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反腐:源自尼古拉一世的無用掙扎

自由的餅乾pn 發佈 2024-01-30T03:06:33.207739+00:00

全球清廉指數是由世界著名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制定和公布,對各國和地區政治家及公務員的清廉度進行評分,採用百分制,根據實際得分由高到低排行位次。

2023年1月31日,國際著名組織「透明國際」發布了2022年全球176個國家和地區清廉指數。

全球清廉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是由世界著名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制定和公布,對各國和地區政治家及公務員的清廉度進行評分,採用百分制,根據實際得分由高到低排行位次。清廉指數以100分為滿分,分數越高,表示該地越廉潔。

俄羅斯在所有參評的155個國家中,排名第139。自2000年普京當選總統以來,俄羅斯歷任政府都在強調反腐行動。反腐歷時20年,甚至連國防部長這樣級別的高官都因腐敗而下台,可俄清廉指數仍在世界排名墊底,效果甚微,因此人們把俄羅斯反腐稱為俄式反腐。

而歷史上,俄羅斯的反腐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往前推……大概200年左右看看。

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世人所知,主要還是由於他與著名詩人普希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在1834年的日記里,普希金對尼古拉一世做出了著名的評語:「在他身上有很多士官長的東西和不多的彼得一世」。

像尼古拉一世這樣高度推崇中央集權的君主,自然地對在他統治期間盛行的腐敗現象非常惱火。打擊這種現象的方法之一是 1845 年通過的《刑事和懲教處罰法》,這實際上是俄羅斯帝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刑法。

這份文件看起來很嚴肅,但對賄賂的劃分卻相當滑稽。根據該守則,它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賄賂和敲詐勒索(這裡說的敲詐勒索實際上是指索賄)。如果說敲詐勒索真的會受到嚴懲,那麼官員收受賄賂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在當時,賄賂的定義是指接受禮金或禮物並為對方提供非法幫助。此外,受賄行為發生在是在提供非法幫助之前還是之後並不重要。一旦收受賄賂被坐實,被定罪的官員只需支付少量罰款。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官員有可能會被革職,但這種情況很少。總的來說,受賄者被查後會嚇了一跳,但也僅此而已。賄賂實際上變成了一種官官交易或官商交易的潛規則。

如果官員以自己手中的權力作為籌碼,主動向行賄人索賄,這被稱為勒索。這種行為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包括革職和被逮捕。如果勒索伴隨著敲詐(暴力手段或以手中對方把柄要挾),索賄者可能會被判處沒收財產和勞役。

總的來說,即使在法典通過之後,被判犯有賄賂和敲詐勒索罪的官員人數也很少,尼古拉一世本人也承認他未能打敗腐敗。根據一則歷史軼事,皇帝在與他的兒子沙皇亞歷山大 (Tsarevich Alexander) 的一次談話中抱怨道:「我認為,薩沙,在俄羅斯只有兩個人不會參與腐敗:你和我。」

鐵腕如尼古拉一世,常常自誇「我超勇的」,結果還是對國家普遍存在的腐敗行為無能為力。其實根據後世史學家們分析,尼古拉一世自己才是腐敗的根源所在!

尼古拉一世是一個典型的獨裁者。從兒時一直到死始終喜愛軍隊,幾乎達到發狂的程度。他的一切活動包括日常生活在內,都很縝密和精確。他把一副幾乎無法承受的重擔壓在自己肩上,足足支撐了30年。他採取純粹軍國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統治方法。他的周圍都是軍人,在位後期他的直接助手幾乎沒有一個文職人員。他派專使到俄羅斯各地去執行特殊使命,這些專使大都是跟隨他左右的將軍。但在這種鐵的紀律的背後卻是極端的腐敗和混亂。整個國家毫無規矩可言,一言可定生死,一軍可平天下。在這種狀況下,通過行賄獲取利益,恐怕是大多數人無可奈何的一種選擇吧。

怪不得俄羅斯腐敗這麼猖獗,也是野蠻生長了幾百年了啊!

最後說句題外話,我們的清廉指數排名長期徘徊在80-100左右,不過這幾年清廉指數和排名明顯呈上升趨勢,毫無疑問各項反腐舉措是產生了效果的。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過於樂觀,在這條路上我們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家怎麼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