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舒服的人際關係,要捨棄這三樣東西

菩提心覓 發佈 2024-01-31T00:50:19.712158+00:00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人類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類社會中的一份子,都無法脫離人群、社會獨自生存。而我們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正如《紅樓夢》所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際關係里充滿著考驗,人際關係里也皆是學問。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人類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類社會中的一份子,都無法脫離人群、社會獨自生存。

而我們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正如《紅樓夢》所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人際關係里充滿著考驗,人際關係里也皆是學問。

想要擁有讓人舒服的人際關係,有時候需要一些「捨棄」的智慧。

01

捨棄斤斤計較

《後漢書》有云: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一個人,只有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計較,才是最高明的處世方式。

而那些在小事上,太計較得失的人,格局都不太大。

河南的安陽,有一條「仁義巷」,它名字的由來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清嘉慶年間有一位內閣大學士叫郭朴,人稱「郭閣老」,他為官不徇私,不畏惡,為人正直豁達,名聲極佳。

仁義巷是郭朴的祖宅所在地,有一天郭朴收到了一封家書,原來是家裡人和鄰居為了爭一牆之地而鬧到了公堂,此次寫信來是為了讓他「撐腰」。

郭閣老馬上寫了一封回信,讓人帶了回去。妻子收到後連忙打開看,只見信中寫著四句詩:

千里修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郭夫人看罷書信,深深欽佩自己丈夫的度量,於是讓家裡人從自己宅院的一邊讓出三尺寬的地方給鄰居使用。

而鄰居看他們不僅不爭被自己多占的地方,反而讓出了三尺,深受感動,也隨即退後三尺。

後來這裡便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小巷,人們為了感念郭閣老的高風亮節,給此巷取名為「仁義巷」。

與人相處,切莫把利益看得太重,太計較一時的得失,有時候,得就是失,失就是得。

凡事要寬厚大度,目光長遠些,盡力於人方便,這是高明的處世方式。

02

捨棄好為人師

幾千年前的孟子就告訴我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意思是:人們的毛病,在於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

曾經有一位朋友,每次和她見面總是會被喋喋不休的「教導」,「你要穿那種樣子的衣服才好看」,「你要每天多喝牛奶才健康」,「你要多吃洋蔥能抗癌」......

雖然我也知道她是關心我,但心裡卻對這種「教導」很不以為然。

難道我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也不行嗎?難道不每天喝牛奶就不健康了嗎?

生活中,我發現那些凡是喜歡「教導」別人的,都是自認為是「成功人士」,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藐視別人,這其實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體現。

當然,若朋友觸犯「原則性問題」,比如吸毒、賭博、生活無度,你可以適當的規勸。

但也僅限於規勸,聽不聽還是人家自己的事。

至於「非原則性問題」,比如:吃什麼飯,穿什麼衣服,喝什麼茶,買什麼菜,那純粹是別人自己的事情,除非人家主動問你,否則你提都不要提。

記住,人際關係中,動不動就用過來人的經驗教導別人,是十分令人討厭的溝通方式。

而真正聰明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捨棄教導他人的欲望,尊重他人,欣賞他人,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

03

捨棄過分親近

《莊子·外篇·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清淡;小人之間的交往,像甜酒一樣甘濃。

一個真正的君子明白,即使與別人關係再好,也不能走的太近,觸犯他人的邊界。

無論這個人是你的父母、孩子、伴侶、親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都應該保持「邊界感」。

才女徐靜蕾,有個控制欲極強的父親,她所有的事情父親都要插手,所以她的童年過得很不開心。

小時候她有一個非常寶貝的貓咪,可是父親卻未經過她的同意,就把貓咪送去同事那裡,換來了一隻大白鵝。

而那隻大白鵝,最後的下場是被全家吃掉了。

後來等她自己有了房子之後,她就用一個房間來專門養貓,多達十幾隻。

徐靜蕾面對記者的時候說道:「家長太強勢,但我的心裡埋下了渴望自由的種子,所以我現在的生活很自由,甚至有些矯枉過正地要自由。」

對於夫妻或情侶之間也一樣,如果在對方面前肆無忌憚,從來不給對方空間,手機要查,工資要全交......肆意侵犯對方隱私。

那最終對方就會被壓得喘不過來氣,想要逃離了。

記住,與人交往,再親密,也要「熟不逾矩」,才能使人如沐春風,心情舒暢。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會發現與人最好的關係莫過於四個字:相處舒服。

當你能捨棄斤斤計較,捨棄好為人師,捨棄過於親近。

就會發現,你與周圍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融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