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班,終究為他們的「唯利是圖」付出了代價

兮說戲說 發佈 2024-01-31T01:58:48.034028+00:00

郭德綱帶領德雲社,橫掃各類綜藝,小劇場和大型專場不斷,無數德雲女孩爭相追捧。沈騰的開心麻花自然不用說,上春晚、拍電影,他本人也成為了百億票房保障。

近幾年,形形色色的喜劇團體遍地開花。

郭德綱帶領德雲社,橫掃各類綜藝,小劇場和大型專場不斷,無數德雲女孩爭相追捧。

沈騰的開心麻花自然不用說,上春晚、拍電影,他本人也成為了百億票房保障。

還有賈玲的大碗娛樂,李誕的笑果文化,以及高曉攀的嘻哈包袱鋪。

每個團體都各具特色,也有著自己的固定粉絲基礎。

甚至可以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來形容。

然而還有多少人記得,曾幾何時,名揚全國的喜劇團體裡,還有個陣容強大的趙家班。

巔峰時期的趙家班,霸屏各大衛視春晚,刷屏各台王牌綜藝,影視劇作品不斷。

其中最經典的《鄉村愛情》系列劇集,至今仍在年年熱播。


可是對比其他喜劇團體的盛況,趙家班如今已是日落西山,在口碑崩裂的下坡路上,一去不回頭。

除了仍然在更新的《鄉村愛情》系列劇,趙家班早已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現在提起趙家班,與其說是小品演員、二人轉演員團體,不如說是「主播」團。

鮮少有新作品的趙家班成員,一窩蜂地衝進直播間,用角色紅利賣慘,實現帶貨撈金的目的。

久而久之,不僅沒有觀眾買帳,就連趙家班的口碑也在不斷下滑。

漸漸地,趙家班在娛樂圈已經沒什麼立足之地。

如果說是喜劇市場飽和,那為何其他喜劇團體如日中天呢?

歸根結底,還是趙家班的老班主趙本山,把這些德不配位的徒弟們,捧得太高了。

二人轉作為傳統地方戲,在東北民間非常流行。

但這種流行,也是有局限的。

二人轉在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得以發揚光大,衍生了很多上得了台面的著名選段。

比如《包公段太后》、《二大媽探病》等等,這是能上得了大雅之堂演出的。

可除此之外,大部分二人轉表演,都是在農村鄉下,臨時搭台子賣藝。

想要快速逗笑幹了一天體力活的勞動人民,基層二人轉的台詞就變得非常接地氣。

說白了,就是非常三俗。

二人轉里的笑料,很多都是有顏色的葷笑話,其中也不乏粗口、爛梗。

作為草台班子逗笑觀眾的表演,二人轉的門檻也不高。

不需要文憑學歷,會唱會跳會背詞就行;也不需要顏值,反而越丑越有笑點。

因此很多二人轉演員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小學都沒畢業,因為家庭困窘,跟著戲班子邊學邊上台了。

也因二人轉內容比較三俗,演員的地位並不高,甚至是相當低的。

那時候二人轉的票價很便宜,演員收入僅能勉強餬口。

然而,東北後來出現一個牛人,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二人轉在東北,乃至全國的地位。

將這種在地方都上不了台面的表演形式,推向了全國甚至國外。

將這些苦出身的二人轉演員,包裝成了光鮮亮麗的大明星。

這個牛人,就是趙本山。

1957年出生於鐵嶺的趙本山,五歲時,母親因病去世。

兩年後,他父親逃離了這段貧苦的生活,從此杳無音訊。

七歲的趙本山就成了村裡的孤兒。

好在他有個盲人二叔,吹啦彈唱樣樣在行,村裡有演出時,還能勉強餬口。

二叔收留了他,一邊教他民樂器,一邊帶著他表演。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趙本山耳濡目染,不僅學會了二叔的本領,還看會了二人轉表演中的門道。

