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二家住泗州,阮小五占據水滸,短命二郎為何是行瘟使者?

綠野萍蹤01 發佈 2024-01-30T10:45:02.159477+00:00

卻說晁蓋給吳用講了七星之夢,吳學究說:「兄長這一夢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來?」於是,吳用星夜前往「北地」,到石碣村去說服阮氏三雄撞籌,湊齊晁蓋夢中七星,智取生辰綱。

卻說晁蓋給吳用講了七星之夢,吳學究說:「兄長這一夢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來?」於是,吳用星夜前往「北地」,到石碣村去說服阮氏三雄撞籌,湊齊晁蓋夢中七星,智取生辰綱。

阮氏三雄,即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立地太歲阮小七。三兄弟的名字似乎是按照行序取的,但為何沒有阮小一、阮小三、阮小四和阮小六呢?阮家三兄弟是石碣村的打漁人家,他們家住在「北地」嗎?

石碣村究竟寫的是哪裡,阮氏三雄有原型嗎

當夜三更,吳用從東溪村出發,到了第二天晌午,便來到了「濟州梁山泊邊石碣村」。這裡,就是吳學究說的「北地」。吳用到了石碣村,書中有一篇瘦詞,暗中交代了阮氏三兄弟真正的住處:

青鬱郁山峰迭翠,綠依依桑柘堆雲。四邊流水繞孤村,幾處疏篁沿小徑。茅檐傍澗,古木成林。籬外高懸沽酒旆,柳陰閒纜釣魚船。

原來,石碣村是一座孤島上的孤村。這座孤村,其實就是《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的「太平鄉孤莊村」,是朱元璋的家。「四邊流水」,即「泗」,暗指了泗州。《朱氏世德碑》中說:「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戶,金非土產,市於他市,先祖考初一公困於役,遂棄田廬,攜二子,遷泗州盱眙縣」。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說:「宋季時,熙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到了朱世珍(仁祖,朱五四)時,又遷到「鍾離之東鄉」。朱重八小時多病,又在東檐下遇神僧摩頂而病癒,其父仁祖便打算讓他「俾從釋氏」。因為當時鬧饑荒,東鄉寺廟中已無僧人住持,「既而徙居鍾離之西鄉,後遷太平鄉之孤莊村」。

晁蓋所居之東溪村與西溪村,就是朱元璋家泗州兩次遷徙的暗喻。石碣村即泗州孤莊村,又是朱元璋家從「鍾離之西鄉」遷到「太平鄉孤莊村」的寫照。後文故事中,晁蓋等人將從石碣村到李家道口朱貴酒店,然後從金沙灘上梁山。朱元璋家是淘金戶,當然得有金沙灘了。

再往後看,三打祝家莊時,石秀遇鍾離老人。祝家莊即朱家莊,也暗指了朱元璋遠祖中出過兩代祝融,也就是重黎與吳回。吳回後裔中的曹姓被周武王封於「邾」,是朱元璋這宗朱姓的來歷。祝家莊以祝融暗喻了朱家莊,鍾離老人,即指朱元璋——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石碣村是水中孤村,其實也暗寫了南京明皇城。朱元璋以三座無名小山填平燕雀湖,大明南京皇城就建在了燕雀湖上。故此,書中以南方朱雀七宿中的張宿、柳宿、井宿等等,象徵大明火德運和南京皇城。皇城建在水上,這是「水滸」的一大寓意

石碣村,其實是「碣石村」,碣石,即碣石山,也就是石景山。石景山的古名,就叫梁山。梁山在南京之「北地」,梁山之東便是大明新都北京。石碣,又暗喻了《朱氏世德碑》,也就是立在龍虎山伏魔大殿中,鎮壓妖魔的石碣,梁山大聚義時,決定梁山好漢座次的石碣。

《水滸傳》中,總共只寫了兩個地方,也就是大明的兩個都城,圍繞這兩個中心點,所輻射的其他地名,都與朱元璋家有關。沒有「太平」、「天孤」、「打麥場」,哪裡來的大明兩座都城?因而,吳用來到石碣村尋訪阮氏兄弟撞籌,寫的也是靖難之役。

既然如此,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也一定有原型暗喻了。那麼,阮氏三雄的暗喻原型到底是誰,為何其行序之間少了三人,又為何沒有阮小八呢?

