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們,就這樣一步一步取代了「張藝謀們」

令狐伯光 發佈 2024-01-31T06:15:19.686228+00:00

3月底,還有4月初的時候,又一波新電影上映了,我們先排除在國內上映的外國電影,剩下上映的國產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都是內地新導演的作品。

文|令狐伯光

3月底,還有4月初的時候,又一波新電影上映了,我們先排除在國內上映的外國電影,剩下上映的國產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都是內地新導演的作品。

《了不起的夜晚》馬凱是89年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孔大山和他同一年,而《忠犬八公》的導演徐昂年紀大些為77年的,這個還可以加上之前《不止不休》的王晶,還有《保你平安》的80後導演大鵬。

當然,這些電影質量有好有壞,口碑也有起有落,但是其中有一部還是非常值得說道一下。那就是《宇宙探索編輯部》。因為大家都知道這部片子的監製是《流浪地球2》的郭帆,現在電影豆瓣評分8.5,可以說是2023年以來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

這部片子雖然票房一般,預測最終票房還不到5000萬。但是我認為它的出現非常重要,因為這標誌著在《流浪地球2》對於「張藝謀們」接過商業大片的大旗過後,現在也要接過文藝片的班了。

《流浪地球2》對於中國重工業大片的突破,引領已經是公認的事情了,甚至都受到官方的認可。如果孔大山等新生代導演在文藝片上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那麼就真正完成了對於「張藝謀們」的取代了。

從《英雄》到《流浪地球》,從第五代到「無代」?中國電影變天了

中國商業大片還是要從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算起,因為之前內地電影,也就是張藝謀代表的第五代大導演的電影都是文藝片,《英雄》是公認的開啟中國商業大片時代的電影。

隨後張藝謀的「武俠三部曲」一直到2012年的《金陵十三釵》都是引領中國商業大片的電影。直到2016年中美合拍片《長城》失敗,2017年吳京的《戰狼2》創造神話,這是新時代中國商業大片分水嶺的標誌。

後面的《紅海行動》,再到2019年的《流浪地球》都只是推動,這是什麼意思呢?

大概就是《長城》之前張藝謀電影仍然是中國市場最頂級的商業大片。但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戰狼2》後就不是張藝謀電影占據主流(馮小剛,陳凱歌也一樣)。我們都知道《戰狼2》等片已經取代張藝謀大片的市場地位,但仍然覺得各方面差了點,還沒有到分水嶺的地步。

後來的《長津湖》系列本來有機會,但電影是兩岸三地大導演合作也沒有做到。直到2023年《流浪地球2》的出現,已經公認是新時代中國商業大片的分水嶺。一如當年《英雄》開啟中國商業大片時代一樣。

那麼,張藝謀們在商業大片是如何輸給吳京,還有郭帆們的呢。

第五代導演因為生活年代的關係,他們的本質是解構文化,解構宏大敘事,通過遠離廟堂、邊緣化的小人物來反映宏大敘事的缺陷。其優秀就是反映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民族敘事,文化變遷等等。

局限性也就在於小人物的無力,以這種無力感來推動一種憤怒,與之相對應的是第六代導演的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的小人物電影正好也出現了。

香港喜劇電影周星馳特有的無厘頭喜劇,其實也是小人物電影。但周星馳電影小人物身上還保有向上的能量,還能在平凡困苦中自我逗樂,讓人能看到自己影子的同時,還能繼續堅持樂觀生活,也是很多年輕人喜歡看的原因。

第五代導演在解構中始終走不出自我解放的終局,需要從自我反思的角度來收尾,最終走向了小人物解構歷史,解構民族的路子。

你看《滿江紅》好像也是這個表達,他們對於影視工業的理解和做法也和郭帆不同。

所以,他們最終拍不出《流浪地球》這樣的重工業科幻大片的,甚至《戰狼2》也拍不出來。張藝謀還沒有拍過明顯主旋律的電影,陳凱歌新片《偉大的勝利》還沒有上映,質量如何有待觀察。

如果質量也像《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的話,只怕結果仍然不會太好。因為宏觀敘事的重工業戰爭大片,真的和他們的敘事,表達天然相悖。可能到時票房仍然不錯,但是口碑和評價會進一步降低。

說真的,我個人真不想看到內地上一代大導演,還有香港大導演拍主旋律大片了。

前半生輝煌,後半生爭議不斷?第五代導演如何「落後時代」

「陳凱歌早年說過,當時能拍好《霸王別姬》,是因為自己特別理解一個人和社會格格不入的那種狀態——做藝術的人不能太順,什麼都心滿意足,成為滿面紅光的上等人的時候,往往就什麼都不能做了。」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時代局限和烙印,時代給了機會火了一把,但做不到不斷地自我否定,就做不到不斷地新生,就早晚會被時代否定,就只能和捧他們場的那伙人一起老去。

這些導演當然也牛過,《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紅高粱》等無疑是華語影史經典。網上共識是張藝謀只是個攝影師,全靠當時優秀原著撐著。那你也解釋不了一個優秀攝影師,竟能拍十部左右影史經典。

這三四十年中國導演都不如,你們這是貶低張藝謀,還是在誇獎張藝謀?