沒多久,趙本山就會不少小曲小調。

為了讓孩子吃飽飯,二叔乾脆帶著大侄子沿街賣唱。

小孩子唱跳,盲人配樂,這個組合倒也吸睛。叔侄倆就這樣,拿著賣唱的錢,填飽肚子。

直到趙本山17歲時,憑藉豐富的表演經驗,和一手的絕活,被村里文宣隊要走了。

從此趙本山一邊表演,一邊在生產隊務農,足以養活自己和二叔,叔侄倆這才告別了賣唱生涯。

1980年,23歲的趙本山,得到縣曲藝團的垂青。

草根出身的趙本山,表演非常接地氣,再加上從小跟二叔練得過硬的基本功,他很快就成了團里的明星。

三年後,趙本山憑藉《摔三弦》,在全省農村地方戲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

表演中,他飾演的盲人角色,活靈活現。這也是他在和二叔生活時,留心觀察模仿的緣故。

在這之後,趙本山在遼寧省小有名氣。

1987年,趙本山遇到了潘長江。

兩人都是小有名氣,也都發展到了瓶頸期,想要大紅大紫,還是有點困難。

好在兩個人都挺勵志的,在一起切磋打磨,真就創作出了一部爆款作品,《瞎子觀燈》。

這部作品有多紅呢,一天他倆就要演兩三場,每場不僅坐票賣空,就連站票都搶瘋了。

趙本山和潘長江,徹底揚名東三省,巡演到哪裡,都是萬人空巷的盛況。

這一年,姜昆也來到東北演出。

平時演出中,姜昆脫口而出的包袱,總能引得哄堂大笑掌聲不斷,結果這次卻碰了釘子。

觀眾不僅不笑不買帳,還嘲諷說節目不如趙本山的。

姜昆好奇地去看趙本山演出,自己也被逗笑了。回到北京,姜昆把趙本山推薦給更多的人。

1990年,趙本山站在春晚舞台上。

他飾演一個喪偶中年小人物的形象,接地氣的搞笑台詞,窘迫又逼真的神情和,讓趙本山迅速被全國觀眾記住。

從此之後,趙本山成了央視春晚的小品王。

在趙本山小品表演期間,觀眾們放下年夜飯,放下餃子面,放下麻將牌和酒杯,全家幾代人圍著電視機只為看趙本山。

趙本山先後搭檔過宋丹丹、高秀敏、范偉等,貢獻出一個又一個經典作品。

和現在春晚語言類節目不同,現在的節目,多數是在台詞中盤點全年熱詞、熱梗。

當年在趙本山的小品台詞,可是直接引領接下來一年的金句的。

沒病走兩步,要啥自行車,不差錢兒等等,數不勝數,很多熱梗一直火到現在。

趙本山事業頂峰這些年,他拍電視劇、拍電影,合作張藝謀、董潔,拿下華表獎,入圍金馬獎。

風光無限的趙本山,也的確沒忘本。

他大力宣傳鐵嶺開原老家,在那裡拍攝《鄉愛》系列電視劇,將那裡打造成旅遊勝地「象牙山」。

同時,他也開始招生收徒,在東三省範圍內,選擇有潛力的二人轉演員,招入他旗下的劉老根大舞台。

在東北遼闊的黑土地,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台如雨後春筍,遍布各地。

豪華氣派的門面,富麗堂皇的裝修,儘量避免惡俗的表演,讓二人轉在東北有了全新的面貌。

2009年,趙本山舉辦了盛大的拜師儀式,正式招收徒弟,並成立了本山傳媒。

當時遼吉黑三省衛視,都有本山傳媒的專屬節目。

趙本山的徒弟們,不僅亮相在電視台節目中,更得到機會出演《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三個系列的電視劇。

可以說,趙家班的徒弟們,借著師父趙本山的東風,走上了全新的人生之路。

曾經的他們,輟學學藝,吃了上頓沒下頓,就連相親,也會因為是二人轉演員而備受歧視。

從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地方戲演員,到風光無限拍戲做節目,這樣的轉變,堪稱逆襲。

也是2009年,趙本山帶著徒弟小瀋陽、丫蛋,走上了春晚舞台。

十幾分鐘的小品,引發全國觀眾的爆笑。

人們記住了這個蘇格蘭風情的小瀋陽,這也是趙家班第一個大火起來的徒弟。

不過從這時開始,趙家班的成員們,就有了不同的想法。

像是王小利、劉小光,他們只有「劉能」、「趙四」的角色光環,春晚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

可是論拜師時間和專業程度,他倆自認為完爆小瀋陽。

那時候,很多徒弟和他倆一樣,開始質疑師父偏心,沒帶他們上春晚。

而上了春晚的小瀋陽,又被師父「冷落」。

趙本上不希望小瀋陽過度曝光,突如其來的爆火,卻沒有過硬的作品加持,趙本山擔心這種名氣會是曇花一現。

沒上春晚的徒弟,質疑師父偏心;上了春晚的徒弟,生氣被師父冷落。

懷揣各自小心思的徒弟們,開始朝著不同方向發展。

小瀋陽私自走穴大量接商演,其他師兄弟也開始有樣學樣。

同時,趙家班裡還有個惡習廣為流傳:成名換媳婦。

雖然趙本山明令禁止徒弟離婚,但這條規矩形同虛設。

劉小光、王小利、宋小寶、唐鑒軍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趙家班成員,無一例外,全都經歷過離婚再娶。

