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老窯廠重燃窯火!改造後成為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

京報網 發佈 2024-01-29T10:21:44.286739+00:00

永定河畔,西山腳下。位於門頭溝區琉璃渠村的原北京市琉璃製品廠舊址,經過改造後成為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始建於760年前的琉璃窯在熄火整整十年後,近日重新燃起了窯火,以綠色生產的方式恢復古法燒制技藝,為故宮等古建築修繕提供琉璃製品。

永定河畔,西山腳下。位於門頭溝區琉璃渠村的原北京市琉璃製品廠舊址,經過改造後成為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始建於760年前的琉璃窯在熄火整整十年後,近日重新燃起了窯火,以綠色生產的方式恢復古法燒制技藝,為故宮等古建築修繕提供琉璃製品。

古都保護少不了琉璃的一抹亮色,城市更新讓千年琉光再溢彩。這座產業園是本市第一座保留生產功能的非遺主題園區,將通過琉璃重生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文化喚醒沉睡資源,以創意盤活閒置資產,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探索出一條非遺文化傳承和綠色發展兼顧的新路,成為北京工業遺產類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新範例。

熄滅10年的窯火再次燃起

永定河西岸,坐落著一座以琉璃命名的千年古村——琉璃渠村。村內昔日皇家琉璃官窯廠所生產的琉璃,裝點了古都的色彩。窯火700餘年不斷,一直為紫禁城、天壇、頤和園等皇家建築燒制琉璃製品,其琉璃燒制技藝更是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2月24日,這座古村落迎來了久違的人氣,重新點燃窯火的儀式在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在一口釉燒窯前,窯作傳承人用手中的火把點燃窯火,整整熄滅10年的琉璃窯火在京西誕生地重新燃起。溫暖的火光映照在非遺傳承人及到場見證的嘉賓臉上,那一刻,很多人紅了眼眶。

「從學徒開始幹這行已有三十年了,為琉璃奮鬥了一輩子,終於看到窯火重燃!」琉璃燒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趙長安感慨道。區級傳承人郭立生同樣激動不已,隨著熄滅10年的窯火重燃,他回到家族三代人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重操舊業。

窯火重燃,也為琉璃渠村這座千年古村落的悠久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來輪廓極優美的屋宇,再加上琉璃色彩的宏麗,那建築的冠冕便幾乎無瑕疵可指。」建築學家林徽因曾如此稱讚琉璃在中國古建築中的美學作用。琉璃渠村曾是元、明、清三朝皇家琉璃官窯所在地,是紫禁城重要的琉璃供應基地。為灰瓦添彩,為紅牆添花,琉璃是紫禁城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為什麼皇家會把窯廠設在門頭溝的琉璃渠村呢?郭立生說,那是因為琉璃渠村的條件得天獨厚。「我們這兒有一種黑色頁岩,粉碎之後稱為坩子土,土中含鋁,帶油性,燒制之後變成白色,是製作琉璃最好的原材料。」

700多年來,琉璃渠村居民大多以燒制琉璃為生。近幾十年來,一些從業者還去外地開廠,很多琉璃窯廠的原材料也是在這裡開採。曾經皇家御用的琉璃瓦也進入了尋常百姓生活,村內建築隨處可見琉璃元素,琉璃渠村出產的琉璃製品還用到了各國的唐人街建築上。

這座琉璃窯與故宮博物院有著很深的淵源,曾兩度由故宮博物院管理,稱故宮博物院琉璃窯廠。1970年劃歸北京金隅集團的前身北京市建材局管理,更名為北京市琉璃製品廠。2001年北京市琉璃製品廠實行企業改制,該窯廠被改制為北京明珠琉璃製品有限公司。

「只有門頭溝琉璃渠的窯廠知道故宮琉璃瓦的品質是什麼、尺寸是什麼,它有上百年沉澱的經驗,不斷理解故宮對琉璃產品的要求。」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介紹,琉璃瓦是古建修繕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故宮古建築2002年啟動的大修工程用的琉璃構件也是琉璃渠出產的。

正在製作中的琉璃文創產品。

古窯停產讓故宮修繕遇難題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對故宮修繕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古窯廠,卻一度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

困境之一,是訂單的急劇減少。早年窯廠年產量高峰時期能達到100多萬件,但更加豐富的建材產品讓琉璃製品市場需求逐年萎縮,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即便是琉璃燒造的非遺傳承帶頭人,月薪也只有3000元。」趙長安道出了當時琉璃技藝傳承的窘迫。

另一方面,隨著生態環保理念普及,綠色發展逐漸成為時代主題,煙燻火燎的燒制、開山採石的不可持續,讓琉璃生產遭遇瓶頸。2013年,為故宮大修工程燒制完最後一批琉璃,這座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御窯廠停產,窯火熄滅。2017年,在門頭溝區生態涵養區定位之下,琉璃渠村的開山燒窯整體叫停,老窯廠歸於沉寂,琉璃生產廠房長期閒置。