不過,張藝謀等五代導演拍前者時恣意縱橫天賜靈光,到了新時代就懵逼找不著北了。我感覺第五代導演是時代擊中他們閃了幾下,想要把握但又沒能超越自己,所以也就那幾下了,也不容易吧。

第五代導演,早期作品都是主打反思的,作品風格大多沉悶壓抑,在這之下又飽含深情,有熾烈的情感。通俗點講,雖然在講故事的方法等各方面依舊淺顯,但情感真摯。外加上那年代作家編劇厲害,演員也是高質量,相輔相成下成為影史經典。

2000年時代第五代導演還是引領時代的,2010年後就跟不上時代了,卻又被他們之前的時代拋棄,過度追求創新,導致作品有些不倫不類。馮小剛,陳凱歌有點過度娛樂化,姜文很文藝,但也只有《讓子彈飛》一個神作。

張藝謀怎麼說呢......國師的實力和作品得認,但是對於他沒啥期待了。還是那句話,他那個年代的大導演拍不出《流浪地球》,甚至拍不出《戰狼2》。

商業大片後,文藝片的挑戰者也來了?「張藝謀們」危險了

孔大山們能挑戰張藝謀們電影大師的地位嗎?這個很難說,因為他們的歷史地位太高,對於中國電影藝術的奠定也是事實。

我預測,這部電影和《流浪地球2》一起成為2023年中國電影十佳之一,又由於對於中國軟科幻的突破,未來提到中國科幻電影必提《流浪地球》,也離不開《宇宙探索編輯部》,但它能否成為中國影史經典,我認為還是差了點。

不過,《宇宙探索編輯部》這樣的新時代文藝片,張藝謀們也拍不出來。

這部片子現在討論最多的是科幻,還有表達上的存在主義。那個毒蘑菇暗示後續所謂的發現外星人不過是幻覺,男主角唐志軍從始至終都沒有找到他要的答案。他不過是用一場編織很好的夢去欺騙自己,讓自己放下終其一生追求的夢想,選擇接受現實。

片子前段唐志軍在面對糟糕的物質條件,一次次自我洗腦說「人類只需要維繫生存的基本食物,其餘都是浪費」,來去逃避自己在現實中的無能。

人越是在意什麼,就越是強調自己不在乎。隨著年齡增大,老了的唐志軍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也慢慢產生了猶豫。最後找到外星人的幻覺,看似是夢想最終得以實現,但其實是主角為了選擇現實,而強行給自己編織的一場夢。

最後他到底是他吃了毒蘑菇的夢境?還是孫一通真正是外星人,或者被外星人接走?亦或者其它的表達也好,至少電影情感給我們的是和解,自己與自己的和解,現實與夢想的和解,關注當下的生活。

這個表達是張藝謀們拍不出來的,第六代大導演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跑得就更偏。

去年那部下架的《隱入塵煙》,導演就深受第六代的現實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影響。整部電影都在講生活在變好,結局突然給你引導到現實導致的巨大悲劇,讓觀眾覺得生命沒有意義上面,這太虛無了。

新時代的文藝片導演,《路邊野餐》畢贛,《春江水暖》顧曉剛,《永安鎮故事集》魏書鈞,《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徐磊,包括《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孔大山。

這些導演都沒有這個表達,而他們已經成為新生代中國文藝片導演領軍者。

第五代,第六代,卻沒有第七代?也該輪到中國新生代導演了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件事情沒有了,那就是三四十年過去了,我們談到中國電影還在說第五代導演,第六代導演都沒有多少人討論。主要原因是第六代商業化不足(目前只有管虎,寧浩最成功)。

第五代再怎麼拉,最起碼也算是與時俱進的。當然也只有一個張藝謀,陳凱歌與馮小剛早拉了,田壯壯和姜文也不算主流。

第六代導演這一批當年是最迎合西方價值觀的,專攻老破小苦的文藝片,所謂的描述底層苦難。但老百姓就是不愛看。以前有個說法,文娛圈是間房子,第四代進了房子關了門,第五代破窗而入,第六代揭開房頂跳了進去。

第六代過後,中國導演沒有第七代的說法了,因為以後導演不再受限於老的圈子,他們不需要擠在那破房子裡面,在邊上建起了更多房子。無可否認,這些第大導演誕生固然有他們的歷史背景,但如今新時代的中國不太需要第五代大導演,甚至是第六代大導演了!

我認為現在大家批評他們是中國電影的毒瘤有點太過,但他們守舊固化,審美和影視工業跟不上,內核表達早就跟不上時代,他們卻還占據中國電影方方面面的資源,中國電影怎麼會好?

《宇宙探索編輯部》可能成不了新時代中國影史經典,但我們需要孔大山這樣的新生代導演,也需要更多《宇宙探索編輯部》這樣的電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