仿佛成名後棄糟糠,才是趙家班不成文的規矩。

也正因如此,趙家班的口碑,第一次斷崖式下滑。

趙家班成員眾多,多數都是草根出身,水平參差不齊,在公司里得到重用的程度也不同。

而這些徒弟們,不想著提升自己能力,反而衍生了攀比之心。

看著小瀋陽出名買豪宅,大家也要換大房子。

看著唐鑒軍盆滿缽滿買飛機出行,大家也要買豪車。

長此以往,徒弟們漸漸忘了,現在的生活和過去,已是天壤之別。

他們眼中看到的,永遠只有比上不足的奢靡生活。

於是,胖丫在直播間裡銷售偽劣減肥藥,被查處後,鋃鐺入獄。

霍雲龍在直播間裡哭訴,本山傳媒拖欠工資,害他還不上每月8000元的房貸。

這就有粉絲跳出來質問了,月供8000的房子,那得是什麼樣的豪宅啊?

霍雲龍成名後離婚再娶,然而能力不足的他,星途有限,二婚妻子見押錯了寶,便扔下他和孩子離去。

然而輝煌時期的霍雲龍,豪擲千金買豪宅時,棄糟糠娶嬌妻時,他可從未想過,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負擔這樣的生活。

黃粱一夢破碎後,轉過頭來罵師父,這和吃飽了罵廚子有和區別呢?

同樣罵師父的,還有趙本山的女徒弟嬌嬌。

在本山傳媒出了名後,嬌嬌嫁給了有錢人。

因為看中本山傳媒的金字招牌,嬌嬌的老公投資千萬,加盟劉老根大舞台。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個道理婦孺皆知。

嬌嬌老公的投資,最後虧得血本無歸。投資失敗後,老公一氣之下和嬌嬌離了婚。

嬌嬌將投資和婚姻失敗的原因,全都歸結到師父趙本山身上。

她頻頻在網上開直播,痛罵師父趙本山,破壞她婚姻,欠她千萬投資款。

一開始的確有粉絲買帳,幫她指責師父不對。可時間久了,粉絲冷靜下來,也想通了。

生意虧本的話,趙本山作為主要出資的一方,豈不是虧得更多。

而且嬌嬌的老公,作為商界富豪,連投資的風險都承擔不了,還要和妻子離婚泄憤,這顯然也不是正常商人所為。

箇中原因外人不得而知,但自己日子過得不好,就開直播罵師父,這操作是不是有點眼熟。

這就很像郭德綱曾說過的一句話,「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

嬌嬌和霍雲龍的謎之操作,無非就是靠罵趙本山,賣慘博同情,引流量帶貨。

可是,他們動輒8000的月供,上千萬的投資,又怎能引起月薪3000的粉絲共情呢?

再看看其他趙家班成員在幹什麼。

劉小光睡粉、酒駕,被官媒點名批評。

王小寶無牌駕駛,追尾後當街毆打司機。

唐鑒軍開著飛機、駕著豪車,四處炫富。

王小利台上忘詞,台下不顧公司規則,直播帶貨,一度被踢出《鄉愛》。

到了後來,趙家班集體直播,各自帶貨哭窮,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

不難看出,趙家班的徒弟們,要麼因沒賺到預期中的「大錢」,而罵師父;要麼盆滿缽滿,四處耀武揚威;要麼貪心不足,直播帶貨。

說到底,就是沒有一個在本職工作上潛心發展的。

近些年來,除了播出十幾部的《鄉愛》,趙家班幾乎沒有新作品。

偶爾參加喜劇類節目,也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公式化小品,看得觀眾審美疲勞。

唯利是圖的趙家班成員,沉迷於酒色財氣,錯把平台當本事,一心只想著賺快錢。

趙本山用盡畢生的努力,為二人轉演員們創建了平台,提升了二人轉的地位,也改變了徒弟們的人生。

然而趙家班的徒弟們,卻在這個穩健的大平台中,漸漸喪失了鬥志。

在他們的眼中,只有鈔票,沒有作品。

在他們的心裡,只有老鐵,沒有師父。

其他喜劇團體,有梗有料有包袱,要才華有才華,要底蘊有底蘊。

而趙家班不僅沒有新鮮血液注入,也沒有能打的新作品面世。

全靠幾個老演員,在《鄉愛》裡「啃老」。

不知道《鄉愛》還能播多少季,也不知道唯利是圖的趙家班,還能走多遠。

老話說學藝先學德,這是沒錯的。

面對名利,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德行,註定只能是曇花一現的黃粱美夢。

盤踞在本山傳媒,靠著趙家班的資歷,蠶食趙本山的名氣,這樣的星途,離盡頭恐怕也不遠了。

靠著炒冷飯、直播間賣慘等行為,唯利是圖的趙家班,終究只能成為時代的眼淚,被人遺忘、唾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