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造耳機 是不務正業嗎?

艾肯傳媒abi 發佈 2024-01-27T10:30:04.187466+00:00

戴森造耳機,本來以為是愚人節開個玩笑,結果是真的。4月6日,戴森Dyson Zone™空氣淨化耳機在中國正式開啟全球首發,並於同日正式官宣其可穿戴設備首位代言人謝霆鋒。

戴森造耳機,本來以為是愚人節開個玩笑,結果是真的。

4月6日,戴森Dyson Zone™空氣淨化耳機在中國正式開啟全球首發,並於同日正式官宣其可穿戴設備首位代言人謝霆鋒。

據了解該款產品於半個月前的3月20日在中國市場正式開啟全球首發預售,它的推出是想讓用戶隨時隨地同享純淨音質與潔淨空氣。

據戴森方面介紹,這款Dyson Zone™ 空氣淨化耳機是基於戴森30年來在氣流、過濾和馬達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積累,以及對室內外空氣品質的深刻理解,專為應對城市噪音污染和空氣品質問題的雙重挑戰而設計。

Dyson Zone™擁有量身定製的戴森聲學調製,經過科學研究及多達500次內部聲學測試,實現科學、均衡的調音風格,呈現豐富音樂細節;同時,左右雙聲道平衡,打造精準的立體聲圖像,搭配主動降噪,實現置身音樂現場般的臨場感。

此外,Dyson Zone™的兩側耳罩配備雙重淨化濾網,過濾多種城市污染物,並有效減輕二手菸及人體異味。耳罩內部搭載戴森有史以來最小的馬達,從兩側驅動潔淨氣流,通過無接觸式面罩輸送至用戶的呼吸部位。從室內到室外,用戶可在多種場景下佩戴使用,聲臨其境的同時,隨時、隨地靜享呼吸。

作為一個以製造吸塵器和風扇而著名的品牌,戴森近年來也陸續涉足了其他領域,推出了比如無葉風扇、空氣淨化器、吹風機、美容器等產品。此次戴森更是推出了Dyson Zone™ 空氣淨化耳機,這讓人不禁想問:戴森造耳機,算是不務正業嗎?

從市場戰略角度來看。戴森始終以「革新領導者」的形象示人,正如其最新廣告所說:「在我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它善於察覺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並持續改進產品性能,反哺市場,以拓展業務領域和提高品牌影響力。可以說,它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行為,可以為戴森打開更多的市場,拓展更多的業務領域,進一步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從技術角度和市場需求來看,戴森做耳機吸塵器是沒問題的。如上文所述,戴森有內部聲學實驗室,對主動降噪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和市場化能力;其次,在淨化過濾上,戴森更是經驗豐富。從需求端來說,空氣污染,環境噪音都是實實在在需要解決的消費痛點。

那麼Dyson Zone™真的是一款好產品嗎?我們可以看看國內消費者的反應。畢竟一款產品究竟好不好,消費者是用錢包投票的。

筆者發現,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對Dyson Zone™進行評論的消費者分成了唱好和唱衰的兩派。

唱好的一派認為Dyson Zone™設計出眾,代表了未來科技。也有消費者認為它實用,可以解決室內二手菸、室外噪音等問題。

唱衰的一派主要是認為它設計過於前衛無法接受;也有消費者認為6699元起的價格過於昂貴,畢竟市面上BOSE、蘋果、SONY等主流品牌的頭戴式降噪耳機價格也就3000元左右,只不過是多了一個淨化的功能,價格則貴了許多;還有的消費者對Dyson Zone™的音質表示懷疑,畢竟戴森不是專業的聲學音響品牌,降噪也許可以,但音質需要打個問號。還有消費者好奇,頭戴式耳機是不適合炎熱的夏天佩戴的,並提議說可以考慮做個替換模塊,變成風扇加淨化。

總體而言,消費者對戴森Dyson Zone™空氣淨化耳機的褒貶不一,它是否會像戴森吸塵器、吹風機一樣風靡,還是會像空氣淨化加濕器一樣平庸,擬或像戴森掃地機器人一樣不被市場所認可,這都需要時間來檢驗。

從企業發展來說,戴森從一家聚焦在空氣、地面清潔產品的公司跨界到影音領域,對大部分人來說屬實感到好奇。當然,戴森也並非「不務正業」的先例。此前有剃鬚刀品牌吉列跨界做美容護膚品被認為是過度商業化;電腦品牌聯想後來推出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等品類也被認為是多元化讓品牌失去了主營業務的重心;菸草品牌萬寶路推出牛仔褲、帽子、手錶等各種時尚產品被認為產品過於多樣化,品牌形象不夠專業。

筆者認為,戴森進軍耳機領域,雖然通過淨化功能疊加的方式增加了產品競爭力,但無論是對於頭戴式耳機產品還是個人淨化產品領域,它在設計和功能方面都沒有做到太多的創新。

此外,戴森跨界造耳機存在著品牌認知度不足的問題。畢竟,戴森主要以製造吸塵器、空氣淨化器和吹風機而聞名,進入音樂耳機這一領域需要很長時間的市場推廣和品牌的認知度提高,才能在市場上建立起足夠的聲譽和市場份額。這也意味著,戴森的耳機在推廣和宣傳上所需要的成本將非常高昂。

其次,戴森耳機產品的價格過高,也是人們所不滿意的。戴森的耳機價格要比同類產品昂貴很多,將會導致普通消費者很難承受,從而限制它在市場上的增長。

綜上所述,戴森對耳機產品的創新探索是一種勇敢的嘗試,但也面臨著市場認知度和價格等問題的挑戰。筆者認為,它需要更加深入的市場研究和改進,也需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才能夠真正進入這一領域並取得成功。(有一說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