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美食·鐘鼓樓丨穿行老街巷,享受「茶+咖啡+酒」新閒適

新京報 發佈 2024-01-29T04:28:02.477617+00:00

春暖花開,消費回暖,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成為人們打卡熱門地,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沿途覆蓋27個地標景點,周邊百貨、餐飲、咖啡、酒、茶飲、糕點等老字號、新國潮多姿多彩。

春暖花開,消費回暖,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成為人們打卡熱門地,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沿途覆蓋27個地標景點,周邊百貨、餐飲、咖啡、酒、茶飲、糕點等老字號、新國潮多姿多彩。行走在中軸線古香古色的建築中,一起探尋來自鐘鼓樓地安門、故宮王府井、前門、天橋永定門的「中軸美食」,感受歷史的積澱,感受美味留給人們味蕾的記憶和難以忘懷的故事。

作為中軸線北端的熱門打卡地,地安門外大街的鐘鼓樓(鐘樓與鼓樓的合稱)遙相呼應,西邊挨著什剎海,東邊連著南鑼鼓巷。鐘鼓樓是元、明、清時期的報時中心,鐘樓與鼓樓前後縱置、互相襯托著矗立於北京中軸線的北端,被人們稱之為「時間建築」。不久前,#鼓樓也不知道鼓樓為什麼火了#話題衝上熱搜,古老的地標景點再次引來關注。其實,鼓樓火了既是經濟復甦煙火氣的升溫,也是旅遊市場回暖遊玩熱度回歸的必然。

整修過的地安門外大街古韻悠悠,站在街上,不時能看到新娘新郎濃情蜜意地拍著婚紗照,還能聞到菸袋斜街里鱗次櫛比的小吃店飄出的香味……在這裡,或許能滿足邊吃邊逛的一切需求。

鼓樓門前(左)遊人拍照打卡;什剎海旁的糖房咖啡店露台(右)受歡迎。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攝

穿行街巷尋找老字號和小吃

鐘鼓樓附近的老字號美食很多藏在胡同街巷中,不易察覺。

地鐵八號線什剎海站出來,就是地安門外大街,能一眼望見不遠處的鼓樓。沿著大街向北走,有承載北京人記憶、即將重裝完成的地安門商場,也有馬凱餐廳、東來順飯莊、西安飯莊等不同風味與菜系的老字號。

馬凱餐廳是北京最早的湘菜館之一,創立於1953年,曾紅極一時,據說開張時梅蘭芳先生還到場剪彩。鎮店名菜三代毛氏紅燒肉、傳統菜八寶雞丁、馬凱炒鱔糊、麻醬糖餅都是食客必點的。鍾愛西北菜的可以去嘗嘗老西安飯莊,肉爛湯濃的泡饃、火辣辣的臊子麵、噴香的羊肉串,吃完十分滿足。

銀錠橋是連接什剎海前海和後海的一座石拱橋,也是鐘鼓樓周邊的熱門打卡點之一,「銀錠觀山」還是民間的「燕京小八景」之一,是老城內什剎海銀錠橋展現山水城相融的景觀視廊。坐落在銀錠橋旁的烤肉季飯莊有著175年歷史,在店裡體驗「武吃自烤」,欣賞「中軸景觀」,是這家中華老字號的新亮點,銀錠橋、鼓樓等中軸線景色盡收眼底。而與「銀錠觀山」一步之遙的還有一家200餘年歷史的慶雲樓飯莊。這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魯菜酒樓,也是昔日詩酒流連之地。如今的建築是原址重建,榫卯結構,室內回字形木質樓梯,踩上去時不時發出吱吱響聲,部分紅色漆皮裂痕蛻皮述說著歷史痕跡。

鐘鼓樓附近,什剎海後海、菸袋斜街、地安門外大街的街巷中,豆汁、焦圈、艾窩窩、驢打滾、炸糕、豌豆黃、炒肝、炸醬麵、滷煮、炸灌腸、麻豆腐、杏仁豆腐等老北京小吃也是數不勝數。

炸醬麵、炒肝等老北京小吃很受歡迎。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攝

「要想吃炒肝,鼓樓一拐彎」,這句老話說的就是鐘鼓樓附近的姚記炒肝店。這家店平日裡也是座無虛席,店內的裝修看似停留在過去年代的風格,但阻擋不了食客對味道的喜愛,一小碗炒肝14元、再來5元2個的豬肉餡大包子,不到20元可以吃得飽飽的。

銀錠橋不遠處有一家東興順爆肚張,有著百餘年歷史的老字號位置有些低調,不仔細找或許會錯過。店門口掛著的簡介招牌顯示,這家以爆肚為主打的品牌歷經了四代傳人,店內經營9種爆肚,有食客評價「爆肚張家的爆肚就好在地道。嚼在嘴裡鬆脆不掉渣子,這就是火候掌握得好。」

