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場招才引智推介會在京舉行 發布157個高層次人才需求

新京報鄉村 發佈 2024-01-28T06:41:32.392671+00:00

新京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本次西藏自治區圍繞高原生態、地質、醫藥、農牧、高新數字、清潔能源、教育等重點領域,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需求157個,通過調入方式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被劃分為四類,最高可獲得200萬元的個人補助。

4月4日,「英才匯聚·志向高原」2023年西藏首場招才引智政策推介會在北京舉行。新京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本次西藏自治區圍繞高原生態、地質、醫藥、農牧、高新數字、清潔能源、教育等重點領域,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需求157個,通過調入方式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被劃分為四類,最高可獲得200萬元的個人補助。

157個需求 劃分四類高層次人才

高層次人才是西藏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才強區的重要力量。據悉,西藏自治區創新開展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制定《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西藏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提出了「珠峰英才」計劃等19項具體舉措,為加快推進高原特色人才基地建設,形成了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

4月4日,「英才匯聚·志向高原」2023年西藏首場招才引智政策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記者了解到,本次推介活動圍繞高原生態、地質、醫藥、農牧、高新數字、清潔能源、教育等重點領域,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需求157個,其中調入引進需求76個、柔性引進需求81個;發布技術合作需求(揭榜掛帥項目)49項,其中技術合作45項、揭榜掛帥4項。

西藏自治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劃分為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其他高層次人才等四類。政策方面,將全力保障引進人才待遇,四類高層次引進人才將獲得20萬-200萬不等的個人補助,西藏自治區也將在薪酬待遇、職務待遇、職稱評聘、住房政策、家屬安置、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同時,西藏自治區也鼓勵引進人才申報「珠峰英才」計劃。記者獲悉,該計劃是西藏自治區層面實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每年在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行業,有計劃地遴選一批戰略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在5年支持期內,給予特殊支持。同時,通過支持引進人才創新創業、激勵引進人才開展成果轉化、實行配套表彰獎勵政策等方式,千方百計成就引進人才。

共享機遇 環境與體系助力人才成長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書記許曉光曾在2019年7月任遼寧省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隊領隊,對口支援那曲市人民醫院。

在推介會上,許曉光在回顧三年援藏工作時談道,高原病嚴重影響了西藏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高原習服與脫習服問題是彼時科研工作者要攻克的重點和難點,團隊進藏後,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9項、專利10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6項,發明新技術和新設備3個,發表論文13篇,累計影響因子達26,圓滿完成了中央引導地方重大項目。

他表示,得益於西藏幹事創業的優良環境和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自己獲得了很多榮譽。了解了引智政策,許曉光深受鼓舞和吸引,「現在是在西藏幹事創業的最佳時期,我熱愛西藏,願隨時聽從組織召喚,為西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何茂春從1985年起,至今已先後55次進藏,走遍了西藏自治區74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在他看來,基於西藏的相關稟賦和優勢,在包括自然科學、地質學、人類學、國際關係等方面的學術研究領域,人才在西藏也更容易取得成果。這幾年來西藏自治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自治區本身又具備著許多珍稀資源,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將擁抱眾多機遇。

梧桐引鳳 西藏誠邀人才集智攻關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賴蛟在推介會上介紹,自和平解放以來,來自祖國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人才走進高原、接續奮鬥,助力西藏實現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蹟。「現在的西藏,經濟社會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今非昔比、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正處於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創新活躍、人民幸福的偉大時代。」

2021年11月,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四個創建」的奮鬥目標,即: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範區。

賴蛟提到,隨著中央支持西藏發展新的一攬子政策落實落地,幹部人才援藏和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的縱深推進,以及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踐行「雙碳」目標、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西藏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破局開路、走向未來。

賴蛟說,舉行「英才匯聚·志向高原」2023年西藏首場招才引智政策推介活動,是一次梧桐引鳳的誠摯邀約。「衷心歡迎各方力量前來『揭榜掛帥』,與我們一道在高原生態、地質、教育、醫藥、農牧、清潔能源等領域集智攻關,實現資源共享、項目共建、成果共用、合作共贏。」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陳靜 校對 吳興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