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袁世凱的孫媳,曾為美國造原子彈,墓碑上刻著:永遠的中國人

張溥傑 發佈 2024-01-28T05:16:37.770254+00:00

關注「張溥傑」,有趣、有料、正經。感謝您的支持!文/張溥傑她是袁世凱孫子袁家騮的妻子,她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她被譽為東方的居里夫人,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她把人生最好的時光揮灑在了美利堅的土地上。但作為炎黃子孫,她依然保留著中國人的習慣,喜歡穿旗袍,喜歡吃家鄉菜。

關注「張溥傑」,有趣、有料、正經。感謝您的支持!

文/張溥傑

她是袁世凱孫子袁家騮的妻子,她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她被譽為東方的居里夫人,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她把人生最好的時光揮灑在了美利堅的土地上。

但作為炎黃子孫,她依然保留著中國人的習慣,喜歡穿旗袍,喜歡吃家鄉菜。客廳里經常掛著中國畫,書架上擺著中國古典名著。

她說,雖然人在海外但根還是在大陸的,心還是在祖國的」。

她就是吳健雄。在其去世後,被葬在中國江蘇的土地上,與此同時,她的墓碑上刻著這樣一句話:

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其實,她的大半生都在美國。但是為何偏偏在墓碑上說自己是「一個永遠的中國人」呢?

兒子叫「健英」,女兒叫「健雄」

從吳健雄的名字上就不難看出,其父親不是一般人,至少是個推崇男女平等之開明人士。

她的父親名叫吳仲裔,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曾經在南洋公學就讀,也就是今天上海交大的前身。

因為不滿學校禁錮思想,鬧事被勸退。後來又轉到蔡元培的愛國社學習。走向社會後,加入同盟會。

好玩的是,他曾積極參加反對袁世凱鬧劇的鬥爭。估計他沒想到,自己的女兒以後會嫁給袁世凱的孫子。真是造化弄人。

二次革命失敗後,吳仲裔返回江蘇太倉老家,說服當地鄉紳拆廟建校。

他建的不是一般的學校,而是女子學校,名字叫做「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意,旨在關心女性教育。

他也在結婚的時候決定,如果以後生了四個孩子,不管男女,都按照 「英、雄、豪、傑」的順序取名。而根據他們的家譜規定,下輩人的輩分為 「健」字。

所以當他大兒子出生的時候,就取名叫吳健英而1912年5月月底,二女兒出生後,就自然而然取了「吳健雄」這個名字。

吳仲裔也對其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夠巾幗不讓鬚眉,積健為雄。

但是他的夫人有些不樂意了,說是那樣說,真的生個女兒叫「健雄」,而是挺讓人一時難以接受的。

就比如說有人喜歡吹牛說,自己中了一個億,願意捐出去一半。但你讓他捐個50塊錢,他都扭扭捏捏的。為啥?因為他真的有50塊。

所以想法跟現實,還是有差距的。為了照顧夫人的情緒,幾天後,吳仲裔為女兒取了個小名,叫「薇薇」

在父親的開明教育下,吳健雄成長的很快,以至於多年後回憶起這段時光,吳健雄說那是「美好而快樂的生活」。

11歲那年,吳健雄進入了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她見識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當年有很多海內外名流學者前去演講,有些甚至是頂尖級的,比如海歸胡適就是常客之一。

記住,選學校,在同級別的條件下,一定要選大城市。大城市帶給你的眼界,帶給你的資源,是小地方所給不了的。

試想一下,即便是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如果你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會有幾個知名學者願意去?就算去,一年能去幾次?

胡適對吳健雄的影響非常大,在吳健雄就讀中國公學時,胡適還曾是她的老師。

在吳健雄成名之後,有人請教成功的方法。她回答 「胡適」,正是胡適「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之精神鼓舞了她。

當然鼓舞她的不止胡適的精神, 還有居里夫人

18歲那年吳健雄考入中央大學物理系。大四那年,跟隨居里夫人多年的施士元先生回國任教,擔任中央大學物理教授兼系主任,親自帶大四。

在施士元先生耳濡目染下,居里夫人成為吳健雄心目中的偶像。

人類看不見的世界,並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學的光輝照射的實際存在。

居里夫人的這句話,像是來自遠方的咒語一樣召喚著她的內心。

嫁給了「皇孫」

1936年7月,已經24歲的吳健雄決定出國深造,儘管她已經畢業兩年且已經參加工作。但是物理科學帶給她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原本她是準備就讀密西根大學,但是直接被中國留學生勸退。去那地方幹啥呀,美國中西部落後保守。

再三思考之後,吳健雄決定留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當時的伯克利分校已經非常厲害了,不僅擁有先進的實驗儀器,還有大批的物理學大咖。其中比較為國人熟知的就是奧本海默