小二小五互換綽號,阮氏三雄為何無八

《大宋宣和遺事》中有一段智取生辰綱的故事,鐵天王晁蓋本來就是石碣村人,帶著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七人,在五花營(今南樂境內)劫了生辰綱。因「酒海花家」掌柜花約把下了麻藥的酒桶遺忘在現場,官府順藤摸瓜破案。鄆城縣押司宋江接到公文,星夜前往石碣村報信,晁蓋等人連夜逃到了梁山濼。

晁蓋到了梁山濼,便聯絡早就在太行山落草的楊志等押運花石綱的十二指使,兩家合為一處,在梁山濼聚義。梁山濼在太行山中,並不是山東梁山縣境內的梁山,《水滸傳》另一個藍本《大宋宣和遺事》所講的梁山好漢,也是在太行山上聚義。

宋江殺了閻婆惜,上梁山濼落草,按照九天玄女的天書聚齊三十六人。但是,這三十六人中沒有阮氏三雄,只有「短命二郎阮進」,阮通、阮小七並沒有上梁山。那麼,阮小二、阮小五是不是完全虛構的人物呢?不是,這兩個人物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這個藍本中有阮氏三雄:短命二郎阮小二、立地太歲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

《水滸傳》的阮氏三雄應當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畫贊》,施耐庵卻讓阮小二與阮小五互換了綽號:阮小二是「立地太歲」,阮小五卻變成了「短命二郎」。阮小二排在三十六人的第十二位,阮小五排在第二十五位,阮小七卻高居第五。在這個藍本中,阮氏三雄未必是親兄弟。

施耐庵把兩個藍本合二為一,塑造了梁山三十六天罡,把阮氏三雄寫成了親兄弟。因而,便調整了他們的座次,阮小七在三兄弟中排在最後一位。解決這個排名,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小二與小五互換綽號。

藍本中,阮小二「短命二郎」的綽號是有解讀的,這個綽號的出處就是「灌口少年,短命何益」。小二對灌口二郎神,來歷交代得十分清楚。施耐庵把阮小二的綽號改為「立地太歲」,又把阮小五叫做「短命二郎」,那就對不上了。

那麼,施耐庵為何要把三阮寫成親兄弟,阮家為何沒有小一、小三、小四、小六,又為何要讓小二、小五換綽號呢?原著中,施耐庵以阮小二說梁山,解答了這些疑問,阮氏三兄弟原本姓李,隱寫的依然是玄武門之變。

阮姓的元祖,是上古主管刑罰的皋陶,唐朝尊其為始祖。天寶二年(743年),唐玄宗追封皋陶為「德明皇帝」。在解讀青面獸楊志時,講到了江州刑場上的「青面聖者」就是皋陶。「托塔天王」這個綽號,也與唐玄宗有關,《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記載,天寶元年時,唐玄宗請出了毗沙門天王,擊敗大石康五國之兵,解救了安西城之圍。

毗沙門,是大唐第一太子李建成的小名,托塔天王晁蓋在曾頭市中箭,就是以毗沙門之死暗喻明朝靖難之役中,建文帝被明朝的天策上將射殺

吳用以托塔天王之名,到石碣村說三阮撞籌,以皋陶阮姓之後寫這段故事,依然是以唐朝故事隱伏明朝秘史。阮家三兄弟的行序中,暗藏了「九五」,也就是說,阮小二、阮小七是「九」,阮小五是「五」,阮氏兄弟撞籌,原來是要撞成「九五」之數。因而,阮家沒有「小乙」,乙即太乙,是居於紫薇宮之帝星。但小乙終成太乙,阮家不僅隱藏了小一,也暗藏了小三、小四與小六,甚至,還隱寫了小八

小二,又是甲乙之乙,寓意阮小二必定要做太歲。阮小二做太歲,之於明朝歷史而言,必定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無八」,也就是大明太祖高皇帝「酉卒」之後。以阮姓之祖皋陶寫故事,其實也諧音了「高」。後文書中,九尾龜陶宗旺之「陶」,也以轉注之法,寫的是「高」家。

施耐庵巧借歷史典故,賦予新的寓意,點化《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阮氏三兄弟,隱伏了燕王預謀靖難奪位。接下來的故事中,吳用還將與石碣村阮家繼續演繹阮氏三雄的隱喻故事。

