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最冷門專業」的視頻,為何眾多網友催更丨睡前聊一會兒

人民日報評論 發佈 2024-01-30T23:02:17.584732+00:00

視頻中,她以風趣的獨白向大家科普「全網最冷門專業」,從甲骨文的來源,到甲骨文的釋讀,再到學甲骨文的用途,沒想到引發了網友對甲骨文的關注。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甲骨文方向畢業是種什麼樣的體驗?」近日,研究學習甲骨文方向的95後女生李瑩,因發視頻介紹自己的專業意外走紅。視頻中,她以風趣的獨白向大家科普「全網最冷門專業」,從甲骨文的來源,到甲骨文的釋讀,再到學甲骨文的用途,沒想到引發了網友對甲骨文的關注。不少人在線催更,希望通過學習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探究漢字生命的軌跡」。今天我們就從這兒聊起。

圖源極目新聞

其實,這並非甲骨文第一次走紅出圈。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為鼓勵甲骨文釋讀,以最高10萬元一字懸賞破譯人員。不過直到現在,僅有復旦大學學者蔣玉斌憑論文《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獲得最高獎金。這「一字十萬金」的「蠢」字也讓大眾了解到,甲骨文的破譯工作絕非一時一日之功。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共4000餘個,但取得學界共識的破譯字不過1/3。正如蔣玉斌所言:「沒能破譯的都是『硬骨頭』,大多既複雜,又不成文。」

甲骨文的發現,要追溯到120多年前。作為「中國近代史料的四大發現」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將中華文明的歷史向前推進上千年,其價值不可估量。清末,學者王懿榮從中藥材「龍骨」上偶然發現了甲骨文,引發了甲骨收藏、研究的熱潮。從此,「一片甲骨驚天下」——與當下大眾認知中的冷門絕學不同,在此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甲骨文材料的發掘、整理與著錄在國內外學術界中都是當之無愧的熱門「顯學」。在「甲骨四堂」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學者的不懈努力下,已被釋讀的甲骨文內容十分豐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對中國早期歷史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013年,甲骨文首次進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甲骨文重要的國際地位。但必須承認,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及大眾關注等方面來看,近年來甲骨學發展的確進入了一段較長的瓶頸期,有逐漸「冷門化」的趨勢。由於師資儲備不足、人才培養周期長、研究相對枯燥繁瑣、專業對口工作有限等,甲骨學漸漸陷入「用非所學、人才匱乏」的循環。「導師今年就要退休,如果學校一直招不到研究甲骨文的老師,這個專業方向只能暫停。」這句話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甲骨學科面臨的困境。

在短視頻平台上,看似冷僻枯燥的甲骨文要比在現實中更受歡迎。在李瑩的視頻中,網友們能夠輕鬆讀懂商王武丁寫給婦好的「甲骨文情書」,感受數千年前流淌於文字間的豐沛情感,也能更直觀地理解象形字「斗(鬥)」從甲骨文書寫到隸變、再到近代簡體字改革的漫長過程。有學計算機的網友看完視頻,設想能否用AI去破譯那些還沒有被認出來的甲骨文;還有一些家長留言,表示自己的孩子對甲骨文特別感興趣。知識分享與短視頻催生的化學反應,讓李瑩能夠以一種更易被人接受的方式傳播自己熱愛的文字,讓屏幕另一面的網友得以領略古老文明的獨特魅力。新技術、新平台的不斷發展,也讓人們看到激發「冷」專業背後「熱」魅力的更多路徑和可能。

在社交平台上,像李瑩這樣分享「冷門絕學」的博主不少。他們用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科普,讓高深的專業知識「輕量化」,讓前沿的學科熱點「大眾化」,更讓看似遠離實際生活的「冷門」變為引發許多人思考和共鳴的「熱門」。不過仍要看到,嚴肅的學術研究始終與熱鬧的推廣普及不同。數以千計的甲骨文中,並非每個字背後都藏著有趣的故事,研究甲骨文更多的是皓首窮經的嚴肅與艱辛,日復一日的漫長與枯燥,甚至還有「99%的無用功換來1%突破」的無奈。一個個有料有趣案例之外,相關研究者「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與堅守、「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嚴謹與毅力,更要被看到和珍視

甲骨文研究要走出瓶頸期,需要開拓前路,需要新鮮的材料,更需要源源不斷的後備人才。2020年底,「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正式啟動,依託強基計劃在14所「雙一流」高校進行古文字學專業試點招生,促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更多年輕力量的加入,甲骨文研究領域的故事中,不僅有「一個人、一間屋、一輩子」的默默堅守,還將有「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的人機協同,百年甲骨文研究必定迎來更多新氣象、更廣新空間

這正是:

冷門不冷,一片甲骨驚天下。

絕學未絕,生生不息字千秋。

(文丨曹怡晴)

| 薦書 |

★ ☆ ★

《與未來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未來談談心》,把睡前幾分鐘的談心,變成更為觸手可及的陪伴。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風尚、世態、青春、時代、人物、文化、生活、社會、新知等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我們在時間中跋涉,向著未來前行。面對過去,每個人都會有遺憾、懊悔、回憶;好在,每個人也都有未來,那裡有困惑、失落,更有收穫、希望。這本小書收錄的,是時間中的圈圈漣漪,是記憶中的種種際遇,希望它能讓我們在相連的悲歡中,「一起向未來」。雖然未來還不確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