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茶馬古道滇藏線 | 大姚的石羊老街

茶有道道 發佈 2024-02-27T00:55:39.636973+00:00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點擊上方「關注」,我們為你分享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從雲南普洱出發,尋訪茶馬古道滇藏線周圍的重鎮、驛站和村寨。專題的前六篇,我們分別分享了景谷和香鹽井、鎮沅的難搭橋、景東的清涼老街、祿豐的煉象關、黑井古鎮和琅井村、永仁的中和老街等。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點擊上方「關注」,我們為你分享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從雲南普洱出發,尋訪茶馬古道滇藏線周圍的重鎮、驛站和村寨。
專題的前六篇,我們分別分享了景谷和香鹽井、鎮沅的難搭橋、景東的清涼老街、祿豐的煉象關、黑井古鎮和琅井村、永仁的中和老街等。茶馬古道滇藏線專題從普洱景谷開始,沿著滇藏線一路北上,尋訪西北線周圍的重要城鎮。我們希望通過這條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了解更多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和沿途周圍的秀美風光和風土人情今天我們繼續停留在楚雄州境內,前去看看大姚縣古羊老街

大姚縣,隸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東鄰元謀縣,南連姚安縣,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賓川縣,北與麗江市永勝縣、華坪縣沿金沙江相望。「大姚」屬彝語的音譯,「大」意為「土地、垻子」,「姚」意為「水」,「大姚」為「水光瀲灩的垻子」之意。大姚縣域內有大姚河,源出鎮南縣北十八盤山,納諸水入金沙江,縣以河為名。縣人民政府駐金碧鎮。

大姚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漢,設置蜻蛉縣,因蜻蛉河穿境而過得名「蜻蛉縣」;元代改稱大姚縣,境內世居漢、彝、傣、傈僳、回等22個民族,有插花節、賽裝節、開井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彝族文化的交匯地。楚姚高速公路、國道G227線穿境而過。 境內海拔高差大,有海拔3657米的彝州最高峰百草嶺,三級落差405米的西南第一高瀑三潭瀑布,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達非常高。享有「金馬碧雞故里、彝族文化發祥地」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核桃之鄉」等美譽,是國家級園林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城。

大姚白塔,位於雲南省大姚縣白塔公園中,始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 ,1982年,雲南省政府撥經費重修,恢復了白塔的本來面貌。大姚白塔高十八米,為空心磚結構建築,外抹石灰,刷成白色。整個塔形分為三段:下段為八角形須彌座、中段為八角柱、上段上圓下銳,呈橢圓錘形。大姚白塔對研究西南地區的藏傳佛教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是古代中、緬、印等國友好交往的產物。1965年,大姚白塔被雲南省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大姚白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大姚縣「美麗縣城」建設日新月異,一座特色鮮明、生態優美、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幸福家園,以更加迷人的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

百草嶺位於大姚縣城西北部的桂花、三台和灣碧三鄉交界處,為楚雄州第一高峰。距縣城80公里,面積約150平方公里,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米,是天然珍稀植物園、天然園藝場和珍稀花木博物館,是雲南高原影視拍攝基地、雲南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訓練基地、昆明市登山探險協會訓練基地、楚雄州美術家協會創作基地、楚雄州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楚雄州作家協會創作基地。百草嶺主峰帽台山是楚雄州大姚縣重點打造的旅遊風景區。

三潭瀑布系大姚古八景之一,是金馬碧雞初現地、火把節發祥地、南方絲綢之路途經地、諸葛孔明南征故地,享有「西南第一高瀑」的美譽。三潭瀑布,位於大姚縣趙家店鎮境內,距縣城約30多千米。這一帶屬金沙江支流蜻蛉河谷地區。因地質運動,河谷形成斷層,斷面分成3個台階。河水沿斷面飛流而下,勢若千鈞,形成3個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蜻蛉河水平均年徑流量為6.29億立方米,水流常年不斷,所以瀑布也就常年可見。三潭瀑布總落差為220.28米,是西南第一高瀑布,每當夏秋季節,河流在3個台面形成斷裂,向「三潭」傾瀉。

在世外桃源般的小村,來這裡看山里人家、聽水聲潺潺、品漫山蔬果、聞四季花香、品峽谷奇觀,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景區有完善的服務設施,新建有生態停車場、農家樂、民宿、星空營地、河灘燒烤、人工沙灘等。特別適合小長假、周末旅遊度假。

