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從電信公司到科技公司

通信產業報 發佈 2024-01-28T12:28:08.436831+00:00

在剛剛發布的2022年年度報告中,三大運營商曬出了科技創新最新成績單:中國電信天翼雲 4.0算力分發網絡平台「息壤」成功入選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中國聯通信令大數據平台、5G全連接平台、UPF自研等63項階段成果實現應用,中國移動基礎晶片、物聯網作業系統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

一場悄然的革命正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運營商正在從電信公司(telecom company)科技公司(tech company)加速「蝶變」

在剛剛發布的2022年年度報告中,三大運營商曬出了科技創新最新成績單:中國電信天翼雲 4.0算力分發網絡平台「息壤」成功入選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中國聯通信令大數據平台、5G全連接平台、UPF自研等63項階段成果實現應用,中國移動基礎晶片、物聯網作業系統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這些成績僅僅是運營商科技創新成果的冰山一角,也是運營商從電信公司「蝶變」科技公司的皮毛表象

運營商正在從電信公司(telecom company)向科技公司(tech company)加速「蝶變」。

當前,三大運營商正處於錨定數字經濟主航道、重塑通信發展範式的重要戰略轉型期,科技創新型企業是運營商有意無意的潛行方向。那麼,如今的運營商還是電信公司嗎?他們距離科技公司還有多遠?

什麼是科技公司?

業內普遍認為,科技公司是指產品服務的技術含量高,以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為成長第一驅動力的企業。

一般而言,科技公司(tech company)以業務類型分為服務型科技公司和生產型科技公司。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以提供數位化服務為主的網際網路企業,是服務型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華為、中興通訊、長飛、亨通等以科技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主的製造企業,屬於生產型科技公司。而三大運營商主要提供基礎通信服務、行業數位化產品和服務等,是典型的服務型企業。

長期以來,電信運營商被視為傳統、經典的電信公司(telecom company),因為他們的主營業務是話音服務、簡訊息服務、固網寬帶接入、移動數據流量業務等基礎通信服務,服務對象主要是個人用戶,個人用戶增長規模是他們業績增長的驅動力,是依靠規模經濟做大做強的典型企業代表,長期地電信運營,也厚植了運營商電信公司的強大基因。

這些基因特徵在2G、3G時代,甚至是4G時代的運營商表現得尤為突出。當時,運營商會將語音通話、簡訊息、移動流量打包成不同價位的標準電話卡套餐進行售賣。儘管在此期間,運營商會調整銷售策略,推出網際網路流量定向套餐、不限流量套餐,但本質上還是以售賣語音、流量等通信服務產品為主,並未走出傳統電信公司的銷售模式。

而新型科技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數位化產品和服務,主要客戶群體也不僅限於個人客戶,還有企業客戶、行業客戶,基本遵循著「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付費」的商業模式。新型科技公司通過技術疊代不斷研發和升級產品樣式和功能,以此聚集越來越多的用戶群,從中尋找商業變現機會,進而做大企業規模,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以騰訊公司為例。騰訊的主要業務分為個人、企業兩大板塊,面向個人,騰訊提供微信、QQ、騰訊視頻、QQ閱讀、騰訊遊戲等數字產品;面向企業,騰訊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網絡安全、金融支付等數位化服務,以及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出行等整體解決方案。騰訊會時刻根據用戶需求,運用最新技術及時更新產品功能,不斷推陳出新。

比照新型科技公司的典型畫像,深挖運營商最新財報數據,儘管單一的、標準化的通信產品和服務還是基本盤,但已不再是運營商最具活力的部分,數字時代與5G時代雙期疊加的電信運營商基因,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蝶變」。

收入構成是科技公司嗎?

電信公司「蝶變」科技公司的趨勢在運營商收入構成變化中有著清晰的體現。

三大運營商「第二曲線」收入占比持續提升,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業務、移動數據流量業務、語音業務等基礎業務的收入占比在持續走低。據年報,2022年三大運營商「第二曲線」業務收入總額達3564億元,占通信服務收入的22.8%。而2020年和2021年運營商「第二曲線」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7.8%和20.1%,三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作為對比,三大運營商基礎業務的收入占比則從2021年的77.4%下降至2022年的74.3%。

