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而建的吊腳樓 美到窒息卻異常低調

透明雨 發佈 2024-02-26T15:29:00.350531+00:00

湘西地處湖南省的西北部,位於群山峻岭的武陵山區,河流環繞;走進湘西土家族山寨,一座座精巧的吊腳樓臨水而立、依山而築,頗為壯觀。 吊腳樓是湘西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是傳統的木製結構建築;搭建過程中採用榫卯結構,輔用少量磚瓦俗稱「吊腳樓」。


湘西地處湖南省的西北部,位於群山峻岭的武陵山區,河流環繞;走進湘西土家族山寨,一座座精巧的吊腳樓臨水而立、依山而築,頗為壯觀。 吊腳樓是湘西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是傳統的木製結構建築;搭建過程中採用榫卯結構,輔用少量磚瓦俗稱「吊腳樓」。


吊腳樓由原始的巣居形式發展演變而來,利用木材質輕、耐壓等特性,科學的運用支撐、懸挑、堆砌等建築手段,依山傍水修建房屋,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節約了建造成本。吊腳樓的主要構建形式是「欄杆式」和「半欄杆式」,欄杆式建築全部懸空,半欄杆式建築不是直接懸空於地面的,懸空的部分與地面構成一處空間。大部分吊腳樓都分為兩到三層,各層之間由木梯連接。人們居住在離地面幾米高的上層,上層通風乾燥,採光充足,視野廣闊並能防水防潮防害,實用方便。廂房下面的空間主要是飼養牲畜家禽或用來堆放雜物。



土家族吊腳樓基本有:三開間的「一字屋」;一正一廂的「鑰匙頭」;一正兩廂的「撮箕口」 ,一正兩廂加朝門的四合水。「一」字型指的是三間正屋並排成「一」字形的布局,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吊腳樓,因為並沒有「吊腳」,而是直接坐落平地上,該字型的房屋又稱為「座子屋」。 「鑰匙頭」是在「一」字型房屋的基礎上加一廂房,形似鑰匙稱之為「鑰匙頭」。最有特點變化的是廂房與支撐走廊的垂柱形成的樓屋,當地稱為「龕子」 。「撮箕口」 是在「一」字形的兩側各加一條橫屋,形成凹字型的平面格局,是典型的「一正二廂三合水」的住宅布局。「回」字型又稱「四合院」式吊腳樓,結合「凹」字型發展而來,兩廂房中間「朝門」的添加,連接了整體,組成了一個方正且對稱的「回」。



吊腳樓使用的建築材料包括木、竹、石、磚、瓦、灰、油、草等。木材是土家吊腳樓的主要材料。用瓦片搭造屋頂,其他部分選用木材來搭建。對於各個建築的材料選用也十分講究。比如梁木、神壁、大門的用材,一般要使用杉木、櫸木、柏樹等挺拔、健碩的樹;建造吊腳木樓講究亮腳柱子要直要長,屋頂上講究飛檐走角。吊腳樓的隔扇門和窗都不參與承重,所以門與窗是進行裝飾最合適的部分。木雕是最主要的裝飾手法,吊腳樓窗花雕刻有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膩,內涵豐富多彩。這些紋飾布局巧妙,疏密講究,造型生動活潑,層次豐富清晰。在裝飾色彩上,注重突出利用木質材料本身的色澤與紋理,一般不會大面積使用鮮艷的色彩。小面積採用鑽藍、天藍、土紅和土黃進行點綴,清新脫俗,整個建築在色彩上也能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土家族吊腳樓蘊涵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智慧,整個建築方式靈活、自由,有的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有的背山靠崖,居高臨下;有的雄居山巔,氣勢壯觀,使得建築的空間布局與周圍山水環境完美結合,既變化又統一,形成粗獷灑脫、和諧自然的美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