中寫道,「教育的價值是被教育的人能夠問為什麼,能夠獨立的找到答案,能夠有自己的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