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競技足球隊就地解散,陝西足球終究殤了

鴻鵠迎罡 發佈 2024-01-30T01:34:58.241992+00:00

文·段宏剛3月29日看到長安競技足球俱樂部宣布就地解散,心中五味雜陳,本不想對「恨鐵不成鋼」的中國足球說些什麼,但還是忍不住要說幾句。誰讓咱是一個在陝西省體育場揮手吶喊了20多年的老球迷呢,從國力、滻灞,再到長安競技,都留下了一個老球迷數不清的熱淚,以及跟青春有關的所有記憶。

文·段宏剛

3月29日看到長安競技足球俱樂部宣布就地解散,心中五味雜陳,本不想對「恨鐵不成鋼」的中國足球說些什麼,但還是忍不住要說幾句。誰讓咱是一個在陝西省體育場揮手吶喊了20多年的老球迷呢,從國力、滻灞,再到長安競技,都留下了一個老球迷數不清的熱淚,以及跟青春有關的所有記憶。

30年有多厲害,可以把一名乳臭未乾的嬰兒長成獨當一面的大小伙。今年,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正好滿30歲,按理說,他應該長成了自力更生、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但很可惜,他似乎患上了「巨嬰症」,到現在還沒有斷奶。如果他的奶娘——贊助商,不願再給他輸血,他只有被餓死。

從2011年——2019年這十年,隨著「金元足球」的刺激,吸引了一批世界一二流球星前來淘金,中國足球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局面,中超聯賽由此被冠上了「亞洲第一聯賽」、「世界第六聯賽」的美名,這是何等的風光和任性。

然而,自2020年中國足球步入「後金元時代」開始,到今年3月底,在短短的3年多時間裡,竟然有多達39支職業足球俱樂部消失在歷史裡。

2020年有14支足球隊消亡,包括曾經的「十冠王」遼足,以及「金元足球」代表天津權健。

2021年死亡了6支足球隊,代表球隊是衛冕冠軍江蘇蘇寧。

2022年有11支球隊變成歷史,以中超元老重慶隊為代表。

2023年,則有8支職業球隊解散,包括中超強隊廣州城,以及中甲「西北狼」陝西長安競技足球隊。

隨著長安競技隊的退出,那句響徹陝西省體育場的口號「陝西隊,西北狼」,或許再也聽不到了。

他們為什麼不玩足球了,跟囊中羞澀息息相關。如果打破砂鍋問到底,歸根結底還是足球大環境惹的禍。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雖然開展了30年,但依然沒有擺脫「偽職業化」的命運,我們的足球更像是「官僚足球」,足球行政指令是阻擋在職業足球面前無法逾越的高山。足球俱樂部的頂頭上司是足協,足協又得遵從體育局的臉色行事。足協管球隊,體育局支配足協,球隊必須聽從兩個主管部門的指揮。

如果什麼時候足球俱樂部能夠獨當一面,不再受命於其它機構或個人,那麼,中國足球就距離真正的職業化不遠了。

世界五大聯賽之所以發展得很成熟,源於他們的足球屬於「聯盟制」,擁有權力很大的「足球協會」和「足球俱樂部聯盟」等組織,這些機構的基本使命是發展和監督足球運動與足球教育,很少受足協的約束,俱樂部完全不用擔心被行政潛規則,完全可以自作主張,獨立組織各級別聯賽,制定賽程,進行各種商務工作的開發,足協並沒有權力干涉足球隊的日常工作,至多給提些意見。足協跟各級聯賽組織的關係,既相互獨立又密切合作,兩者攜手維護足球的生態環境。

在我們的「官僚足球」體制下,聯賽制度的制定,賽程的安排,都是足協根據自身利益而為,俱樂部很難保證自己的利益。

不健全的足球制度,導致足球俱樂部背後有情懷的,真正想玩足球的贊助商並不多見,許多投資人進軍足球,大多是藉助足球的名義,給自己的企業拉攏關係,他們投資足球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把足球俱樂部當作自己企業集團的「活廣告」來長期使用。

當十幾名球員穿著「活體廣告」滿場飛奔,被億萬觀眾看到,這比花巨資在電視上打廣告要划算得多。

正是由於不夠完善的足球體制,動搖了投資人和俱樂部的信心,讓國內所有足球俱樂部一直孵化不出相應的「造血功能」,依靠足球盈利變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望。

五大聯賽的足球俱樂部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收入體系,包含四大部分,以英超2018——2019年賽季為例。

一是轉播收入,占總收入的55%左右。

二是贊助收入,約占總收入的25%。

三是廣告收入和其他商業合作,包括球員轉會收入,約占總收入的15%。

四是門票收入,約占總收入的5%。

到近幾個賽季,英超的轉播收入逐年上升,成為球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而我國球會的收入來源跟英超恰恰相反,從高到低依次為:贊助收入高達80%左右,剩下20%則由球員轉會收入(10%)、門票收入(9%)、電視轉播收入(1%)瓜分。

從數據可以看出,英超俱樂部即使沒有投資人25%的贊助收入,對球隊的正常運營也沒有多大影響,而我國球會如果老闆撤資,意味著球隊徹底失去了補血渠道,只能樹倒猢猻散。

在當下,即使玩足球非常燒錢,仍然阻擋不了一些大企業家的熱情。

然而,隨著2020年出台的「球隊中性化名稱」改革政策的實施,無疑給贊助商潑了一頭冷水,他們的熱情瞬間被凍僵。

上邊要求各個贊助商的名稱不能出現在球隊的名稱里。除去多多少少的情懷,老闆們衝著「活廣告」而來,這下倒好,連「活廣告」都不讓打了,情懷又能值多少錢?又能堅守多久?何況,誰的錢也不是天下掉下來的。

老闆們在失望一次又一次之後,絕情地撤走投資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在這樣的足球大環境之下,作為小球會,周歲不到7歲的長安競技,硬是依靠「西北狼」的堅韌頑強苟延殘喘著。再勇猛的狼,長時間失血,沒有及時補充的話,總有一天會倒下。

實際上,在長安競技苟且偷生的這兩三年裡,1個億的總債務,包括數千萬的欠薪問題,一直難以得到解決,它們是壓垮西北狼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自我拯救,長安競技一度嘗試推出「會員制」進行自救,把賽季套票分為500元、1000元/1300元、10000元、100000元四檔來發售。最終,有9000多名鐵桿球迷購買了套票,「眾籌」到1200多萬元,但在龐大的窟窿面前,這些來自球迷的愛心根本補不過來,球隊最後只能接受優勝劣汰的殘酷事實。

長安競技足球俱樂部之殤,何嘗不是國內其它職業足球隊命運的縮影,只不過,一些球隊的家底厚,還能多堅持一陣。在現有的足球大環境下,俱樂部如何完善自我「造血功能」,真正做到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似乎是當務之急。但願他們有這樣的機會,真希望足球圈能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還足球一個純粹。作為一個老球迷,如果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些變化,也算不枉此生。

長安競技死了,但「西北狼」還沒有死,在「陝西楞娃」的支持下,肯定還有另外的「西北狼」進軍中國職業聯賽,發出它壯懷激烈的嚎叫,這只是時間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