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後花園,風景優美景色好,縮微度假小鎮原是家軍工廠

憶三線 發佈 2024-01-28T05:40:10.010665+00:00

一九六四年,美國擴大侵越戰爭,戰火燒到我國海陸邊境,加上中蘇關係全面破裂,我國面臨著來自南北戰爭的威脅。

一九六四年,美國擴大侵越戰爭,戰火燒到我國海陸邊境,加上中蘇關係全面破裂,我國面臨著來自南北戰爭的威脅。為了防止可能的入侵,舉全國之力將東北、沿海等重工業的機器和設備,轉移到內地相對較隱蔽的山溝或偏遠地區,這是一場盛大的自強運動,史稱三線建設。

地處鄂西的宜昌群山環抱、山巒起伏、古木參天,非常符合三線建設要求「靠山、分散、隱蔽」,在這片深山偏壤之中曾是三線建設的重要基地,留下了豐富的三線建設工業遺產。

原國營華強機械廠,隸屬於兵器工業部的山西太原809廠,1969年搬遷到宜昌西陵峽邊的下牢溪邊。這個山溝進出只有一條路,隱蔽性極強,周圍山林環抱,一座現代化的工廠靜靜臥在大山溝里,偶爾還能看到有村舍點綴在山間。

該廠主要生產防毒面具、防毒服,70年代因戰爭的原因,軍品訂單如雪花般飄進工廠,工人加班加點趕進度。華強廠可謂是一片繁忙,機器聲24小時不停,汽車隊頻繁進出廠門,下牢溪邊也是停滿了等待裝貨運送物資的汽車。

隨著工廠生產正常,廠區蓋起了高樓,修建了馬路,在下牢溪的兩邊建設了十座橋,生活區內也是擁有了齊全的生活服務設施:職工食堂、幼兒園、職工醫院、子弟學校、車隊、職工俱樂部、圖書館…可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工人和家屬們過著廠區外村民羨慕的幸福生活。

80年代,隨著國際局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三線軍工企業開始慢慢向民品轉移,三線軍工廠也逐漸褪出神秘面紗。但因華強廠所在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成本運營過高,在同行面前沒有任何的優勢,後為了更好的發展搬遷至宜昌高新區。

809廠搬走後,這裡仿佛一夜之間冷清了下來,廠房車間也都空置了下來。但下牢溪水質優良,周邊風景優美,前些年這裡被改造為809縮微度假小鎮。這裡也成為宜昌的後花園,每到夏季很多市民會來此遊玩休閒。


利用原809廠的建築,新增了「三線工程陳列館」等多個場館,用一件件鮮活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個個微縮場景,再現了當時的生產生活場景。還有幾處重要遺蹟被改造為「網紅拍照點」,深受遊客的喜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