01 石羊古鎮

石羊古鎮,又名「白井」,古為「鹽豐縣」,位於雲南省大姚縣城西北部35公里處,現存的文物古蹟眾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個,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是雲南省首批命名的三個歷史文化名鎮、60個旅遊小鎮、楚雄州4個特色旅遊小鎮之一,是著名的「滇國鹽都,祭孔聖地」。儒家文化、鹽文化、歷史文化、彝族文化、佛教文化構成石羊古鎮的特色旅遊文化。古鎮處於楚雄、大理、攀枝花三座城市之間,在昆明、大理的中程旅遊距離之內。古鎮的孔廟中現存當今保存完好,體積大的孔子銅像。

從大姚縣城出發,經過35公里的盤山公路,便可到達白草嶺下的雲南歷史文化名鎮——石羊古鎮,又稱「白井」。在這裡,重疊的山峰,古老的寶塔、整潔的街市與純樸墩厚的民俗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禮儀之邦的感覺。

石羊追溯歷史淵源,始於漢,屬越巂郡。唐初置瀘南縣,後更名為鹽泉縣,屬姚州都督府統轄,天寶以後,設於南詔,元初設提舉司,屬姚州統轄,明屬姚州軍民府,清康熙45年改名為直隸提舉司,仍屬姚州統轄,直至清末。民國元年(1912年),始設鹽豐縣。1958年,鹽豐縣區域合併入大姚縣,今為縣轄鎮。石羊鎮名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這裡曾是南詔蒙氏的領地,蒙氏有一女在牧羊時,發現有公羊喜歡舔一處地上的土地,心生好奇,派人挖掘取出,從其中意外得到可以提取鹽粒的滷水,同時還挖出一塊石頭,形狀酷似羊,人們後來就把這裡叫做石羊,從此石羊便開啟了它漫漫製鹽之旅。

石羊,自西漢鑿井採鹽以來,就是雲南井鹽的盛產地,明末清初是石羊製鹽的鼎盛時期,雖手工作坊年產鹽已達九百多萬斤。南疆數省,邊陲鄰國,均以能享潔白如雪的白井鹽為榮。商賈雲集和歷代王朝官吏「直隸提舉司」的輪換,使石羊成為眾生仰慕嚮往的黃金寶地的同時,也給地處深山僻壤的石羊帶來多元文化的衝擊。「立學校以振民風,設關津以便行旅,造塔坊以培文風」。石羊方圓不越十里,明清時曾設靈源、張公、綠蘿、龍泉、龍吟五大書院及多所義學、塾館,各種文化相互激盪、交融,孕育有了現有石羊特色的歷史文化。儘管經歷了較多的歷史滄桑和自然災害的破壞,但仍保留下來了許多悠久的歷史遺存,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1995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三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02 開井節和龍女牧羊的美麗傳說

每年正月,大姚縣石羊古鎮都要舉辦了民族傳統節日——「開井節」。當天,石羊古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耍龍燈、舞獅子,歌舞聲、叫賣聲連成一片,整個小鎮沉浸在節日的歡慶氣氛中。石羊鎮「開井節」,源於「龍女牧羊」的美麗傳說。時間在農曆正月十二開始,一直活動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結束。

龍女牧羊的傳說:很久以前,洞庭湖龍王小女兒龍女被人間奇景吸引,外出遊玩。遊玩中被滇西洱海龍王擄到洱海,威逼成親。龍女寧死不從,洱海龍王惱羞成怒,就把龍女趕到深山,讓她去放三百隻羊,直到回心轉意。龍女趕著羊來到石羊像嶺山上,滾下山崖睡著了,醒來一看,放的羊只剩下一隻白羊了。她連忙四處找尋,只見那隻白羊在坡上把頭往裡拱,龍女忙拉住羊尾巴往外拽,尾巴斷了,羊還在繼續拱。龍女突然一想,羊不是愛吃鹽巴嗎?說不定這裡就有鹽巴。她連忙抓起一把土,塞進嘴裡,果然咸滋滋的,啊!真的是鹽!龍女高興地撲在地上,用手刨出了一個很深的鹽井。