另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運營商雲計算、IDC、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業務實現收入3072億元,收入占比為19.4%,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業務、移動數據流量業務、語音業務等傳統業務收入占比為64.3%。對比2020年和2021年數據,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收入占比不斷發生新變化,傳統業務收入占比持續走低,新興業務占比一路上揚,由2020年的12.8%,上漲到2021年的15.2%,2022年更進一步,上升到19.4%,三年一共增長了6.6個百分點。

這組變化的數據進一步印證,通信業務收入的結構正在發生方向性調整,並不可逆轉。新興業務收入占比將持續提升。

三大運營商的營收增長動力也發生了改變,「第二曲線」業務成為運營商業績增長的第一動力引擎。據運營商年報,2022年「第二曲線」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5%,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56.5%拉動主營業務收入增長4.5個百分點。而基礎業務收入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僅有35.3%,拉動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8個百分點。

另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運營商新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4%,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1個百分點,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貢獻率達64.2%。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3%,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6%,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業務同比增長7.1%,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為13.6%;語音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1%,對營收增長並無貢獻。

回溯過去兩年數據,新興業務的主引擎角色更加鮮明。根據數據測算,新興業務對全行業電信業務收入增長貢獻率從2021年的44.6%上漲到2022年的64.2%,移動流量收入的增長對通信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從2021年的18.9%下滑到2022年的1.6%。

數據的更替亦再一次證明了,推動通信業收入增長的動力引擎,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新興業務正成為支撐增長的主要「發動機」。

不僅如此,最具中國運營商特色業務、最能體現運營商科技公司「蝶變」的雲業務在2022年增長強勁。據年報,中國電信天翼雲營收579億元,同比增長108%;聯通雲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121%;移動雲營收503億元,同比增長108%

IDC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運營商雲計算能力的增長。據IDC跟蹤報告,2022年第三季度,天翼雲IaaS、IaaS+PaaS市場份額分別為10%和11.6%,均位居行業前三;移動雲IaaS+PaaS市場份額提升2.4個百分點,市場排名較2019年上升16位,進入行業前六,綜合實力邁入國內業界第一陣營。

收入結構的持續優化、新興業務增長動力的凸顯,折射了運營商努力重塑公司形象,向科技公司轉變。

能力基因是科技公司嗎?

運營商收入構成的重大變化背後,更是能力基因的改變,是從傳統電信公司的標準化產品邁向新型科技公司的數位化交付的改變。

由過去以面向個人銷售標準化產品為主,轉變為面向行業數位化交付雲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5G+行業應用等一體化、定製化解決方案,是運營商服務能力「蝶變」的一大特徵。

中國電信全面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推動雲網融合3.0持續落地,以融雲、融安全、融AI、融數字平台為抓手,加快培育和發展雲、安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戰略新興業務;中國聯通著力構建「一個聯通,一體化能力聚合,一體化運營服務」的能力生成模式,集全公司之力,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中國移動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台等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築牢信息高效流動的底座;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豐富信息融合應用的場景。

2022年,中國電信面向衛健、應急、社會治理大數據、鄉村振興等12個專業方向,成立了12家產業研究院(事業群);中國聯通面向裝備製造、智慧礦山、智慧鋼鐵等垂直行業成立9大行業「軍團」;中國移動面向智慧醫院、智慧礦山、智慧黨建、智慧金融等行業成立9大「戰隊」。這些研究院、「軍團」、「戰隊」的成立,助力運營商增強面向行業數位化的業務供給和能力生成,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服務能力和賦能水平。

這些研究院、「軍團」、「戰隊」的成立,助力運營商增強面向行業數位化的業務供給和能力生成,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服務能力和賦能水平。

算力時代的來臨,加速了運營商從傳統電信公司向新型科技公司的「蝶變」。

由過去的「管道」向「網絡即服務」「算力即服務」提供商升級,大力投資算力網絡建設是運營商服務能力「蝶變」的另一大特徵。

自從「東數西算」工程啟動以來,中國電信持續優化「2+4+31+X+O」的算力布局,2022年新增天翼雲算力1.7EFLOPS,算力總規模達3.8EFLOPS,同比增長81%。中國聯通完善「5+4+31+X」多級架構,加強骨幹網時延領先及多雲聯接優勢,資源供給能力更加充沛。中國移動優化「4+N+31+X」集約化梯次布局,算力規模達到8.0EFLOPS,淨增2.8EFLOPS。