村裡的一些窯廠曾動過和外地企業合作或遷廠的念頭,但最終都被否定,不僅因為本地琉璃燒制需要特有的原材料,也因為很多工匠的歲數都大了,很難再去外地「重起爐灶」。

「之前這裡窯火熄滅,有一種歷史傳承中斷的感覺。」單霽翔回憶說,官窯熄火讓故宮人感到惋惜,那時候正是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二年,是故宮博物院古建築修繕探索新的實施機制和傳承方式的開端之年。「故宮人都很著急,如果高質量、高品質的傳統工藝燒造的琉璃瓦沒有了,故宮修繕質量保證不了,那修繕寧可暫停。」他說。

傳統技藝製造琉璃瓦幾乎不用模具,每一片瓦、每一個部件大多都是工匠手工製成,研磨坯土、造型、雕刻、上釉等二十多道工序背後,是工匠們的精雕細琢,也因此會保留一些個性化的細微差異。

相比之下,現代機制的琉璃瓦雖生產效率高,但很難展現琉璃瓦的審美意象和形制特徵,故宮並不敢輕易嘗試。無奈之下,故宮選擇了能使用門頭溝優質坩子土燒制琉璃瓦的外地代燒工廠,這才暫時解了燃眉之急。

傳統的拱券式倒焰窯,烙刻著歷史的印記。

700年老窯廠轉型創意空間

琉璃渠村窯火的興衰,始終和北京城市發展有著密切聯繫——它因都城營建而肇始,也因城市功能疏解而轉型。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式公布,提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琉璃渠村的琉璃窯廠恰恰就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琉璃文化的傳承也集合了古建築研究、非遺傳承、古村落文化的多重價值。

新版城市總規公布後,三大文化帶的保護發展規劃陸續制定完成,為琉璃渠的重生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為了窯火重燃、琉璃重生,很多人都在奔走呼籲,單霽翔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他給北京市相關領導寫了一封信,建議通過技術改造使該廠實現環保達標、恢復生產,搶救、保護、傳承彌足珍貴的官式琉璃製造工藝,保障故宮古建築琉璃建材供應,使老窯廠、老工藝繼續服務於首都的文物保護與建設事業。這一建議得到了北京市的支持,琉璃窯廠改造項目應運而生。

2019年,金隅集團籌劃打造琉璃文創園項目;2020年12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故宮博物院和門頭溝區關於恢復琉璃保護性生產、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相關意見,停業廠區的轉型升級正式啟動。

設計改造團隊最初進駐廠區時,一排排空窯洞堆滿了廢棄的坯胎,空蕩蕩的車間破敗荒涼。「項目改造不只是展示傳統文化,還要考慮如何面對未來,用現代的方式延續琉璃文化的生命。」園區建築設計負責人陳蘇倍感壓力的同時,也充滿了期待。

在前期項目研究階段,團隊結合城市更新相關政策要求,提出以「琉璃重生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將園區定位為「集琉璃保護性生產、琉璃文化傳承推廣、琉璃體驗研學、文化創意辦公於一體的中國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空間規劃上設置了琉璃產業區、琉璃研究體驗區、文創辦公區和琉璃特色民宿區,打造故宮博物院琉璃生產基地、琉璃文化研究基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少年研學傳承活動基地。

保護性更新,是項目改造的最大策略。「不同時代的建築都能融合在這個空間裡,精心布設在各個角落的皇家琉璃構件,讓觀眾有沉浸式的參觀體驗。」園區景觀設計負責人劉輝介紹說。

金隅集團與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門頭溝分局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更新策略,充分保留琉璃渠村的風貌形象與文化記憶、舊廠區的肌理和建築現狀。園區保留了10餘座歷史建築、工業遺產,恢復了兩口倒焰窯用於古法素燒及釉燒,並增加環保設施以適應現代生產的排放要求。

最引人矚目的,當數園區內保留的多個傳統拱券式倒焰窯,窯磚上已烙下厚厚的黑色痕跡和斑駁發亮的堆積釉,這是歷史燒制留下的印記。琉璃展廳內還展出了眾多瓦件印章、歷史圖片等,用琉璃瓦擺出的故宮三大殿屋脊造型懸掛在半空中。

園區內唯一一處新建廠房是琉璃生產研發中心,這座約1200平方米的建築堪稱園區建築的點睛之筆,這裡不僅將重啟故宮等皇家建築琉璃產品的保護性生產,保證故宮等在京皇家古建築修繕所需琉璃構件,還設置了參觀通道,觀眾可近距離了解琉璃製作的過程。

園區還為長遠發展做足了打算,為園區孵化器預留了空間。園區中部位置的廠房被改造為活動會議空間「隅翼空間」,以促進園區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園區內的琉璃影壁引來不少遊客打卡。

