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錢賺吆喝?美國為各國免費提供GPS服務的初衷是什麼。

王可可 發佈 2024-01-28T14:45:13.115841+00:00

其實,我們無論在手機還是電腦上使用的幾乎所有數據,都不是完全免費的。但是,不知道你想過沒,其實還真有一種技術還真是完全免費的,它讓我們的手機能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提供精確的定位,而且它可能還會促進無人駕駛的蓬勃發展,它就是全球定位系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GPS。

其實,我們無論在手機還是電腦上使用的幾乎所有數據,都不是完全免費的。

但是,不知道你想過沒,其實還真有一種技術還真是完全免費的,它讓我們的手機能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提供精確的定位,而且它可能還會促進無人駕駛的蓬勃發展,它就是全球定位系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GPS。

然而,對美國來說這玩意還真不是免費的——美國政府為這個衛星定位系統的建造和發射花費了超過 120 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的納稅人每年還需要為此買單,因為美國政府需要支付大約 200 萬美元/天的費用,來維護和運行這個系統。

一向精明的美國人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巨資,來打造一套全球定位系統供全世界的人民和政府機構使用呢?畢竟,GPS也能運用到軍事用途上,把這個系統開放給公眾使用,就相當於開放了一個可能被用來對付美國的工具。這究竟是良心的發現,還是存在某種陰謀?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番。

第一顆全球定位衛星,即 Navstar 1,於 1978 年 2 月 22 日,搭載著一枚阿特拉斯火箭發射升空。在接下來的 7 年裡,又有十顆 GPS 衛星,成功地發射進入軌道。只有十二顆計劃中的衛星中的一顆,Navstar 7,未能發射。這些衛星為美國軍方提供全球 GPS 覆蓋。一個 24 顆衛星的星群,確保了至少有 4 顆衛星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點始終有直接的視線。這保證了 GPS 星座可以通過三邊定位法,精確定位你在地球上的任何位置。

據美國政府的說法,開放這個系統供民用的直接原因始於著名的大韓航空007號班機空難。在 1983 年,當時一架蘇聯 Su-15 戰機擊落了一架韓國客機,那架客機偏離了預定的航線,進入了蘇聯禁飛區。

當時美國人認為,如果有了這種全新的定位系統,就有可能避免這種致命的錯誤。所以,在 1983 年 9 月 16 日,里根總統宣布全球定位系統將向民用開放,並免費使用。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信號會被加密,以降低其精度到大約 100 米,這也是為了保持美國軍方的戰術優勢,並防止這個系統被用於不法的勾當。直到 2000 年,比爾·柯林頓總統簽署了一項法案,停止加密並向所有民用用戶開放精確的 GPS,包括美國以外的用戶。

據當時媒體的猜測,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GPS能為美國的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最為關鍵的是,一旦意識到GPS對美國會造成威脅,美國還可以隨時選擇取消GPS的定位權限。因此,這就變相的承認了,美國能夠控制GPS,以防止它對美國造成任何威脅。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要上線北斗衛星系統,以及世界各國也在建造自己的 GPS 系統的根本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