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人口流失出生低迷,能不能逆轉?

渝川讀書 發佈 2024-01-31T05:45:36.511310+00:00

目前,東北三省2022年人口數據已全部出爐,去年常住人口共減少86.08萬人。其中,黑龍江常住人口2022年底為3099萬人,比上年減少26萬人。遼寧常住人口4197萬人,減少32.4萬人。吉林常住人口為2375.37萬人,減少了27.68萬人。

目前,東北三省2022年人口數據已全部出爐,去年常住人口共減少86.08萬人。其中,黑龍江常住人口2022年底為3099萬人,比上年減少26萬人。遼寧常住人口4197萬人,減少32.4萬人。吉林常住人口為2375.37萬人,減少了27.68萬人。

專家分析認為,近年來東北經濟下行壓力大,就業機會少,部分年輕人口外流,影響了出生率。另一方面,東北城鎮化和工業化早,很多就業人員在國企、行政計劃單位,體制內的人員占比較大,過去計劃生育執行得比較嚴格,這批獨生子女進入婚育階段後,出生率也比較低。(第一財經4月3日報導)

嚴格來講,東三省人口增長乏力、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已經不算是一個「新聞」。大抵的成因,專家知道,老百姓也知道,當然,哪些因素產生的影響比較大,又有哪些因素其實與人口負增長不存在因果聯繫,只是湊巧挨在一塊兒,大家有爭論。

比如,有的人主張,東北相較於南方真是太冷了,所以企業也好,人才也好,資本也好,不太願意北上受那個凍。這種說法看上去有點道理,其實完全不能成立。但有些東北朋友有點太急,非要拿20世紀50-80年代的歷史來說事,殊不知那正好掉入質疑者的陷阱,因為人家本就沒否認那40年的成績,甚至用那40年來反襯後來的30年,證明寒冷不利於經濟發展。

這個說法對不對呢?其實美國以及歐洲就可以很好地證明,溫帶偏北地區甚至是寒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一般比溫帶偏南以及熱帶地區要高。跟紐約相同緯度的中國城市是丹東、營口、葫蘆島、秦皇島、北京、呼和浩特、瀋陽;跟倫敦相同緯度的中國地區,是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比哈爾濱市靠北多了。為啥銀行家偏偏要去華爾街和金融城受那個凍?

東北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進程起步較早,這本身就必然意味著生育率會下降,而計劃生育政策在幾十年裡的嚴格執行,加劇了這一點。但即便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加持」,東北人口生育率也難以在城市化、工業化率較高的狀態下維持高位,卻不至於滑落成今天的狀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計劃生育政策過去執行越嚴格的地區,包括但不限於東北,就越有必要推行補償性的政策安排,要從激勵和保障一孩做起,不要動不動就給人家畫大餅,非要二孩、三孩才給獎勵。

還有個重大因素,那就是東北的人口流失。同時參照第七次以及之前的第六次、第五次、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不容否認的現實是,東北人口淨流出態勢明顯。黑龍江省淨流出人口在2010年已經達到了204.7萬人,2020年為310萬人;而吉林省淨流出人口在2010年也達到了91.6萬人,2020年為141萬人。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侯建明所著的《中國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及其影響研究:以吉林省為例》一書還注意到,以吉林省為例,東北地區流出人口以中青年、高學歷為主,流出人口還包括較多的在婚人口,意味著流出是舉家流動,返鄉可能性很低。

產生人口流失,有著很複雜的因素,但歸結起來無非是流入地的機會、環境相較更好(如前述,存在氣候的影響,但那不是主因),以及流出地的機會、環境出現了問題。一方面因素在於,東北地區城鎮化和工業化早,機關事業單位、國企較多,體制內文化影響很大,這也是眾人皆知的。這方面因素所產生的阻礙影響有多大,以至於一些東北年輕人要毅然決然地離開,需要比較誠懇地進行測量。


但必須指出的是,社會文化並不是不能改變。英籍韓裔發展經濟學泰斗、倫敦大學教授張夏准在《富國的偽善:自由貿易的迷思與資本主義秘史》書中就曾指出,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日本的工人給歐美國家專家的印象是非常容易滿足且懶惰,沒有時間觀念;在19世紀,英國人形容德國人「又笨又乏味」、「德國人從來不會抓緊時間」、「把工作當作尋開心,也只有開心時才工作」,德國人在當時被認為過於個人主義而不能相互合作,不誠實,過於情緒化。

改變的方式、方法,其實就是筆者之前在給《中國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及其影響研究:以吉林省為例》一書的書評中提到的,「要從根本上解決東北地區人口流失,破解少子老齡化趨勢的各項問題,其實最根本的還是要把握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趨勢,也就是首先要從改善東北地區特大城市、大城市發展水平起步」。

「從國際上來看,工業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都呈現出產業、資本、人口向著中心城市聚集,推動更高水平的規模經濟發展的趨勢」。而我國國內,2010年以前,武漢、重慶、成都、西安等地還沒有迎來爆發式增長,川渝鄂湘豫陝等省份的人口仍在大量流向東南沿海地區以及北京市。而在2010年尤其是2013年以來,國家正是大力發展了中西部的主要經濟中心城市,加快扶持發展城市群,從而很好地凝聚了所在省份的勞動人口,上述城市從「六普」到「七普」人口大幅增長,也很好地抑制了所在省份的外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