服務能力的提升是表象,而科技實力增長才是運營商基因「蝶變」的內因。近年來,三大運營商都明確了「科技型企業」的屬性。其中,中國電信提出成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業;中國聯通指出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實現數位技術高水平自立自強;中國移動也確定了創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的新定位。

研發投入的增長是運營商轉向科技公司的明顯特徵。

服務於「科技型企業」新定位,三大運營商逐步加大了研發投入和科研團隊建設。據年報,三大運營商2022年研發投入合計達460.24億元,同比增長28.2%,占營業收入的2.6%,較前一年增加0.4個百分點;研發人員合計8.1萬人,同比增長83.9%,占員工總數的8.2%,較前一年增加3.7個百分點。

在年初召開的2023年工作會議上,三大運營商也都對今年科技創新方面的工作做了重要部署。中國電信強調更高水平科技創新,將「推進數位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8項重點工作之一,提出持續推進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建設。中國聯通要求必須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提高科技創新力,實現創新強,還提出堅定不移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在數位技術融合創新上實現新突破。中國移動指出,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塑造人才強企發展優勢;強化創新驅動,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內生創新能力,激發「創新紅利」。

從收入構成變化到數位化服務能力提升,再到以「創新科技」為企業發展根基,三大運營商呈現了不同於過去的新面貌——逐漸蛻去「管道商」的傳統色彩,成為數位化產品和服務的新型供應商,以及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強力賦能者。

距離科技公司還有多遠?

電信運營商是信息通信產業鏈「鏈長」,也是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近年來又提出構建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

在中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被認為是科技公司的領頭羊,而亞馬遜是世界500強中排名第一的科技公司。以這些企業為參照物,能夠體現出運營商科技公司的成色。

據2022年財報,阿里巴巴營收為8645億元,騰訊營收為5546億元,百度營收為1237億元,亞馬遜營收為3.28萬億元;相比較之,中國電信營收為4814億元,中國聯通營收為3549億元,中國移動營收為9373億元。從營收數據來看,中國移動超過了BAT三家,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皆多於百度,但是與亞馬遜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不過,作為科技公司,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為其主要特徵,而研發支出是其明確的、可以量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據2022年年報,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為443億元,占營收的5.1%;騰訊的研發支出為614億元,占營收的11.1%;百度的研發支出為233億元,占營收的18.9%;亞馬遜的技術和內容支出為4668億元,占營收的14.2%。而中國電信的研發投入為134億元,占營收的2.8%;中國聯通的研發投入為109億元,占營收的3.1%;中國移動的研發投入為217億元,占營收的2.3%。從研發投入指標來看,三大運營商與BAT、亞馬遜有較大差距。

儘管如此,三大運營商向科技公司「蝶變」的趨勢已經顯現,資本市場也積極回應運營商的「蝶變」。今年以來,三大運營商股價集體走高總市值已突破3.7萬億元。中國移動股價還一度突破100元/股,市值距離A股股王貴州茅台僅一步之遙。對於運營商的股價「飄紅」,一位投資人評論說,這反映了市場正在改變看待運營商的「眼光」,將他們與科技公司看齊。

光大證券分析師石崎良亦認為,在5G產業周期從5G建設走向5G應用的背景下,運營商具備長期向好邏輯。通過持續拓展行業應用,創新業務保持快速增長,看好運營商基本面反轉趨勢。

有投資分析師認為,如果沒有運營商向科技公司的轉身,其股價也不可能達到目前的價值高度。

毫無疑問,科技公司已經成為運營商轉型、升維的方向,而科技公司的本質在於是否能夠以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商業或社會的進步。基於三大運營商提出的新定位,以及其努力的「第二曲線」方向,「科技公司」本源恰恰與運營商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主力軍的責任擔當實現同頻共振,也契合以數字科技的力量助力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賦能千行百業的運營商新角色。

雖然在邁向科技公司的道路上,運營商仍面臨諸多挑戰,但是高質量發展數據讓人們能夠清晰捕捉到運營商積極奮進和努力轉型的強大力量。

期待這股力量能夠助推運營商華麗轉身,破繭成蝶。

策劃、指導:新文

采寫:高超

圖表:張曙念

編輯、校對:高超

數位化業務:第一增長引擎的「嬗變」

必藏:三大運營商年度數據與格局

深讀三大運營商年報:以新範式迎價值新周期

誰多收了三五斗:最新電信用戶市場格局出爐

三大運營商首月開門紅:5G套餐用戶突破11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