還有一家位於南鑼鼓巷、隱藏在胡同深處的網紅麵館方磚廠69號炸醬麵館,小店面積不大,一張四方桌中間被隔板隔開,店內掛著多張明星打卡合影照片,這家店連續4年上榜北京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廳。店內除了25元一碗的炸醬麵就沒有別的餐品了,食客進門坐下還未等開口點餐,店員就會給端上一碗麵、炸醬和菜碼,面和醬不夠吃還能免費續,吃完門口結帳。

舊吃食帶來時光回憶

鼓樓附近還隱藏著不少令人回憶的吃食。位於趙府街的趙府街副食店多年前就小有名氣,這家成立於1956年的國營副食店依舊保留著充滿年代感的擺設風格,店內的大醬缸、鹹菜缸,以及深棕色的木質老式櫃檯、老式秤,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過去。

儘管門店已經有了掃碼付款,產品標價還是傳統的方式,在櫃檯塑料膜下邊手寫的價格簽:「二八醬14(元)/斤,21(元)/瓶;黃豆醬6.50(元)/斤,12(元)/瓶」。據說二八醬是手打現磨,居民可以拿著罐子到現場打醬,不少人還會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

「坐了兩趟公交才到這兒,就是為了打瓶二八醬」,張阿姨曾是鼓樓地區的老住戶,後來隨孩子搬到北京朝陽區。她家有個飲食習慣,隔三岔五就要吃上一口麻醬拌麵,而拌麵的麻醬只選趙府街副食店的二八醬,「芝麻與花生二八配比,特別適合拌麵」。

鼓樓附近的趙府街副食店(左)擺設風格充滿年代感,鼓樓東大街的鼓樓饅頭店(右)人氣火爆。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攝

上了年紀的人對豆包這類傳統面點尤為鍾愛。位於鼓樓東大街的鼓樓饅頭店人氣火爆,大饅頭、花卷、黏豆包、窩頭都是老百姓日常購買頻率較高的食品,排隊的人都是一袋子一袋子地買,「老發麵饅頭吃起來筋道,豆沙又甜又面」。

「茶+咖啡+酒」新體驗

行走在鐘鼓樓周邊,除了品美食,時不時還有民謠聲飄入耳中,尤其是在什剎海後海酒吧街。與昔日的喧囂歌曲不同,這裡的駐唱歌手會選擇舒緩的音樂,每家門店都豐富了飲品品類,包括「茶+咖啡+酒」,甚至還可以到店裡擼貓。

坐在酒吧靠窗的位置,點一杯茶飲,一邊聽民謠一邊欣賞後海美景。「下午時段茶飲賣得好,晚上酒類產品賣得好一些」,烈火鳳凰酒吧一位店員說。

什剎海後海酒吧街感受「茶+咖啡+酒」的新體驗。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攝

鐘鼓樓周邊的酒吧、酒館都在豐富經營模式。位於地安門外大街、距離鼓樓僅一百餘米的苦盡酒館,憑藉地理位置和二層露天陽台成為觀景的好去處。店內除了熱紅酒等酒類產品,還有布朗尼、卡布奇諾等蛋糕甜點。不少網友在大眾點評上寫道「二樓陽台可以看到鼓樓」,這也是其一大亮點。

位於慶雲樓三層的糖房咖啡,其露天陽台炙手可熱,或品咖啡、或喝冷飲。眼前是靜謐的什剎海湖面,古香古色的街道,讓人留戀。

鐘鼓樓周邊的甜點品牌也火出圈。其中鼓樓東大街的仙豆菓夫「幾乎全天都會排隊」,仙豆糕、虎皮卷、乳酪罐子等都是必點。由於這家店沒有外賣業務,不想排隊的顧客會跟「代買」「跑腿兒」商量付一定費用排隊代買。

受歡迎的糕點甜品店不止一家。充滿創新風格的中式糕點鋪子糕如故,不僅有桃酥、綠豆糕、牛舌餅等傳統點心,還有紅鯉魚、綠鯉魚、荷花酥等造型精美的網紅點心,金駿眉口味的茶立方糕點更是「掰開後有茶香流出」。鼓樓的鮑師傅門店紅了不少年,肉鬆小貝、芝士撻是必點。梅譚村·糕餅鋪有一款名為哈斗的主打產品,是不少人種草的對象。在京工作十餘年的林影記得,哈斗其實曾是上海人心中老式西點的「頂流」,做法類似於大家熟知的泡芙,空心麵包里放入夾心,麵包外面再塗滿巧克力,對於喜愛巧克力的人來說實在無法抵禦。

鐘鼓樓地安門周邊的美食還有很多,美食留給人們的故事還在延續。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劉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