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98廠到798藝術區,廢舊廠房成為工業旅遊示範點

新京報 發佈 2024-01-30T00:23:45.321866+00:00

李娟在798廠工作了十多年,一點點見證著這個老廠區越來越有「藝術范兒」。去年年底,李娟工作的廠子搬到了位於平谷的新廠區。回想這條進入老廠區的路線,李娟再熟悉不過了,從西4門進去,走到798路,然後抵達位於798核心區的飛行樓。

李娟在798廠工作了十多年,一點點見證著這個老廠區越來越有「藝術范兒」。去年年底,李娟工作的廠子搬到了位於平谷的新廠區。回想這條進入老廠區的路線,李娟再熟悉不過了,從西4門進去,走到798路,然後抵達位於798核心區的飛行樓。如今,這座飽經風霜的老廠房,即將成為798藝術區里一處新的文創空間。

一直以來,憑藉內部高大的LOFT空間,個性的建築風格以及鄰近中央美術學院等優勢,798吸引了大量藝術家入駐,繁衍出獨到的藝術生態,並逐漸發展成國內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集聚區。今年以來,798藝術區客流量激增,單日高達4萬人次。除各大畫廊、美術館、藝術機構的日常展覽外,也增加了不少免費觀展、影片觀賞、輕音樂會等公共藝術文化活動。如今,這處歷經滄桑的老廠房,褪去了工業生產的流水線,融入了濃厚的藝術氛圍,經過不斷升級改造,擁有了眾多文創空間,成為北京獨具特色的藝術區。

798藝術區,遊客走過塗鴉牆。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藝術家讓老廠房煥發新活力

798藝術區坐落於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718聯合廠)原址,這裡是有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由民主德國援建的全亞洲最大的元器件基地。21世紀初,在國企改革的大潮下,798廠產業重組,並將空餘的廠房投入創建藝術園區,從那時起,老廠房開啟了藝術之旅。

1999年,第一批藝術家入駐798,他們不僅讓工業廠房煥發了新的活力,更讓這個老廠子在國際上闖出了名氣。數據顯示,入駐798園區的機構數量從2003年的70餘家增長到現在的500餘家,其中近八成是文化藝術及文化創意類機構。

馬刺畫廊就是其中一家。賈偉是馬刺畫廊管理合伙人,他表示,把店址選擇在了798同樣是因為這裡濃厚的工業風和藝術氣息,「這裡是藝術家的棲息地、發聲地,有很多藝術中心、畫廊等機構,這種資源是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據統計,目前已有來自全球19個國家35個地區的機構入駐了798藝術區。

美國人羅伯特2001年底來到798,從開書店到開咖啡廳、餐廳,798是他在中國事業的起點。「當年一位藝術家朋友介紹我來798,當時我想租200平方米開一家書店,那時候的廠里負責人帶著我看了一個廠區餐廳,我一看挺合適,就這兒了。」羅伯特的書店與很多實體書店一樣經歷過低谷期,但是幸運的是,因為有妻子的支持、朋友的鼓勵,羅伯特逐漸將書店轉型為餐廳,餐廳從曾經的12個座位擴展到現在的80個座位,面積達到了320平方米。因為身處藝術區,羅伯特的餐廳也成為藝術家們的聚會地,很多人親切地稱他「老羅」。

羅伯特說,20多年來,變化的不只有稱呼,「我從羅伯特變成了『老羅』,在798結識的這些藝術家朋友們,也逐漸變成了他們各自家庭里的爸爸、媽媽。現在我的餐廳里有了藝術家二代,這裡不僅僅是藝術家聚會的地方,也延續到了下一代。」

據調查數據顯示,798藝術區全年到訪量近1000萬人次,30%是境外遊客,其中有不少外國政要慕名來訪。作為北京城市文化名片,每年有將近4000場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在798舉辦,其中不乏畢卡索、卡特蘭、莫蘭迪等國際大展。此外,798里還有諸多國家文化中心,展示多元文化。從2014年至今,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塞爾維亞文化中心、丹麥文化中心、朝鮮萬壽台美術館、巴林文化中心、匈牙利點先後入駐。

步行街區覆蓋園區核心區

周末的798藝術區人流交織,人們或穿梭於園區各大美術館、畫廊欣賞藝術,或駐留在園區廣場一隅休閒小憩。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木木美術館、遇見博物館……在798,這樣的「網紅」藝術空間不勝枚舉。佇立在園區各大廣場上的藝術家雕塑、裝置作品,既點綴了園區,也突顯了這裡的藝術氣質。

798藝術區,遊客在塗滿「798」的磚牆前留影。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常來798藝術區的老朋友也許會發現,今年的園區變得有些不一樣。家住望京的馬松周末特別喜歡帶著孩子到798參觀,即使不看展覽,他也願意在園區散步,和親朋好友喝杯咖啡、品嘗美食,讓孩子感受藝術氛圍。「今年園區最大的不同是核心區域裡的步行街,道路更加平整了。以前車來車往,孩子玩兒起來家長們就會有些擔心,現在完全不用擔心,可以更放心地帶孩子來了。」

「讓空間藝術,給藝術空間。798園區改造的每一個細節都開過專項會,不管是風貌調性的統一、歷史韻味的保留,還是石材用料的挑選、燈光照明的實驗、綠化位置的考究,方方面面都經過了充分的調研和討論。」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滕彥斌介紹,在徵求多方意見,反覆多次調研之後,以「修舊如舊 給藝術留白」為理念,園區於2022年開展了大規模、全範圍的「品質提升」計劃。針對上百個大項和千餘個點位,從品牌煥新、景觀優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品質四個方面全面升級。

遊客在798步行街遊玩。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品質提升」計劃讓園區有了新變化。賈偉覺得整體環境的提升可以留住更多人,對畫廊也是很好的提升。此次改造後,步行街區覆蓋園區核心區域,面積擴大至近10萬平方米,同時還開闢出供文化休閒的公共戶外空間近3萬平方米,798藝術區現已形成包括創意廣場、包浩斯廣場、電子廣場、同心廣場、七星廣場、復興廣場、中心廣場在內的7個廣場空間。自發形成的滑板、街舞社團不知不覺聚集於此,文創市集、藝術跨界快閃活動等也將陸續呈現。

文創區融合工業與藝術氣息

798不僅是藝術的798,也是工業的798。基於對工業廠房保護和合理的升級改造,798工業特色風格與厚重的歷史底蘊得以完美地呈現給來客,前不久還被評為北京市工業旅遊示範點。

剛搬到798廠平谷廠區的李娟回憶,在798廠工作了十幾年,從曾經的電子工業廠房到現在的藝術文創空間,給她最大的感觸是,藝術真的就在身邊。「這些年798里的藝術家越來越多,每天上下班我都穿過各種各樣的藝術空間,這樣的工作氛圍恐怕別的地方都找不到。」

798藝術區,市民的目光被一隻「兔子」吸引。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辦公樓旁邊就是藝術空間,這讓李娟和同事們在工作中也薰陶了不少「藝術范兒」,有時淘到園區藝術家設計的小物件也會拿到廠里和同事們分享,「藝術家們可能覺得不夠完美,但我們看著就挺好,就拿到廠子裡當裝飾了。」

根據園區的整體規劃,去年年底,李娟工作了十幾年的798飛行樓生產線已經遷出,等待新的文創空間入駐,期待下一場藝術與工業的碰撞。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