此後,發現石羊有鹽的人們,紛紛趕來開掘鹽井,取滷水熬鹽,石羊也因鹽而興,富甲一方,成為西南重鎮。人們為了紀念龍女牧羊發現石羊有鹽的功績,在石羊旁邊建蓋了一座龍女廟,廟裡塑著龍女。同時,舉辦「開井節」感謝龍女發現鹽泉帶給石羊人民的幸福生活。「龍女牧羊」的故事,就這樣通過「開井節」流傳了上千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井節」期間,人們在「龍女牧羊」廣場雕塑下、在石羊鹽文化博物館的西漢古鹽井旁、在曬鹽蓬下流連忘返,緬懷龍女牧羊,掘井製鹽,普惠民生的不朽功績。久而久之,「開井節」已成為一個民間的知恩節、感恩節,也成為一個物資交流節和文化傳承及旅遊的節日。這一天,石羊鎮仿佛穿越時空,回到明清鼎盛時的西南鹽都時代。

03 石羊古鎮主要景點

石羊孔廟

石羊孔廟又稱石羊文廟,位於象嶺山腳,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萬曆37年(公元1609年)重建。孔廟占地6584平方米,其建築風格是按中國古代宮殿衙署的庭院形式布局,講究縱橫軸線、突出主體建築,即中軸線上布置主體建築,附屬建築置於兩側,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孔廟以大成殿(供奉孔子銅像)為主體,與大成殿同一橫軸線上,左有朱子閣(供奉朱熹塑像),右為倉聖宮(供奉倉頡塑像);大成殿正南面為大成門,兩者之間有縱橫平行相交的東、西兩廡(供奉孔子的學生七十二賢人塑像),形成古式四合院;大成門正前方為欞星門,它是整個孔廟的正大門,大成門與欞星門之間兩側是名宦祠和鄉賢祠,也形成了一個玲瓏精密的四合院。整個建築群古樸典雅,縱橫交錯,金碧輝煌。鎮上輝煌的孔廟建築群和廟內端坐了數百年的孔子銅像則讓人們沉思驚嘆。大成殿內的孔子銅像,高2.3米,淨重2.5噸,為各地孔廟所罕見,是世界上鑄造時間最早、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

據史書記載,石羊鎮在明清兩朝就考取了2個翰林,7個進士、69個舉人、100多個貢生。據說,就是因為石羊有如此規模的孔廟和孔子銅像才使石羊人才輩出。如今,石羊孔廟成為祭孔勝地,每日香火旺盛,除了楚雄本地,還吸引了大理、攀枝花、昆明等地大批學子前來許願,祈求金榜題名。

石羊孔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朝初年,歷經600多年的風雨,以大殿為主體,另有朱子閣、誦經閣、鄉賢祠、月拱橋、大理石壁畫、石刻等,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建造古雅精密,整個寺廟層頂均用黃、紅、綠三種琉璃覆蓋。門雕花草、玲瓏別致,龍鳳獅虎,花鳥魚蟲,松柏藤葛,彩畫工整,栩栩如生。廟內的孔子銅坐像,鑄於康熙年代,歷經9年完工,高2.3米,淨重2.5噸,這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大型的孔子銅像。孔廟及孔子銅像是整個石羊古鎮的靈魂。

孔廟建築面積1616.8平方米,由大成殿、天子台、朱子閣、倉聖民、明倫堂、東廡、西廡等建築組成,建築格局採用中國古代宮殿衙署的庭院式布置,講究縱橫軸線,突出主體建築,兩側對稱排列次要建築,形成建制統一頗具規模的建築群。孔廟大成殿上共有乾隆、康熙等歷代皇帝、名人所題的「萬世師表」、「與天共參」、「聖集大成」等九塊匾額,紅底金字,光彩奪目。孔廟內還保存有「封氏節井」大型石刻浮雕,長4.1米,高2.2米,由六塊大理石拼成,其內容分上、中、下三部分,反映明清時期石羊古鎮製鹽業、手工業、商業等發展情況,記錄著古鎮興盛繁榮的歷史。龍女牧羊、封氏刺虎等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事,是明清時期石羊歷史的一個縮影,被外界譽為石羊的《清明上河圖》。

