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光 | 這位上海籍志願軍戰士犧牲在上甘嶺,70年後兒子終於拿到他的彩色照片

新華網 發佈 2024-02-26T16:38:35.337276+00:00

兩年來共完成6幅烈士畫像,另有5位烈士的畫像工作正在推進中「謝謝你們,幫助我們完成了長久以來的心願。」今天(3日)上午,松江烈士陵園舉行跨越時空的「相見」——「畫筆下的紅色傳承」主題活動。

兩年來共完成6幅烈士畫像,另有5位烈士的畫像工作正在推進中

「謝謝你們,幫助我們完成了長久以來的心願。」今天(3日)上午,松江烈士陵園舉行跨越時空的「相見」——「畫筆下的紅色傳承」主題活動。5位烈士親屬從上海市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們手裡接過犧牲親人的復原照片,鄭重將照片貼在墓碑上。仔細端詳著親人的名字和照片,許多已經步入老年的家屬流下了眼淚。

松江烈士陵園一共有172塊烈士墓碑,其中80位是抗美援朝烈士,但只有不到半數留下了生前照片或畫像。「這對陵園和烈士家屬來說,都是一件遺憾的事情。」松江烈士陵園主任衛琳說,近年來,陵園通過「為烈士尋親」活動,與一些烈士家屬建立了聯繫,發現烈士家屬大多希望能再現記憶中的親人容貌。但由於年代久遠,親眼見過烈士的人要麼已不在人世,要麼上了年紀,記憶難免有些模糊,畫像的難度較大,也極易出現偏差,為烈士畫像的難度很大。

烈士家屬(左)和參與繪製的大學生一起把畫像貼在烈士墓碑上

2020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獲知了此事,擁有較強技術能力和專業基礎的他們,決定與松江烈士陵園合作,「畫筆下的紅色傳承」項目正式啟動。大學生們發揮專業特長,通過實地走訪、聆聽口述、老照片臨摹、電腦模擬合成等多種方式還原烈士形象。

第一位被復原出來的畫像屬於蔡財根烈士。1951年10月,蔡財根作別妻兒,奔赴朝鮮戰場。當時,他的兒子蔡德奎剛出生沒多久。1953年6月,志願軍208團2營機炮連戰士蔡財根犧牲於上甘嶺275高地,年僅24歲。蔡財根留給妻兒的唯一一張影像資料,是一張從朝鮮寄回來的半身照。1966年,蔡德奎的母親去世,他請人給父母各畫了一張像。但是,由於可供參照的僅有一張一寸照片,見過蔡財根的人都說畫像和本人差距較大。

此後,蔡德奎參軍入伍,離開了家鄉,畫像和照片遺失多年,直到2016年才在鄰居家中重新找到。因保存不善,蔡財根的畫像已經嚴重破損,唯一的一張半身照片卻再也找不著了。這成了蔡德奎的一樁心病。

項目啟動後,松江烈士陵園找到了時年89歲的鄭夢生,他與蔡財根自幼一起長大。根據鄭夢生的口述,同時參考殘損的畫像,大學生志願者畫出了兩張素描初稿。帶著初稿,蔡德奎和松江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再次拜訪鄭夢生徵求意見。經過選定留下的其中一幅畫像,改了五稿後最終定稿。2021年的清明節,蔡德奎將父親的畫像鄭重貼在了墓碑上。

「兩年來,我們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一共完成6幅烈士畫像,另有5位烈士的畫像工作正在推進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團委書記孟遠航說,根據不同情況,學生們採用不同方式進行還原。比如,蔡財根烈士畫像是通過老畫像臨摹的方式還原的,錢阿仟烈士畫像是通過電腦合成的方式還原的,夏木金烈士畫像是採用了「電腦合成+畫像臨摹」的方式實現的。在完成黑白畫像的基礎上,學生們還額外製作了彩色照片,並在今天(3日)交到了蔡財根等6位烈士的家屬手中。

學生們用專業軟體繪製出的烈士彩色畫像

如今,項目的影響力已經擴展到更大範圍。不久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長信箱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寫信的人是青浦區烈士陸全發的親屬,希望大學生們也能幫助自己完成心願。陸全發烈士是朱家角鎮沈巷王金村人,1950年3月入伍,同年6月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201師602團,1951年10月在戰鬥中失蹤,1961年11月被青浦縣人民委員會追認為革命烈士,並向其遺屬發放《革命烈士證明書》。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留下他的照片。」陸全發烈士的女婿陸金康說,在新聞上看到該項目後,他覺得看到了希望。目前,學生們已經根據陸全發女兒及村中幾位老人的口述,還有陸全發外孫的照片,繪製出了陸全發烈士的畫像初稿。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王閒樂

本文圖片均由王閒樂 攝

來源:上觀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