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就做家庭主婦,錯了嗎?」| 婚姻改變命運,人生最大的騙局

壹心理 發佈 2024-02-26T12:07:05.202777+00:00

假如讓你大學畢業就嫁給富豪做家庭主婦,你願意嗎?前段時間,一則帖子衝上微博熱搜,引發激烈討論。「你能接受資助8年的女生做家庭主婦嗎?」

林音lili | 作者

Keane、笛子 | 編輯

網絡 | 圖源


假如讓你大學畢業就嫁給富豪做家庭主婦,你願意嗎?


前段時間,一則帖子衝上微博熱搜,引發激烈討論。


「你能接受資助8年的女生做家庭主婦嗎?」

博主自述,自己資助了一名家境貧寒的農村女孩讀書,整整8年。


但大學畢業後,她沒去工作,而是打算嫁給一個大她13歲、經濟富裕的人,當家庭主婦。


因為她覺得:「作為女生,這是我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


資助人尊重女孩的決定,只是感到失望。


她資助女孩讀書,本是為了讓她有更多選擇,自立自強。


即使結婚,也是出於自主。


但資助人母親對她說的一句話卻很扎心:「這姑娘比你聰明。」


「女生要那麼拼幹什麼,反正最後都要結婚生子,不如趁年輕,找個條件好的嫁了。」


有不少人認同這個想法。


個人選擇無需指摘。


但你有沒有發現,這種觀念背後隱藏著一個更需要關注的問題:


主流的價值觀似乎默認了,女性的最終歸宿是結婚生子,女性的價值,只能通過婚育來實現。


當你沒有在適齡選擇這個歸宿,就會遭受極大的社會壓力和異樣眼光。


女性一直處在一個被選擇的位置,被規定、被期待成為一些角色:一個好母親,好妻子,好女兒....


而不是她們自己。


如此,便把女性的價值框定在了婚姻和情感的私人領域,潛移默化地限制和影響了其人生選擇和自我發展。


這種對於女性的規訓,從小到大,無處不在。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如何打破女性規訓。


△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2022年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女生太優秀

是一種「罪」

對女性最常見的規訓之一是:「你是女生,你不用太優秀。」


我的一位好友k,就面臨著傳統性別角色和自我發展之間的衝突。


年近30,她想在專業上更精進,發展自己的事業,於是決心考研。


雖是公認難考的專業,她還是成功上岸某名校。


但家人聽到後,非但沒有祝賀,還勸她放棄入學:


「找個條件好的嫁了,不也能過想要的生活嗎,非得自己遭罪。」


「女生賺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婚姻幸福才是一個女人真正的幸福。」


叔叔知道後,更是怒罵:


「讀書讀傻了?你已經30了,還不結婚,再過幾年更沒人要了。」


但即使父母以斷絕關係威脅,k還是一意孤行。


「別xx,你就嫁不出去了」類似的話,大部分女生在長大過程中都聽過。


一個滑稽又殘忍的現實是,在相親市場,女性的高學歷會「勸退」很多人。


讀到博士,本是讓家庭驕傲的事。


但換成女性,就是無人問津的「滅絕師太」。


擁有事業和職場實力,本值得敬佩。


但到了相親對象眼裡就是女強人,不好掌控。


在日本,有一種說法:沒有人願意娶一個東大(東京大學)女子。


與人交往時,她們甚至會刻意迴避學歷,有些話題明明懂,卻要裝傻。


而東大男生就有太多選擇。


△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2019年開學典禮演講

在很多人眼裡,不利於結婚生育的事,都不好。


仿佛女孩多年所受的教育,只是為婚育服務。


「年輕和漂亮,才是女性最大的資本」,背後是對女性價值的極端物化。


回想一個女孩長大的過程,似乎總有一個被人設計好的、完美的「套子」。


你符合這個套子,能套進去,你就是好的。


你不符合,有自己的形狀,想衝出去,你就是不好的,會被懲戒和規範。


甚至,你的優勢,會因此變為劣勢。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套子」大過一切。


所有人都希望你是順從的,守規矩的,符合標準的。


而少有人鼓勵你,祝福你,成為自己,走自己的路。


至此,太優秀對女性來說,反而成了一種「罪」。



很多人都不能容許

身邊的女性是強於自己的

在這種傳統規訓的壓力下,女性想衝破「套子」,非常難。


人們看到優秀的女性,常常第一反應不是敬佩,而是質疑:「假的吧,一個女生,怎麼可能。」


比如去年,一位女孩發了自己牛津大學畢業的視頻,她拿到了名額極難的牛津200%的博士獎學金。


沒想到,竟被網友圍攻是「學術媛」,被質疑編造經歷和人設。



一位大V不相信她的成績,甚至出了道大學應用數學題目,喊話讓她出來做題。


而女孩很快就解出了題目,大V這才承認她可能真是數學系畢業的,平息了部分網友的質疑。


優秀的女性不僅更容易被質疑,很多人還會默認:她的成功,不是靠她自己。


有人分享過,自己的女生朋友拿獎學金全獎留學,畢業後自己創業發展很好,收入很高。


但因為長得漂亮,打扮精緻,很多人會慣性認為,她是靠美色拿到的項目,紛紛在背後議論她:「一個丫頭片子,哪有這樣的本事」


而朋友知道,她的這段創業之路並不順利。


她工作起來極為拼命,甚至兩度進醫院。


她本身社恐,但為了拿到項目,她硬著頭皮參加社交,推銷自己。


但數不清的熬夜,寫方案,反覆糾結,自我打氣.....


最後在有些人眼裡,只是「靠臉上位」。


為什么女性不管是提高學歷,還是努力打拼,卻總是遭受諸多惡意,被貼上「女強人」標籤,被認為高冷、強硬、缺乏女性魅力呢?


