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里戰鬥,38軍繳獲無數,麥克阿瑟成運輸大隊長

南海風雲談 發佈 2024-01-30T07:33:03.391669+00:00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我軍因為缺少完善的後勤保障能力,許多時候只能靠從敵人那裡繳獲武器彈藥。而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我方38軍一夜之間穿插到三所里,牢牢堵住了敵人南逃的通道,迫使敵人丟棄了絕大部分重武器和數量驚人的物資。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我軍因為缺少完善的後勤保障能力,許多時候只能靠從敵人那裡繳獲武器彈藥。

而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我方38軍一夜之間穿插到三所里,牢牢堵住了敵人南逃的通道,迫使敵人丟棄了絕大部分重武器和數量驚人的物資。

敗退到台灣的蔣介石聽聞美軍竟也不是我軍的對手,震驚之餘又不禁調侃起「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才是真正的運輸大隊長。

38軍作為四野主力竟入朝首戰失利,全軍卯足了勁要打個翻身仗

許多人都知道曾經的38軍是解放軍中一等一的主力,而其「萬歲軍」的稱號就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打出來的。

1949年隨著解放戰爭形勢變化,中央軍委下令統一全軍番號,原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更名為第四野戰軍第38軍,下轄112、113和114三個師。

這三個師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長征之前的紅25軍和彭德懷平江起義後帶上井岡山的紅五軍,在東北期間其作風過硬、屢建功勳,成為四野一張王牌。

38軍改編後被編入第13兵團參加渡江後向兩廣進軍的戰鬥,1950年該軍又被調回河南,擔負起了中央軍委直屬預備隊的重任。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我國東北邊防形勢迅速緊張,黨中央毛主席果斷決定調38軍在內的四野主力迅速回師東北組建東北邊防軍。

後來隨著「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毛主席正式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入朝參戰,儘管38軍的裝備水平已經屬於我軍中的翹楚,但許多作戰連隊只能統一使用日式槍械。

幸好彈藥還算充足,當時每個戰士隨身攜帶大約40發步槍彈,每挺輕機槍備彈500發子彈,每一個重機槍班攜彈1000發子彈,裝備在連級的擲彈筒備彈25發,營/團級的日式步兵炮或美式迫擊炮備彈40發,師屬山炮每門備彈30發。

10月19日誌願軍入朝參戰,39軍首先在雲山地區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然而被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和毛主席等首長寄以厚望的38軍竟然在第一次戰役中連續出現失誤[1]。

先是在向熙川進攻時因大量朝鮮難民堵在路上耽誤了一天行程,到達熙川之後又從一名朝鮮人民軍軍官那裡聽聞了美軍黑人團的不實信息。

由於我軍成立以來從未同黑人部隊交戰,只好謹慎行動,致使韓軍第8師團擺脫了我軍合圍,第一次戰役結束後38軍的戰績居然墊底。

此戰後38軍軍長梁興初與其他幾位軍長到志願軍總部開會,彭德懷拍著桌子大罵梁興初:「我讓你們軍去熙川為什麼停下來,敵人只有一個營你硬說有一個美國黑人團。都說你們軍是主力、你是虎將,可我看你就是鼠將!」

最後彭德懷居然連「揮淚斬馬謖」這樣的話都說了出來,梁興初只能羞愧難當又倍感委屈地離開了志願軍總部[2]。

38軍各級幹部也普遍認為未能首戰告捷對不起以往取得的榮譽,大家都摩拳擦掌表示下一次戰役時一定要讓所有人都對38軍刮目相看。

連續作戰113師又奉命奔襲三所里,先用繳獲敵人的裝備提升戰鬥力

11月17日第一次戰役剛剛結束僅10天,我軍就發動了第二次戰役,原因是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仍然不相信中國軍隊已經進入朝鮮。

他命令西線的美第八集團軍和東線的美第十軍及配屬的韓軍、英軍、土耳其軍大踏步逼近鴨綠江,甚至放出豪言「一定兌現讓小伙子們聖誕節回家的承諾」。

美軍大踏步北進導致各部之間被山嶺所隔,給了我軍穿插其後再關門打狗的絕佳戰機。

11月26日,38軍終於得到命令進攻位於德川的韓軍第7師團,隨即僅用一天時間就將其全部殲滅,敵軍的156門火炮、218輛汽車都成了38軍的戰利品。

但梁興初也意識到接下來有可能承擔更加嚴峻的任務。果然27日彭德懷就命令38軍113師強行軍72.5公里到達三所里,待西線我軍主力形成對敵人的合圍後,堅決堵住敵人南逃通道。