阮小二即武二郎,林教頭竟然是賊男女

吳用到了石碣村,直接奔阮小二家。到得小二家門前看時,「只見枯樁上纜著數隻小漁船,疏籬外曬著一張破魚網。倚山傍水,約有十數間草房」枯樁,對應後文書中的枯樹山,寓意朱家木字輩的皇帝,更確切地說是燕王朱棣。

藍本故事中,阮氏三雄並非打魚人家,施耐庵把他們寫成漁家,也是隱喻的燕王。以「魚」喻燕王,前面的文章中早就做過解讀。魚,還諧音「禺」,暗喻大明建立於猴年,又是朱元璋「金雞報曉」喚出的紅日落山之處。

吳學究到達石碣村時,說這裡「四邊流水繞孤村」,而阮小二家卻又是「倚山傍水,約有十數間草房」。前後矛盾的寫法,《水滸傳》中多的是,這種筆法是一筆兩寫,說的是靖難之役中的對立雙方,爭奪皇位的燕王在北京,是「依山傍水」之清河,堅守皇位的建文帝則是在燕雀湖中的陽穀。草,即燕王的隱喻,這個隱喻前面的文章中也做了解讀,此處不再重複。

吳用此前到過石碣村,認識阮氏兄弟,到了門前便叫了一聲:「二哥在家麼?」吳用叫罷,只見阮小二從屋裡出來,書中描寫道:

「瞘兜臉兩眉豎起,略綽口四面連拳。胸前一帶蓋膽黃毛,背上兩枝橫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氣力,眼睛射幾萬道寒光。休言村里一漁人,便是人間真太歲。」

阮小二也是有千百斤力氣的梁山好漢,不輸魯智深、武松。這篇讚詞的最後一句「便是人間真太歲」,交代了阮小二綽號「立地太歲」的來歷,這句話後來又用了描寫武松,道是:「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水滸傳》中,共有三個太歲,最先出場的是花花太歲高衙內,然後是阮小二,最後是武松。這三個太歲,其實是一個太歲,都是朱家皇帝。太歲,就是歲君,《神樞經》中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花花太歲,即指出自鳳陽的皇帝,花,在《水滸傳》、《紅樓夢》中都暗喻鳳陽。高,出自朱元璋諡號「大明太祖高皇帝(簡稱)」,高太尉、高衙內,以及清風寨知寨劉高,都暗喻的是高皇帝。

阮小二、武松都是「二太歲」,大明之「二太歲」有兩個。如果以歷史真實而言,朱允炆是大明第二代皇帝,朱棣是第三代。靖難之役後,朱棣廢除建文年號、帝號,自己就變成了「二太歲」。阮小二、武二,都是「二哥」,本質上是大明「二哥」一筆兩寫,假如說阮小二、武松是同一個人,也是說得通的,梁山所有的好漢其實都隱喻了大明皇帝。

小二,在書中還是李小二、牛二,這兩個人物都是隱喻的李世民,以及朱棣之子朱高煦。這個隱喻,在前面解讀楊志賣刀故事中已經講到,不僅暗喻了靖難之役,還為林衝殺王倫,在梁山搞「三足鼎立」伏線,隱寫了大明第二次叔侄之爭。

吳用見了阮小二,便說:「有些小事,特來相浼二郎。」浼(měi),在這句話中是央求的意思,但本義卻是污染。《黃帝內經·靈樞篇》中有這樣一句:「若痛疽之必潰也,所浼者多矣」,《水滸傳》中的「浼」,是為後文書中以武大郎隱伏徐達之死伏線。所以,此二哥即彼二哥。

以此推之,阮家小三便是宋三郎,小四即郁保四,郁保四便是「欲保四」,打虎將李忠保的就是朱家老四。小六,即活閃婆王定六,建文削藩,先削掉五家藩王,到了燕王這裡,靖難之役爆發。

林沖是梁山好漢中,比較典型的燕王暗喻。林沖初上梁山,先坐第四把交椅,大聚義時降為第六條好漢,就是燕老四「王定六」。阮家從一到六,都隱寫在《水滸傳》中,總喻大明王朝大火併的歷史。

後文書中,阮氏三雄特別要提到林沖,還說林教頭是「賊男女」。賊,即《水滸傳》中的草寇,草寇便是燕王禁軍。賊,又是偷盜者,燕王屬鼠,奪位便是鼠(叔)竊。男女為陰陽,在《水滸傳》的語境中便是「明」。女,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女宿,象徵以玄武轉世自居的燕王。