在這裡,吳健雄也結識了自己的人生伴侶,袁家騮

袁家騮和吳健雄是同一年生人,都是1912年,但是比她大了一個多月。他的父親是袁克文,袁世凱的庶子。

早年間袁世凱倒行逆施,袁克文因為看不慣父親作為,失寵被軟禁。他死的時候才四十多歲,故而袁家騮的母親就把他們兄妹幾個帶回了河南老家,安陽鄉下。

一說是袁世凱的孫子,聽起來很牛,但其實沒有享受過多少好處。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袁家騮從小接受的教育都不錯,後來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

當時燕京大學的校長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司徒雷登。在他的幫助下,袁家騮帶著40美元路費,吃了20多天鹹魚,漂洋過海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其實袁家騮也就比吳健雄早到了二十來天,但緣分就是這麼巧妙。吳健雄過來的時候,袁家騮儼然「學長」模樣幫她介紹伯克利分校,但他們實際上是同班同學。

吳健雄出身於大家閨秀,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不僅長得好看,而且有氣質。平日裡一身旗袍遊走於校園,儼然是道靚麗的風景線,也不乏眾多追求者。

袁家騮雖也是出身名門,但身上並無紈絝子弟的習氣。

反而因為久居鄉間,非常勤勞樸實,刻苦節儉,加上他在吳健雄剛來時帶她逛校園留下了先入為主的好印象,吳健雄自然也非常喜歡跟他在一起。

因為袁家騮並不寬裕,兩人出去吃飯往往是吳健雄買單。有時與袁家騮在圖書館看書很晚,吳健雄也始終願意陪著。

很快兩人就迎來了異地戀

袁家騮原本是依靠國際學舍獎學金免繳學費,提供住宿來留學的。但一年之後,老美把這個獎學金取消了。

袁家騮再向學校申請別的獎學金也未能通過。無奈之下他只好試試向加州理工學院申請,結果成功了。

為了學業,袁家騮只好轉學前往洛杉磯。袁家騮也非常爭氣,靠著獎學金和勤工儉學,他讀到了博士。

出國前吳健雄原本計劃學成歸國,但在她畢業的時候,由於太平洋戰爭,歸途受阻,她只能留在美國。

畢業時,吳健雄和袁家騮都已經28歲,即便放在現代社會,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吳健雄還專門跑到美東地區,找到時任駐美大使的胡適,向其諮詢意見。

其實吳健雄和胡適的關係一直很好,有種靈魂伴侶的感覺。這一點袁家騮也心知肚明,在這裡不過多講述,改天專門開一篇,想看的朋友提前準備好小板凳。

1942年5月30日,在吳健雄生日前一天,她與袁家騮在加州理工學院院長家裡舉辦了簡約的婚禮。當然參加的都是美國的好友,中國的親友別說過不來,就是能過來,來的也沒幾個。

時任加州理工學院中國同學會會長的錢學森還給兩人拍了一段影片。行筆至此,不得不感慨,當年的中國與美國差距之大。想想看,你們老家結婚拍視頻,從哪一年開始的?

為美國研製原子彈

1941年4月26日,《奧克蘭論壇報》刊發一篇報導說:

在一個進行原子撞擊科學研究的實驗室中,一位嬌小的中國女孩,和美國一些最高水準的科學家並肩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報導上配的有吳健雄的照片,在美國學界便有了「東方居里夫人」的說法。

三年後,吳健雄應邀前往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並參與了曼哈頓計劃。這項計劃的目的,就是研製原子彈,由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領銜。

當時二戰正酣,兩個陣營的國家都在試圖利用高科技武器降維打擊,其中原子彈就是雙方競賽的關鍵點。

而吳健雄之前在伯克利的科研成果,在曼哈頓計劃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此她感到非常驕傲,畢竟她也希望原子彈的出現可以早日讓戰爭結束,自己同胞不再受到日本人的欺辱。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並於不久後在日本開花。二戰終於落下帷幕。

戰爭結束後,吳健雄繼續做研究,1954年加入了美國國籍。治學的時候,她與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建立了友誼。

1986年,四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人為她在台北創立了吳健雄學術基金會

相對這些,大陸的禮物更大一些。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之後中國物理學會設立吳健雄物理獎、吳健雄袁家騮自然科學基金會。

1997年2月16日,85歲的吳健雄在紐約走完了她的生命旅程。遵照其遺願,袁家騮將她的骨灰安葬了家鄉太倉的土地上,並修建了墓園。

照壁上「吳健雄墓園」五個字,為楊振寧題寫。而介紹墓園的碑文,則是出自李政道之手。後來袁家騮也是葬於此,他的墓碑和碑文則是李遠哲、丁肇中所寫。

一個墓園二人長眠四位諾貝爾獎得主題字撰文,足以成為千古佳話

而吳健雄的碑文上之所以說是一個「永遠的中國人」,我認為是彰顯了吳健雄的拳拳赤子心。

而之所以為美國人研製原子彈,是為了早日結束戰爭。她在中國出生,在中國完成了大部分教育,沒有理由不熱愛這片土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