綠色燒造保留琉璃古韻

曾經因窯火熄滅而離開的琉璃燒造匠人,又有機會在琉璃文創園重操舊業,延續古法。園區請回了掌握官式琉璃燒制技藝的吻作、釉作、窯作師傅及琉璃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採用老師傅帶新徒弟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體驗琉璃燒制技藝,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非遺技藝。

「現在,手藝的傳承看到了希望。」2021年4月,趙長安回到琉璃渠村,在園區擔任琉璃燒制技藝負責人,並開設工作室作為研究及研學授課基地。郭立生同樣回到了村里,干回了老本行。

這裡還是北京第一個保留生產功能的非遺文化園區。新建的琉璃生產研發中心內,恢復了一口素燒倒焰窯,復建了一口釉燒倒焰窯,用古法燒制技藝繼續為故宮燒制琉璃精品。在工匠們看來,古法燒制工藝的魅力在於可以把控窯內溫度,保證成品的顏色,燒成的瓦件晶瑩剔透、疊翠流金,和過去的琉璃瓦品相更接近,同時更能體現老師傅的技藝。

為了保證綠色排放,復產的兩口窯加裝了污染物處理設施,古法燒制排放的氣體通過脫硫、脫硝、脫焦、除塵等一系列流程後,最終排放的氣體完全可以達到北京市排放標準。未來園區還將通過園林綠化、光伏發電、碳捕集實現古法燒造「碳中和」,打造真正的綠色工廠。

窯火重燃,意味著琉璃渠700多年燒制琉璃的傳統得以保存。在窯火重燃的活動現場,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明清官式建築保護研究工作站啟動,將進一步開展琉璃文化的保護、研究與推廣。

今後,琉璃文創園將充分發揮產學研一體化作用,承接大中小學、社會團體關於琉璃文化體驗的研學活動,聯合故宮、市文物局及門頭溝區不定期舉辦琉璃歷史文化展覽、琉璃工藝品展、琉璃文創展、琉璃技藝非遺研學體驗、文化教育活動等。

「我們打算複製一些經典的琉璃建築,比如說故宮裡面養心門的影壁,或者是九龍壁,在複製的過程中讓更多人愛上琉璃。」趙長安說,傳承文化之外,園區還會開發一些用琉璃製作的文創產品,比如壁掛、筆洗、鎮紙、燈具等。目前,園區推出的琉璃脊獸擺件、琉璃幻彩口罩、琉璃走獸書籤、檯曆等產品受到好評。琉璃文化特色民宿也即將開張,可提供近20間客房。

和創新相比,傳承可能更難。園區將加強非遺技藝人才培養,加大後繼人才儲備,搭建非遺傳承梯隊。

「我們要把園區打造成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個亮點,非遺技藝和琉璃文化記憶的傳承,是這裡的魂。」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負責人於海燕欣喜地看到,已經有幾位年輕師傅來到這裡,加入琉璃燒制傳承隊伍。

園區升級亮相,也將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按照規劃,京西「一線四礦」站點設計中擬增加琉璃渠站,讓閒置鐵路線變成生態旅遊線。相關部門還將持續探討S1線軌道交通北延的可能性,為琉璃渠村這座古村落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片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折射出文化歷史進程中的高光時刻。窯火重燃,不僅存續鄉愁,「燒」出一條非遺傳承路,還將續寫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的生動樣本。

專家觀點

用琉璃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單霽翔

過去的文物保護,往往保護那些靜態的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但是文化遺產還要保護那些活態的、動態的遺存。門頭溝琉璃窯火重燃,是北京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保護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實踐、一個典範性的推動。

故宮的學術研究、古建築修繕技藝等,都需要實操基地來解決保護難題,因此生產單位、政府機構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聯手,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尤為重要。

窯火重燃的背後離不開故宮博物院、市文物局、門頭溝區和金隅集團的合作,能夠極大帶動非遺項目的傳承和發展,能夠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標誌著文化遺產保護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將作為「龍頭」帶動門頭溝區文化遺產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

琉璃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弘揚,需要專家學者靜心挖掘琉璃文化相關的歷史資料,讓傳統琉璃製品有機會重新面世。

古法技藝傳承關鍵在於人,專業人員的培養和規範的行業培訓應相結合,使古建築保護人才形成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工匠三位一體的梯隊,形成「研究-管理-實操」銜接的人才體系。

我們應該讓琉璃文化傳承下去,講好琉璃故事,讓人們了解紅牆黃瓦藍天美景背後的故事,吸引更多人熱愛琉璃,自發加入琉璃的保護與傳承。琉璃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琉璃文化的未來是講好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作者系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原標題:窯火重燃)

來源: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潘福達 本版攝影 武亦彬

流程編輯:u06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