然而命令傳達之後,113師許多幹部都面露難色,原來由於美軍飛機統治著朝鮮天空,38軍出國時配備的153輛汽車在經過補充之後也僅剩57輛,戰士們只能依靠自己隨身攜帶的彈藥和糧食作戰。

殲滅韓軍第7師團後炮彈已經所剩無幾,戰士們手中的子彈和手榴彈也遠不夠再進行一次大規模戰鬥。

幸好113師後勤軍械科科長楊春明帶著徒手司機排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一個山洞裡停著200輛滿載彈藥的卡車,師長江潮、政委於敬山聞訊後馬上決定全師現場換裝備。

他們一面命令戰士們把能用的美式槍械收集起來,一面分發汽車上運輸的彈藥。

許多戰士早就對兄弟部隊用上美械自己還用日本鬼子的武器非常憤懣,換裝令一下,大家便在最短時間內把手裡的傢伙更換了一遍。

據後來統計,38軍再次出擊時每名戰士身上攜帶有120發子彈和8顆手榴彈,每挺輕機槍備彈1500發子彈,重機槍的備彈量增加到3000發;

每門迫擊炮有60發炮彈,就連衛生員攜帶急救包都有40個。

此外,師後勤馬車連還拉著1個基數的彈藥,各團屬騾馬排另馱運輸子彈和手榴彈各30箱,而且大家還儘可能地收集敵人的乾糧和罐頭,使之前只攜帶3天炒麵的戰士們原地飽餐一頓之後又每人攜帶了6天的口糧。

但接下來前往三所里不但要翻山越嶺,而且為躲避美軍飛機只能在夜間行進。113師副師長劉海清和幹部們走在前面用實際行動鼓舞大家,戰士們都緊緊跟在戰友後面咬牙堅持。

由於剛剛打完一仗又長時間奔跑,到黎明時分許多戰士已經疲憊不堪,甚至個別人吐血掉隊,但是大家沒有一個人叫苦。所有人都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三所里,哪怕死也要死在陣地上。

當113師戰士翻越長安嶺時,距三所里還有最後的15公里,可是天已經完全放亮,他們無法繼續隱蔽。

關鍵時刻,江潮師長果斷下令所有人拋棄對空偽裝,以整齊隊形大搖大擺地沿公路向南行軍。

江潮這個命令讓所有戰士們都感到非常困惑,但大家果斷執行,果然很快一架美軍偵察機就出現在他們頭頂。

美軍飛行員早就被告知中國軍隊只敢在夜間行動,所以他看到眼下這支穿著破爛的軍隊想當然的認為是被我軍擊敗的韓軍。

他不但沒有向上級通報此事,反而告訴後方的留守部隊要趕緊用大米和鹹魚做飯來招待「戰友」。

江潮如此反其道的行為成了113師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的關鍵性舉動,當28日8時338團先頭營終於到達三所里時他們已經連續行軍了14個小時。

以血肉之軀硬扛敵人大獲全勝,我軍繳獲無數

正是113師戰士不顧疲勞的強行軍才避免了戰機轉瞬即逝,因為他們剛剛構築好工事南撤的,美騎2師5團搜索隊就出現在三所里。

此時的美第八集團軍各部都遭遇我軍圍攻而陷入極大混亂,麥克阿瑟只好命令他們收縮兵力沿公路向南撤退。當美軍搜索隊到達三所里時完全沒有想到這裡會出現中國軍隊,我軍戰士果斷開火將其全部殲滅。

江潮師長觀察地形後命令337團占領電報中沒有交代的龍源里,之後幾個小時38軍另外兩個師的部隊源源不斷趕來鞏固陣地。

當心有餘悸的美軍士兵與坦克、卡車一窩蜂的湧向三所里時,113師炮兵首先對其進行一輪炮擊。

被打蒙的美軍一時間慌不擇路竟向北潰逃,結果許多車輛撞在一起,反而加劇了自身的混亂。很快美軍高層就得知三所里已經被我軍控制,麥克阿瑟一面命令第八集團軍不惜一切重占三所里以拯救這一支重裝部隊。

