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中亞混得最好的兩個國家

世界隨筆 發佈 2024-01-28T23:27:00.577171+00:00

中亞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提出,1843年,德國人馮·洪堡提出了中亞概念,指的是亞洲中部的廣闊地區。

中亞是亞洲的六個地理分區之一,也被稱為中亞細亞。中亞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提出,1843年,德國人馮·洪堡提出了中亞概念,指的是亞洲中部的廣闊地區。

中亞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300萬,包括五個國家。這一地區深處亞歐大陸內部,遠離海洋,氣候非常乾旱,人們主要生活在河谷地區,以及河流經過的地區。

中亞地理環境較差,歷史上是一個比較貧瘠的地區。19世紀中期,沙皇俄國控制了中亞,設立了兩個總督區管轄這片廣闊的土地。為了更穩固的控制中亞,沙俄開始在中亞建設鐵路,包括塔什干,阿拉木圖等城市都擁有了通往莫斯科,聖彼得堡的鐵路交通。

在沙俄統治過程中,加速了中亞融入世界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亞的發展。到了蘇聯時期,中亞相當於蘇聯的大後方,是蘇聯重點建設的區域之一。為了推動中亞的發展,蘇聯加快了中亞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便捷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為了解決缺水問題,蘇聯建設運河,灌溉水渠等各種水利工程,推動了中亞農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蘇聯不斷加大對中亞的經濟投入,保障了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物資充足。因此到了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並不願意脫離蘇聯。這和波羅的海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波羅的海國家是最早宣布脫離蘇聯的地區,而中亞國家直到最後一刻,蘇聯解體已經成為定局,中亞國家才宣布獨立。

蘇聯解體後,中亞國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必須自己解決經濟問題,以及各種物資缺乏問題,再也無法得到蘇聯的經濟支持。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中亞五國之中,兩個國家發展得比較好,其他三個國家的經濟則比較落後。那麼蘇聯解體後,中亞混得最好的兩個國家是哪些呢?

第一,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約27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兩千萬。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理環境比較優越的國家之一,地形以平原和低地為主。

哈薩克斯坦北部為哈薩克丘陵,和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相連。哈薩克丘陵也被稱為哈薩克褶皺地,東西跨度達到了1200公里,南北跨度約900公里,平均海拔300到500米。

哈薩克丘陵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整體比較乾旱,植被為松林和半乾草原,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位於北部半乾草原地區,不過這座城市有伊希姆河流過,水資源充足,經濟發展比較好。

哈薩克斯坦東南部的七河地區,是中亞主要的宜居之地。七河地區有七條河流在此經過匯入巴爾喀什湖。得益於河流的滋養,七河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產豐饒,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圖就位於這片土地。

哈薩克斯坦是一個面積廣闊,資源豐富的國家,東南部有巴爾喀什湖,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裏海的面積達到了37.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油氣資源的重要產區。

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達到了140億噸,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1.8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裏海地區。由於資源豐富,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和農牧業為主,製造業水平比較落後。依靠資源出口,哈薩克斯坦成為了中亞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人均GDP達到了9060美元。

第二,土庫曼斯坦。土庫曼斯坦面積約4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72萬。土庫曼斯坦是中亞地理環境最惡劣的國家之一,80%的國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卡拉庫姆沙漠是中亞主要沙漠,這一地區氣候乾旱,降水稀少,完全是人類的禁區。

土庫曼斯坦的宜居領土非常少,這也是該國人口稀少的重要原因。不過土庫曼斯坦西部瀕臨裏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也非常豐富。據統計,土庫曼斯坦已探明石油儲量約208億噸,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19.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依靠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土庫曼斯坦的經濟發展也比較好,人均GDP約八千美元。以上就是蘇聯解體後,中亞混得最好的兩個國家,而其他三個國家,人均GDP還不足兩千美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