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消息|美國大學最不想讓你知道的4個秘密

myschool明熠教育 發佈 2024-02-27T00:37:56.814874+00:00

美國大學的招生錄取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公平公正公開,學校官網放的信息基本遵循「謊話絕不說,真話不說全」的原則。乍一看挺像回事,其實私底下有很多招生的秘密是沒法放在明面上講的。美國大學最不想讓你知道的4個秘密:1推遲入學當你申請一所大學,你覺得自己會面臨幾種結果?

美國大學的招生錄取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公平公正公開,學校官網放的信息基本遵循「謊話絕不說,真話不說全」的原則。


乍一看挺像回事,其實私底下有很多招生的秘密是沒法放在明面上講的。


美國大學最不想讓你知道的4個秘密:



1

推遲入學


當你申請一所大學,你覺得自己會面臨幾種結果?


一般人會說兩種:錄取和被拒絕。稍微懂行的會說:還有一種結果,ED被Defer或者RD被Waitlist。再懂行一點的會補充一句,推遲入學。


什麼意思呢?你從大學那裡獲得一封類似錄取信的郵件,信中寫道:「我們真的很喜歡你,但我們這一屆沒有位置了。你要麼大一下學期來學校報導,要麼Gap Year一年來年見。」


為什麼大學不直接錄你呢?因為他們不想在同一屆錄太多人,讓錄取率看起來過高,拉低自己在權威排名機構的逼格,但又眼饞你的條件不想放你走,認為你是個人才,所以才像渣男一樣圈住你,承諾錄你但不是現在入學。


最常用這種手段的是頂尖文理學院,很多冬季入學的同學被稱為Feb。菌菌記得曾經哈佛也發過類似的郵件,告訴一位同學第二年再來哈佛報導,一般拿到這種信就是穩錄取了。說真的,如果哈佛想圈住我,我還不是死心塌地被套牢嗎?



2

從Waitlist大量錄人


近幾年,美本申請出現了一種怪象。有些大學會Defer/Waitlist超多學生,RD階段再從Waitlist上大量錄人。他們在等你寫Loveletter(Letter of Continued Interest),表明你對學校的持續興趣。


大學很看重入學率這個指標。入學率的計算方式是,錄取者實際去到學校的人數,除以大學發放的Offer數量,它會直接影響到學校在某些權威機構的綜合排名。所以從大學的角度來看,它當然希望入學率越高越好,這樣能顯示出大學很受歡迎。


那如何提高入學率呢?就是靠Waitlist大量學生。


大學想看你的入學意願有多強?比起直接錄你,給你發個Waitlist,再看你願不願意寫一封Loveletter,就是一個很好的驗證方式。那些動手寫信的人的入學意願顯然比不寫的人強,所以當有人會問我,要不要寫Loveletter的時候?我的答案是寫,必須寫。



3

轉學保證計劃


當我們提到典型的大學經歷,可能你的第一印象是大學四年都呆在一所學校里,但這不是唯一的選擇。轉學保證計劃(Guaranteed Transfer Program)就是許多美國本地人的選擇,先在社區大學學習一段時間,保持優異的成績和活動,再以轉學生的身份申請四年制的大學。


最常見的是像UC系的公立大學,還有密西根大學,每年都會從社區大學錄人。比如UMich官網就寫道,他們2021年秋季收到了1,364份社區大學學生的轉學申請。其中有568人被錄取,算一下41.6%的錄取率,跟UMich去年20%的整體錄取率相比要翻一倍。


轉學保證計劃在公立大學中更常見,因為比起私立大學,公立大學更依賴當地政府的撥款,所以也要承擔一部分「讓教育變得更平等」的使命。而轉學保證計劃就是一個打破教育固化的渠道,讓有上進心的社區大學學生,有機會去往一個更高的平台。


同時,轉學保證計劃的錄取數據也不被算入大學排名的數據,這能讓UCB、UCLA、UMich這些學校看起來更難申。


所以說,比起跟全球14萬人卷UCLA的錄取,倒還真不如去社區大學讀個兩年,再轉進UCLA來得輕鬆。不過國內很多學生和家長沒法接受這種「曲線救國」的操作,覺得有點自降身價,有這種想法也正常。



4

用標化來評估家庭條件


最後這個情況通常在排名低的美國大學更常見。有些大學會用你的標化分數來衡量你家有沒有錢?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學生有很高的標化成績,但GPA不高,招生官能看出TA雖然讀書不上心,但家裡有錢送TA去標化輔導班培訓成績,供TA報名很多次考試來刷分。


他們需要這樣「人傻錢多的孩子」來支付學費,所以會專門錄一些這樣的學生,把他們放到一個錄取池子裡,以確保有足夠多的人支付大學的學費。


在排名更高的學校,我們通常會看到許多六邊形戰士——GPA、標化、活動獎項都無可挑剔的學生,TA大概率在一所教育質量很好的高中就讀,家庭條件也很富裕,有錢有閒來陪學生玩這個規則複雜的申請遊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