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下葉,日本內閣與軍部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扶蘇談史v 發佈 2024-01-28T17:17:08.735419+00:00

林銑十郎是陸軍出身,而且林在「九一八事變」時期,因獨斷出兵而獲得了「越境將軍」的稱號,受到陸軍內部的推崇,所以他進行組閣軍部並沒有表現出更多的反對意見。但是圍繞著軍部大臣的人選,軍隊內部再次發生了激烈鬥爭。

文|簫紫圜

編輯|夢入神


1937年2月,林銑十郎受命組閣。

林銑十郎是陸軍出身,而且林在「九一八事變」時期,因獨斷出兵而獲得了「越境將軍」的稱號,受到陸軍內部的推崇,所以他進行組閣軍部並沒有表現出更多的反對意見。

但是圍繞著軍部大臣的人選,軍隊內部再次發生了激烈鬥爭。

林銑十郎內閣與軍部大臣

林銑十郎讓十河信二作為組閣參謀,十河的背後有石原莞爾等人的支持。因此,「組閣的主導權被以石原為中心的,包括宮崎正義、淺原健三在內的人所掌握」。

石原認為「蘇聯飛躍的發展使得「偽滿洲國」的國防面臨危機,當下國策的重點是完成「偽滿洲國」的建設,使蘇聯放棄遠東政策」。

基於這樣的判斷,石原認為當下要加緊充實軍備,他和宮崎正義等人制定了《重要產業五年計劃》,著手付諸實施。

這些計劃的實施需要得到軍部大臣幫助,更要得到內閣的支持。所以石原等人選擇了板垣征四郎擔任陸軍大臣,末次信正擔任海軍大臣。

然而,石原等人的選擇遭到了時任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等人的反對。

林銑十郎為了讓板垣征四郎擔任陸軍大臣,曾經拜訪過時任陸軍大臣的寺內壽一,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末次信正擔任海軍大臣的建議也被否決。組閣陷入困境。

最終林銑十郎妥協,接受了梅津美治郎等人推出的方案,讓中村孝太郎擔任陸軍大臣,米內光政擔任海軍大臣,林銑十郎內閣得以成立。

從林銑十郎組閣的過程來看,內閣與軍部之間的關係已經從要不要推薦軍部大臣向著推薦誰來擔任軍部大臣的方向發展。

此時,軍部已經恢復了「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非現役的武官已經不可能擔任軍部大臣,但是現役的將領之中由誰來擔任軍部大臣,這也是一個應當考慮的問題。

從林銑十郎內閣開始,圍繞這個問題內閣和軍部之間產生了相應的鬥爭。

戰時內閣與軍部大臣

1937年6月,林銑十郎內閣僅僅維持了四個多月就宣告辭職。

廣田弘毅和林銑十郎進行組閣,可以說並不是當時的最佳選擇,選擇他們組閣是當時掌握「首相奏薦權」集團的一種無奈選擇。

然而,「兩屆毫無作為的短命內閣反而給各方勢力在激烈的政策博弈中達到平衡創造了機會,為以後內閣的運作確立了新的權力結構和決策程序」。

恢復「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就是其中一項內容。林銑十郎在辭職之時,推薦了時任陸軍大臣的杉山元擔任後任總理大臣,但是遭到了元老西園寺公望等人的反對。

西園寺認為,「陸軍大臣不可擔任總理大臣,反對出現軍人首相,強烈推薦近衛文麿。」最終由近衛文麿組成了第一次內閣。

此時,「近衛是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他的出馬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期待」,所以在選擇軍部大臣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軍部大臣都是從前內閣留任的。在第一次近衛內閣期間,應當注意的是通過總理大臣的指名,實現了陸軍大臣的更迭。

第一次近衛內閣組閣不久,中日兩國進入全面戰爭狀態。但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近衛等人擔心會陷入對華戰爭的泥潭之中,因此「期待通過更換陸軍大臣杉山元來阻止戰爭的擴大」。

近衛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天皇等人的支持。最終,「近衛利用參謀本部有很強的排斥杉山的氛圍,讓參謀總長閒院宮做工作,讓杉山辭任,起用板垣征四郎中將為後任陸軍大臣」。

近衛選擇板垣征四郎,主要是因為他參加過對華作戰,深知戰爭的艱難,想要通過他來阻止戰爭擴大,但後來的事情證明這完全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如果得到各方勢力的支持,「即使是「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首相也可以實行陸軍最高首腦的替換」。

與此同時,也說明了政府相對於軍部大臣而言,並不總是處於被動狀態,「雖然也確實召開了陸軍三長官的會議,但那只不過是對首相希望的陸相人選進行事實追認罷了」,文官政府也有利用「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來加強自身權力的一面。

1939年1月,平沼騏一郎擔任總理大臣。平沼作為一個法西斯分子,受到軍部的歡迎,所以在軍部大臣的選擇上沒有遇到阻礙。

繼平沼內閣之後,阿部信行組建了內閣。阿部內閣應該注意的一點是,該內閣的陸軍大臣是天皇指名的。

天皇對前內閣的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非常不滿意,在組閣時就曾提到,「對於陸相人事要注意」,表明了對肅正陸軍的強烈期待。

最終,在天皇的影響下,選擇了畑俊六擔任陸軍大臣。海軍大臣由吉田善吾擔任。阿部內閣倒台之後,米內光政組閣,軍部大臣留任。

之後由近衛文麿、東條英機、小磯國昭、鈴木貫太郎等人相繼組閣,但由於事前的協調,在軍部大臣的選擇上基本上沒有遇到阻礙,政府和軍部大臣之間總體上處於協調關係。

1945年8月,隨著日本戰敗,陸海軍省於11月份被取消,陸海軍大臣的職位也不復存在。

自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來,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日本經歷了九屆內閣。

某些內閣雖然在具體的方法層面與軍部稍微有衝突,但是在根本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再加上這個時候「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已經恢復,軍部發言權增加,不被軍部看好的人也基本上不會被推薦為總理大臣的候選人。

因此,這個時候的總理大臣基本上都是軍部的「意中人」,在選擇軍部大臣時也不會有太多的阻礙,內閣與軍部之間更多的是協調與合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