《水滸傳》之「詩禪」筆法,遠超古人,後無來者,即便是《紅樓夢》也遠未達到如此高度。

阮小七為何號稱活閻羅,阮小五因何家住水滸

阮小二聽說吳用有事要「浼」他,便問學究有何事。吳用說:「小生自離了此間,又早二年。如今在一個大財主家做門館,他要辦筵席,用著十數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鯉魚,因此特地來相投足下。

小二也不急於應承吳用所浼之事,笑著說請教授吃三杯酒。吳用答道:「小生的來意,也欲正要和二哥吃三杯。」於是,阮小二盪了船,與吳用往隔湖的酒店中吃酒。船到湖泊里,吳用遇見了阮小七。阮小七出場,書中照例有贊詩描寫了這個人物:

疙疸臉橫生怪肉,玲瓏眼突出雙睛。腮邊長短淡黃須,身上交加烏黑點。渾如生鐵打成,疑是頑銅鑄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喚作活閻羅。

五道將軍,指的是朱家皇室五行字輩,但凡《水滸傳》中單獨出現的「五」,都是這樣的寓意。閻羅,即「燕羅」,指的就是燕王。「羅」,字頭是燕老四之「四」,「糸」暗喻太宗文皇帝,隹,是短尾鳥的總稱,其中包括了「燕」。五道將軍、閻羅王,這兩個符碼還將在王婆、宋江的話語中出現,伏筆就在三阮的故事裡,都是同樣的寓意。

小二見了小七,便問:「七哥,曾見五郎嘛?」阮小七問找五郎做什麼,吳用答道:「七郎,小生特來相央你們說話。」阮小七於是帶吳用去找阮小五,「兩隻船廝跟著在湖泊里,不多時,劃到個去處,團團都是水,高埠上有七八間草房」。來到這裡,阮小二叫了一聲:「老娘,五哥在麼?

阮小二所喚之「老娘」,就是阮氏三兄弟的母親。老娘沒有跟已經成家的老大,而是在小五家生活,是因為這裡就是「水滸」,也就是《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的朱元璋家——孤莊村。高埠,還暗藏了獨龍阜,也就是朱元璋的陵寢之地。獨龍阜多次出現在《水滸傳》中,楊志失陷生辰綱,就與魯智深、曹正在獨龍阜落草「三打朱家莊」,也打的是獨龍阜。

老娘說:「說不得,魚又不得打,連 日去賭錢,輸得沒了分文。卻才討了我頭上釵兒,出鎮上賭去了。」阮小二笑了笑,把船盪開,小七的船跟在後面,說道:「哥哥,正不知怎地,賭錢只是輸, 卻不晦氣!莫說哥哥不贏,我也輸得赤條條地。」聽說阮氏兄弟賭博輸得如此之慘,暗中得意道:「中了我的計了」。

吳用為何因阮氏兄弟好賭而知其計必成,難道是因為阮氏兄弟缺錢,就一定會參與劫取生辰綱嗎?假如這樣理解,梁山好漢當真就變成強盜草寇了。前面的文章中解讀過,「賭」也是燕王的暗喻符碼,阮氏兄弟好賭,阮小七還特別強調輸得「赤條條」的,便隱藏了「朱」字。既是一路人,當然可以做同一件事,這其中,又以吳用象徵黑衣宰相,隱寫了「遇林而起」,道衍和尚慫恿燕王奪位的歷史。

阮小二、阮小七劃了半個時辰,來到了石碣村鎮,在一座獨木橋邊見到了阮小五。小五出場,也有一首贊詩描寫其形象:

一雙手渾如鐵棒,兩隻眼有似銅鈴。面上雖有些笑容,眉間卻帶著殺氣。能生橫禍,善降非災。拳打來,獅子心寒;腳踢處,蚖蛇喪膽。何處覓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

鐵棒,即鐵棒欒廷玉之「鐵棒」,也就是「天棓」。《史記·天官書》中說:「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水滸傳》中的「槍棒」就出自這裡,是皇宮禁衛的象徵,但凡書中與槍棒有關的好漢,隱寫的都是皇帝。

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水滸傳》中的兵器大有隱喻,梁山聚齊十八般兵器,意味著燕王起兵。阮小五出場,帶出了「天棓」,這段故事,依然寫的是靖難之役的前兆。

這篇贊詩中交代了阮小五的綽號,然而,阮小五為何又變成了「二郎」呢?

