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的《明天會更好》原版較壓抑,改版後卻成了他最討厭的歌曲

悠長假期1996 發佈 2024-02-26T11:56:58.454100+00:00

大眾熟知的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想不到還有這樣一個故事:1985年,為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周年和呼應1986年的世界和平年,音樂界人士想仿照美國群星為賑濟衣索比亞大饑荒而聯唱的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來創作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在這個前提下,羅大佑答應朋友的請求,創作了《明天會更好》。

大眾熟知的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想不到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1985年,為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周年和呼應1986年的世界和平年,音樂界人士想仿照美國群星為賑濟衣索比亞大饑荒而聯唱的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來創作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在這個前提下,羅大佑答應朋友的請求,創作了《明天會更好》。

不過這首歌的發行錯過紀念時間,加上原版歌詞過於灰暗,不夠積極陽光,和主題不太相符,最後經過張大春、李壽全、邱復生、徐乃勝、張艾嘉、詹宏志六人通力協作,改掉裡面一大半詞句後,才有了如今陽光積極、朝氣蓬勃的傳世版本。

《明天會更好》由60位華語歌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打破了簽約公司限制共同錄製,是全球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之一,被一代又一代傳唱,經久不衰。


1985年年底,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被迫與政治扯上關係,有民眾和朋友開始批判羅大佑為政治寫歌,羅大佑覺得自己被利用,一氣之下離開台灣樂壇,飛往美國。

羅大佑後來發文表示,他所寫過的歌曲中,最討厭就是這首歌。

不過再後來,羅大佑在2018年參加綜藝時提起《明天會更好》時,已經少了很多以往的憤怒和厭惡。


兩個版本相比,其實改版後的《明天會更好》更好一些,從原版的批判態度改為對未來的期盼心態,讓人感覺非常力量。尤其「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簡直就是絕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