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觀卦:中正以觀天下

甄儀風水堪輿 發佈 2024-01-31T03:43:47.460341+00:00

祭祀開始時洗淨雙手,還未到進獻祭品的階段,心中誠信已經莊嚴地表現出來。《序卦》說:「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風地觀


【原文】觀。盥而不薦,有孚顒(yu,yong仰望)若。

【譯文】觀卦。祭祀開始時洗淨雙手,還未到進獻祭品的階段,心中誠信已經莊嚴地表現出來。

【解讀】

1、觀卦是下坤上巽,亦即「風地觀」。《序卦》說:「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前面的臨卦有「大」之意,「大」則可「觀」。聖人有仰觀俯察而領悟天之道,再依此安排人之道,正是《易經》的基本觀念。

2、古代祭祀的儀式十分複雜。祭祀之前必須齋戒沐浴。祭祀之時,首先洗淨雙手,成為「盥guàn」,此時態度恭敬肅穆。接著是「灌」禮,澆酒於茅草上,象徵請神享用。然後進入繁複的「薦」禮,進獻腥的與熟的犧牲。古人相信祭祀是與神明來往,應以虔誠心意為重,而不必過度強調牲品,所以說「盥而不薦」。《易經》在萃卦(澤地萃,第四十五卦)、升卦(地風升,第四十六卦)、既濟卦(水火既濟,第六十三卦)皆顯示了類似的思想。

3、「孚」為誠信,「顒若」是莊嚴肅穆的樣子。

【原文】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譯文】《彖傳》說:偉大的德行展現在上位,教化柔順而順利,能夠居中守正來觀察天下的人,這就是觀卦。祭祀開始時洗淨雙手,還未到進獻祭品的階段,心中誠信已經莊嚴地表現出來,百姓仰觀時就受到教化了。觀察天地神妙的法則,就知道四季的運行沒有偏差。聖人依循這種神妙的法則來設立教化,天下的人都順服了。

【解讀】

1、觀卦的主要是九五,它以陽爻處於全卦尊位,有如天子為萬民所瞻仰。本卦下坤上巽,坤為地,為柔順,巽為風,為順利,百姓柔順而服從,天子施政順利無比。九五、上九為天位,底下四爻為人位與地位。陽爻居天位,九五即中且正,以此「觀天下」。

2、天子主祭時的虔誠表現,是臣民在仰觀時就受到教化了。這時感動人心的不是極品的豐厚,而是心意的真誠。

3、「天之神道「,是指天地的神妙法則,由此可知四季運行中規中矩而恰到好處。」神「是形容詞,因為對人而言太神妙了。聖人根據神妙的天道來設立教化,使百姓生活合乎人道的原則,百姓自然心悅誠服。

【原文】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譯文】 《象傳》說:風吹行在大地上,這就是觀卦。古代帝王由此領悟,要巡視四方,觀察民情,設立教化。

【解讀】

1、觀卦有下坤上巽組成,巽為風,坤為地,合之為「風行地上」。風吹拂過大地,有如遊歷周覽,對天下萬物無不之情。風又是最有影響力的,可用以比喻政令教化。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

2、先王「省方」,是為了觀民和設教,了解民俗民情,設定政教制度。

【原文】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譯文】

初六:像孩童那樣觀看,小人沒有災難,君子就有困難。

《象傳》說:初六。像孩童那樣觀看,是小人的作風。

【解讀】

1、初六距九五最遠,又是陰爻,有如淳樸百姓,像小孩一樣看問題。他對國家的德政教化並不了解,算是情有可原,所以「無咎」。但是,君子或有官位或有德行,若是「童觀」,就將陷於困境了。

2、觀卦(風地觀)有如艮卦(單)的放大,艮為少男。初六居最下位,具體表現了無知孩童的心態,正是「小人道也」。

【原文】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譯文】

六二:從門縫向外觀看,適宜女子正固。

《象傳》說:從門縫向外觀看,雖然女子可以正固,但對君子則應覺得羞愧。

【解讀】

1、觀卦為放大的艮卦,艮為門闕(宮門前的樓牌)。下卦坤為女。有如女子由門內向外觀看,所見難免局限而偏差。古代女子受的教育有限,又很少到戶外走動,對國家政教所知不多,實為無奈之事。

2、六二以陰爻居柔位,又有九五正應,所以「利女貞」。至於「亦可丑也」,「亦」是乃,所指為君子。君子「童觀」則「吝」,「窺觀」則「可丑」,亦即不可忽略更高的自我要求。

【原文】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譯文】

六三:觀察我的生民,再決定該進或該退。

《象傳》說:觀察我的生民再決定該進或該退,並未偏離正途。

【解讀】

1、六三是下卦坤中,坤為眾,它又上接巽卦,巽為進退,所以要觀察民眾的作為,再決定自己的進退。

2、三、四是人位,六三為臣,又是陰爻居剛位,很難有什麼作為,所以有「進退」的考慮。不過,它的考慮配合身份,又有上九正應,所以是「未施道也」。

【原文】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譯文】

六四:觀察國家的政教光輝,適宜從政追隨君王。

《象傳》說:觀察國家的政教光輝,是要往上追隨君王。

【解讀】

1、六四已經進入上卦,又以陰爻居柔位,並且上承九五君位,所觀察的是國家的整體發展,對於政教光輝深有所知。

2、「尚」,是上。「賓」,是客,古代為官有如應邀的賓客。程頤說:「古者有賢德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士之仕進於王朝,則謂之賓。」六四在巽卦中,巽為「近利市三倍」,它之追隨九五是極其自然的。

【原文】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譯文】

九五:觀察我的生民,君子沒有災難。

《象傳》說:觀察我的生民,就是觀察我的百姓。

【解讀】

1、九五居中守正,以天子的身份觀察生民,再設立合適的政教制度來造福他們。這是他的本分與職責,做到了才可以「無咎」,所以不說「吉無不利」之類的美言。

2、九五下有四爻擁戴,正如天子受到百姓的支持。天子若想了解自己的德行表現,或者自己是否「大觀在上」,最好的辦法就是觀察百姓的苦樂。

【原文】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譯文】

上九:觀察他的生民,君子沒有災難。

《象傳》說:觀察他的生民,是因為心意不得安定。

【解讀】

1、上九居高而無權無位,只能觀察九五的生民,所以說他「觀其民」。觀卦二陽爻在上,上九能觀,就算盡責了,所以「無咎」。

2、觀爻四陰爻在下,再往上推升就成了剝卦(山地剝,第二十三卦)。上九處在即將消退的位置,還在「觀其生」,實是因為「志未平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