短命二郎即瘟神,阮小五是打蛇好漢

阮小五家住「水滸」,「水滸」主寫的是大明太祖的出身地,以及大明的兩個都城。因而,阮氏三雄的核心人物,其實是小五。「五」,即朱家皇室五行字輩,《水滸傳》開篇故事,便以「五」統括全書。

《水滸傳》在開篇詞之後,即寫五代之亂,施耐庵以一首五言絕句為全書立意:「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五姓五代,都是「五」,而開啟五代藩鎮爭霸亂世的是後梁朱溫。朱溫,是「朱瘟」的諧音,《水滸傳》中的瘟疫就是朱瘟,也就是朱家後梁導致的天下大亂,藩鎮爭奪皇位。

這段歷史被施耐庵引喻為明朝事,因此,「朱說」引出了洪太尉誤走妖魔。阮小五的贊詩中,便照應開篇「朱瘟」,寫了這樣兩句:「何處覓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開篇引首中的「瘟疫」,因朱元璋「封建諸子」埋下禍根,阮小五贊詩中,便指明行瘟使者是短命的二郎。

《水滸傳》中的短命二郎,即《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灌口少年」,也就是蜀中治水太守李冰之子,即李二郎。施耐庵妙筆點化,蜀中即「鼠中」,林衝出場時手中的「折迭紙西川扇子」,也暗藏了「鼠中」,隱喻的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的諡號是太宗文皇帝,與李世民的諡號是一樣的。大唐玄武門之變,大明靖難之役,都是太宗文皇帝親手操作,此李二即彼李二,「短命二郎」這個綽號所指瘟神,便是這兩個太宗文皇帝。

小五,隱喻的是朱家五行字輩,他們都是行瘟使者,所以,阮氏三兄弟便以小五為行瘟使者的總象徵,這就是小五與小二調換綽號的原因所在。換了綽號,阮小二是立地太歲,太歲即木星,象徵的是朱家木字輩的皇帝,在施耐庵時代,這代皇帝便特指朱棣。

朱棣是朱家五行字輩第二個做皇帝的,朱允炆是木字輩下的火字輩,先於朱棣登基,是大明第二代皇帝,故此,「短命二郎」中又隱藏了朱允炆。阮小五的贊詩中,還有這樣一句:「拳打來,獅子心寒;腳踢處,蚖蛇喪膽」。

獅子,是「柿子」的諧音,柿子又稱朱果,暗喻《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所記載的「邾國」,也就是朱元璋家被周武王封在「邾」的先祖。朱元璋「封建諸子」播下瘟疫,建文削藩、燕王造反,「邾國」心寒。

燕王與建文帝爭奪皇位,「腳踢處,蚖蛇喪膽」,蚖蛇,即「龜殼花蛇」。龜,這個字已經解讀過多次,既是隱喻朱元璋之「圭」,又是暗喻燕王朱棣之「龜」,書中的「鬼」、「貴」等諧音字都是這兩代大明皇帝的象徵隱喻。同時,「蔡」、「時」也是龜,暗藏了大明遷都。蛇,即雪花大蛇,隱喻的是出生於蛇年大雪節的朱允炆。

蚖蛇之「蚖」又諧音「猿」,開篇詞中「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就是說的燕王奪位,「猿」指代建立於猴年的大明。上文所講到的「魚」諧音「禺」,禺,就是一種類猿的長尾猴。

阮小五出現在石碣村鎮上的獨木橋上,橋,即「木喬」,隱喻永樂遷都。橋,水梁也,《水滸傳》中無數次寫到的「橋」,就是大明太宗文皇帝遷都「梁山」。梁山就是北京之西的石景山,石景山之東便是大明新都,大明新都在梁山之東,這就是《水滸傳》中的「山東」。

南京在南,以朱雀為象徵,書中的張、柳、井等都是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北京在北,玄武、托塔天王、女宿等都是「北地」的寓意。所以,吳學究來到石碣村,是到了「北地」。

阮氏三雄的故事以阮小二出場開篇,以阮小五立於獨木橋邊聚齊,簡直就是靖難之役全過程的寫照。那麼,聚齊阮氏三雄,吳用又將如何說他們撞籌智取生辰綱,阮家三兄弟又將演繹什麼樣的真實故事呢?

欲知端的,且看下文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