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輯 | 古畫話清明——古人的清明也太有趣了吧!

大同市博物館 發佈 2024-01-28T11:22:45.432444+00:0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給清明節繪了一筆傷感的基調,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心懷感傷。然而,在古人看來,清明不獨是祭奠祖先的哀思,亦是進行萬眾踏青、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的歡快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給清明節繪了一筆傷感的基調,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心懷感傷。然而,在古人看來,清明不獨是祭奠祖先的哀思,亦是進行萬眾踏青、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的歡快時節。古人清明節的一天都是如何度過的呢?讓我們隨著文物的痕跡一起來探尋吧。


每逢四月踏青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時節,春回大地,天朗氣清,桐花綻放,杏花盛開,桃花燦若雲霞,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清早起床梳洗過後,約三兩好友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策馬揚鞭,盡情感受鄉間景色的清新如洗,體會風氣清明的春意盎然,享受飛奔馳騁的無拘無束。


五代·後梁趙岩《八達遊春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畫面中,八名衣冠華貴之士騎著駿馬飛奔在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色中,或回首召喚,或揮鞭促行,人與馬各有不同的神情動態,相互間則有顧盼之連繫。園林中的草木呈現新綠之色,馬匹踏著輕快的步伐,表現出春遊的愉悅氣氛。


除男子在清明這天騎馬踏青賞春景外,女子也不例外,紛紛出行。初春時節遠山的雪還未融化,柳條也才剛剛萌新芽,厚重的衣著還未完全褪去,宮妃貴人迎著和煦的陽光,騎馬踏進御花園,一邊欣賞園景,一邊舒展身心,完全沉浸在陽光暢達的春天。


元·王振鵬《馭馬踏青圖》,圖中有三女子說說笑笑,面露笑顏,馬匹靜立,等待主人的驅喚。另外兩個女子,策馬揚鞭,奔跑競技,你追我趕,肆意爛漫。


雲邊蹴鞠聲相遠

早在戰國時候就出現了蹴鞠,而唐朝以前的「鞠」都是用皮革做成的實心球,裡面用毛髮等材料填充,主要功能是用於軍事訓練。到唐朝後期蹴鞠逐漸擺脫這一功能,成為娛樂休閒的重要活動,為增加其趣味性,慢慢發明出灌氣的方法,使球的彈性進一步增強,成為民間最為繁榮的運動之一,常常出現「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明·杜堇《仕女卷》(局部),現藏於上海市博物館。杜堇的《仕女圖》描繪仕女們三五成群置身於庭園之中,透過樹木、假山的掩映,可見到蹴鞠的場景,畫卷形象生動地展現9至10世紀唐代宮中仕女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面貌。


《宋太祖蹴鞠圖》原作為北宋蘇漢臣,元代錢選臨摹,現藏上海博物館。此圖踢球者為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後面觀球者為大臣趙普、楚昭輔、党進、石守信。


蹴鞠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鞦韆蹴鞠趁清明」。韋莊有詩寫道:「雨絲煙柳欲清明,金屋人閒暖鳳笙。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築氣球聲。」這不僅說明當時的「鞠」是用氣所填充,也告訴我們蹴鞠多在清明前的寒食節進行,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吃冷食的積滯。王維在《寒食城東即事》中「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描述了古人精湛的蹴鞠技藝。陸游也曾寫道:「寒食梁州十萬家,蹴鞠鞦韆尚豪華」,由此可見古人在寒食節蹴鞠十分廣泛。


花外鞦韆影半遮

盪鞦韆開始流行於南北朝,最早叫千秋,後為避忌諱,改為鞦韆。唐代時已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元明清三代更是定清明節為鞦韆節。民俗相傳盪鞦韆可以驅除百病,而且盪得越高,象徵生活越美好。唐宋時代,鞦韆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遊戲,以練習輕捷、矯健之態。盪鞦韆時,人在空中蕩來蕩去,翩翩若飛,饒有趣味。


任熊·《姚大梅詩意圖》(部分),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是依據姚大梅「內家漢戲秘鞦韆」詩意所繪宮苑女子盪鞦韆的場面。圖中女子著漢裝,為宋時形制。其中一女子身穿盤領窄袖袍,腰系抱肚,束紅色革帶,為男裝打扮,暗指女子也諳熟武藝,有巾幗不讓鬚眉的神采。


還記得甄嬛在御花園盪鞦韆,皇上突然出現在身後推她的畫面嗎?如今翊坤宮的鞦韆已不再,僅剩下鏽跡斑駁的鞦韆環掛在宮廊下,想必當年後宮嬪妃們在清明節這天也曾嬉戲其上吧。


翊坤宮廊下鞦韆環


紙花如雪滿天飛

在古代,清明節放風箏的習俗在民間廣泛流傳。古時放風箏是一項具有巫術意義的戶外活動,具有祛除晦氣、消災解難之意。人們把疾病苦難寫在風箏上,當風箏放飛升高後就有意把引線剪斷,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寓意疾病苦痛、晦氣煩惱一起隨風飄走,寄託了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清明時節春和景明,桃花灼灼,正如曹雪芹詩中所言「階下兒童仰面看,清明裝點最堪宜」,無疑風箏與清明節是最適配的,清明這天,隨處可以看到「紙花如雪滿天飛」的盛景。古時女子也會在清明這天通過放風箏寄託自己的少女情感,「節近清明天氣困,佳人消遣春慵。紙鳶擎出小庭中。悠然輕揚去,漂泊似郎蹤。」


清·孫溫《孫溫繪全本紅樓夢》,現藏於旅順博物館。孫溫描繪了春季放風箏的情景,圖中對人物的髮型服飾、風箏的形狀、生活場景的刻畫形象生動,真實反映了明末清初生活的樣態。


清明節是一個百感交集的特殊節日,它的特殊,在於歡樂賞春的氣氛,也在於慎終追遠的感傷。我們在這一天緬懷過去,祭奠先人,也在這一天遊玩踏青,盡情享樂,實際也是表達一種「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心態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文 字:王晶晶

審 核:駱東峰 王利霞

圖 片:網 絡

編 輯:王雅玲

責 編:王利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