一面又急令在三所里以南的英軍第29旅等部迅速北上,試圖在38軍背後給其主力南逃打開一個缺口。

接下來的戰鬥就完全成了我軍戰士用鋼鐵般的意志去對抗敵人的鋼鐵裝備,被逼到絕境的敵人動用全部火炮向我軍陣地進行火力覆蓋。

其一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在22分鐘發射了3206發炮彈,創造了在實戰中每門炮每分鐘發射8發炮彈的世界紀錄。炮擊一結束,敵人就蜂擁著向我軍陣地發起了人海衝鋒,可只要我軍戰士一開槍他們就立刻如受驚的兔子迅速縮了回去。

敵人雖有擁有火力優勢卻不敢同志願軍戰士面對面進行肉搏戰,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支部隊喪失了戰鬥意志就會變得羸弱不堪。

北上的英軍29旅和美騎兵1師本以為可以配合第八集團軍來個兩面夾擊,卻沒防備自己也被我軍包圍陷入苦戰。

戰至黃昏,我軍陣地已經經受了幾十輪的猛烈炮擊,卻依然巋然不動,其它主力部隊也在猛攻將敵人的活動範圍壓縮得越來越小。

瀕臨毀滅的敵人不得不動用最後的精銳部隊,在坦克的引導下試圖殺開一條血路,但是我軍戰士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不顧猛烈的炮火用炸藥包連續炸毀敵人坦克,再次擊退步兵。

第二天,南北2個方向敵人距離近得已經可以用炮火互相支援對方了,但就是無法突破38軍各部的阻擊。為了避免全軍覆沒,麥克阿瑟只好命令第八集團軍丟棄全部重裝備,所有士兵從周圍的山地「空著身子」逃向南方。

三所里之戰可以說是美國陸軍從未遭遇過的慘敗,畢竟他們當年消滅了德日大量王牌部隊且韓戰時裝備更好。

戰鬥結束後,僅113師就殲敵3200餘人,繳獲了坦克114輛、榴彈炮136門、其它火炮253門、汽車1500餘輛等物資。

可以說正是38軍113師在三所里死死堵住敵人南逃路線,才讓我軍打得美第八集團軍失去了戰鬥力,進而形成了整個朝鮮戰場上對我軍極為有利的戰場態勢[3]。

當彭德懷聽聞38軍先是創造人類山地急行軍紀錄後,而後又在三所里頂住敵人猛烈攻擊終於完成任務後非常興奮,還為之前對38軍的批評感到自責。

他親自起草給38軍的嘉獎電報,臨發報時又加上了一句話「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

戰場形勢突變我軍再難以戰養戰,強大的軍工產業才是勝利的根本保障

38軍通過繳獲美軍裝備戰勝美軍的戰例難免會讓大家產生可以通過以戰養戰來彌補武器裝備差距,進而一鼓作氣把「聯合國軍」趕下海的錯覺。

但是在第三次戰役「聯合國軍」又一次慘敗後敵人也迅速採取措施,李奇威被派到朝鮮戰場後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司令。他認真總結戰報後。

終於發現我軍攻堅能力不足和只能靠隨身攜帶彈藥作戰的弱點,故而在第四次戰役開始時,敵人面對我軍的穿插合圍,不再慌亂後撤,而是將坦克裝甲車集結成「烏龜陣」死守。

同時美國空軍也更加瘋狂地攻擊打掃戰場的我軍,這樣我軍即使殲滅了敵人一支部隊也根本沒時間收集利用繳獲的物資。到第五次戰役中,我軍被敵人抓住弱點,未能達成戰役意圖,雙方進入了沿「三八線」附近進行陣地戰的新階段。

之後我軍個別小分隊在一些戰鬥中也創造過殲滅當面之敵、繳獲武器彈藥後繼續作戰的戰例,但再也沒有一支連以上的部隊能做到通過殲滅敵軍來改善自身裝備水平。

同時志願軍總部和毛主席也都認識到同美國這樣強大的敵人交戰是不能指望戰場繳獲的,只有建立起我們自己的軍工體系才能讓戰士們的糧食彈藥有保障。

於是在抗美援朝如火如荼時,我後方的工業化建設也同步展開,到1953年我軍就已經能基本保障朝鮮前線部隊彈藥的正常供應。

之後通過引進蘇聯的156工程,我軍在60年代完全實現了陸軍裝備的國產化,而且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我國的步兵輕武器居然對印軍產生了代差。

所以在回撤時,我軍才有底氣將繳獲的全部印軍武器「還」給敵人,而前年美軍撤離阿富汗時卻再一次給敵人做了運輸大隊。


參考資料

[1]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任桂蘭,李宗儒·統領萬歲軍-梁興初將軍的戎馬生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544-546

[3]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國軍網·2019-08-0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