其實,很多人骨子裡都不能容許,身邊的女性是強於自己的。


這種強大,映襯出自己的弱小,懶散。


而女性在智商、能力、努力程度上的出類拔萃,暗示著她們背離了女人一輩子只關注相夫教子的傳統道路。


所以,她們總是會付出很大代價,才能艱難地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正如心理學家卡倫·霍尼所說,「將女性限制在私人情感領域助長了自卑感」,女性無法通過成就贏得自尊。


鑑於這種文化氛圍,「每個為實現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潛力而奮鬥的女性,都會暴露在各種影射和嘲笑之下,


這些周遭的聲音威脅著她的自尊心。」


△ 北大女生對話上野千鶴子


別忘了

你有機會成為嚮往的自己

當女孩從小被這種無處不在的規訓圍困,會不自知地進入一種傳統語境下理想的幸福歸因里,而怯於探索屬於自己的價值。


即使進入了婚姻和家庭,也會持續受影響。


例如一位來訪,最近深陷抑鬱。


孩子斷奶後,她想重拾自己曾經的愛好,做一名插畫設計師。


身邊人都不理解,包括丈夫:


「都結婚當媽媽了,好好照顧家裡,別七想八想了。」


「知足吧,這種日子不錯了。」


好像從小,她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她的。


學生時代,她很努力地學習,大學想選一個喜歡的專業。


父母告訴她:「女孩讀什麼都一樣,不如讀個好找工作的專業,讀會計吧。」


後來,她夢想成為一名插畫設計師,畢業後去廣告公司實習,雖然有點累,但她很開心。


可家人覺得「女孩要穩定點」,堅持讓她找了份會計工作。


到了30多歲,她不想結婚。


經家人介紹,遇到現在的丈夫。兩人沒什麼感情,身邊人則勸說:


「現在不結,你以後還有得選嗎?」


「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差不多行了。」


巨大的催婚壓力下,她結婚了,也辭了職。


生孩子後,她卻越來越抑鬱。


因為在現在的家庭和角色里,她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感,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她意識到,自己從小到大的選擇,從讀書到結婚,都不是完全自主的。


她的一生,都被框定在對女性的規定角色要求里。


似乎,所有人都認可你作為女兒、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告訴你應該是什麼樣的。


但從未考慮過,一位女性,作為她自己,她的需求是什麼,她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有時,她會想:


如果當時,我讀了我想讀的專業呢?


我沒有聽父母的,找一個差不多的人結婚,而是忠於內心呢?


我堅定想法,在自己的優勢上繼續深造呢?


回望自己的人生,她十分後悔:


這麼多年來,她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內心的需要,沒有堅持過自己的想法,


而是認同了別人對她作為一位「女性」的期待和要求,抑制真實的渴望,放棄自己的選擇。


而她本來有機會,有可能,成為自己嚮往的,閃閃發光的人。


△ 北大女生對話上野千鶴子


不管選擇什麼

找到自我價值是最有意義的

從小到大,女孩很少被鼓勵實現自我,而是依附他人。


把對生活、職業或理想的追求,置於婚姻和家庭的需要和期待之後,認為是必要的,高尚的犧牲。


即使現在是女性主義者代表的上野千鶴子,也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


她曾這麼描述自己的家庭:


一個唯我獨尊的大男人主義的父親;


一個辛勤勞作,整日抱怨,卻對孩子說「要不是有你們,我早就離婚了」的母親;


和冷眼旁觀、發誓絕對不要成為母親這樣女人的自己。


上野千鶴子認為,父親對自己的愛,像是對待寵物一樣:你只要可愛就夠了。


小時候,父親送她去學日本舞,卻為兩個兒子鋪好未來從醫的道路。


10歲的上野千鶴子問他,希望自己以後做什麼時,父親的回答是:你要做一個可愛的妻子。


所以,18歲時,上野千鶴子痛下決心,逃離家庭。


遠赴京都大學念書,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


之後,在一次又一次這樣矛盾卻堅定的反抗和自我選擇中,她最終找到並塑造了自己:


我到底,想成為一位怎樣的女性。



△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2022年開學典禮演講


余後二十多年裡,她很少與父母聯繫,直至母親臨終。


在父親生命最後一刻,這個享受了一輩子家庭權威和妻子照顧的「強者」,終於第一次對女兒說:


女人,去工作也挺好的。


不知這是一位將逝老人最後的妥協,還是對女兒多年努力和倡導的真心回應。


不管是什麼,都不再重要。


因為這個在有些人眼裡,破壞傳統道德的「全日本最可怕的女人」,早已活成了她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她一生忠於自己,推進性別平等,為「一個弱者也能受到尊重的社會」奮鬥終生。


她沒有讓自己失望。


但上野千鶴子並非反對婚育,也不認為,不結婚的女性主義者就更偉大。


而是不管是選擇什麼,結婚或不婚,單身或生育,女性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認同才是最重要,最有意義的。


△ 北大女生對話上野千鶴子

面對難以改變的現實和環境,我們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不陷入性別的限制和偏見之中;


不斷提升自己,從很小的事情做起,建立一個個小目標,逐步實現,努力成為喜歡的自己。


無論是誰,不論男女,拋開性別的限制和偏見,我們都更能看到和實現自己身為「人」的價值。


作為女性,我們的人生,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開闊、更自由、更幸福而存在。


過好自己這一生,不要被生育的焦慮捆綁,被撕裂的教條綁架,


不要自困,自苦,自傷,自害,自卑,自怨,自我懷疑。


然後,有餘力的話,去幫助本應更有機會的人,創造更大的價值。」


世界和我愛著你。


註:文中案例均經過處理,不涉及個人隱私。


- The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