孔廟周圍美麗的風景,比如天台高眺、文殊夕照、寶岫朝煙、香河夜月、象嶺燕方、柳暗春波、西谷早梅、鹿洞天清等讓人們沉浸在對聖賢禮教的思索的同時,也享受了自然帶給人們的美好感受。自2006年開始,每年孔子誕辰,石羊古鎮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孔大典和取鹵儀式,再現傳統祭孔盛景和取鹵儀式、製鹽工藝。

古騾馬驛道

因鹽而興,其鹽在歷史上一度銷往邊陲鄰省鄰國,宋時成古絲綢之路的一利重要物資,以後更顯繁華,交通工具一度靠騾馬馱運,從而形成一些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古騾馬鹽運驛道,南有姚安大道縱貫大姚、姚安,西出可至祥雲、賓川,北上渡金沙江可達永勝、華坪及四川會理等。因地處狹谷地帶,眾多鹽運驛道均用青石板鋪就,時至今日青石板上的馬蹄印仍依稀可辨,所有這些均是石羊古代鹽文化歷史的見證。

石羊鹽文化博物館

石羊歷史上因鹽而興,西漢時期石羊古鎮就已經生產食鹽,是雲南省主要的鹽產地之一,興盛時鹽產量占雲南全省的40%以上,白井鹽造就了石羊的繁榮和發展。石羊2000多年的製鹽史積澱下了厚重的鹽文化,現還保存有西漢時的古鹽井及完整的製鹽工藝。石羊鹽博物館展示了西漢時期的古鹽井(慶豐井)、石羊製鹽史、宋朝、清朝石羊鹽運圖、石羊三大鹽官、古代製鹽圖、石羊清《滇南鹽法圖》、石羊古鹽道、石羊鼎盛時的盛況、石羊古民居、石羊五井、清朝時期石羊井區圖等。

封氏節井浮雕

孔廟明倫堂中,一座由六塊漢白玉直縫拼成,高2.3米,寬4.2米的巨幅浮雕居中而立,浮雕製作於清道光21年菊月(1842年9月),鐫刻了幾百年來石羊人民廣為傳送的歷史故事和有關石羊土主的神話傳說,被稱為「封氏節井」浮雕。浮雕畫面較大,鏤刻山水人物、房屋器物、花草樹木、刀槍兵器、旗鑼傘蓋等,數量繁多、層次清晰、標識明顯、構思巧妙、布局得體,古鎮風貌耀然畫中。

浮雕上部約占整幅浮雕的六分之一畫面,講述「洞庭不波,鹺使欣逢利濟」的故事,說的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京官李衛來滇赴任,其官船行至洞庭湖遇難而被石羊土主廟土主菩薩顯聖的故事,其餘畫面則是「黎武坡前現旌旗以示異」及「森羅殿上掛佩劍而難欺」的內容,描述明末清初張獻忠部將孫可望進軍雲南,遣部將張虎兵屯石羊前殺死白鹽井武舉人席上珍,欲娶席妻封氏為妾,封氏為保貞節而投井自盡的故事。浮雕刊刻精細,栩栩如生,反映了古鎮人民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明清時期石羊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及風土人情,是石羊歷史的一個縮影。

南北二塔

在石羊古鎮入城的南門,及北門各有一座南塔(又叫白塔)和北塔(又叫鎖水塔),兩塔遙遙相對,交相輝映。特別是南塔,高18米,以邊長為5.1米的四方形基座為基礎用磚砌成呈台階狀而中空的七層,塔身現有一棵古老的清香樹繞塔環狀而長,形成奇特的樹包塔景觀。而北塔雖也為方形七層塔,但卻是實心塔。兩塔始建年代均無考,現可考的只是南塔重建於康熙51年(即公元1712年),北塔重建於康熙52年(公元1713年)。

七寺八閣九座庵

石羊因「四山環拱,一水中分,引瀘脈之精,碧象鎖川源之秀」,加上元、明、清時佛、道、儒、伊斯蘭、基督教相繼融入,故寺、廟、庵、祠、閣應運而生,其中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七寺」、「八閣」、「九座庵」。現保存完好的有觀音寺、聖泉寺、文殊閣(南塔對面)、鎖水閣(寶泉街后街)、玉皇閣(糧所大橋頭東側)。

二十一座風雨橋

石羊鎮方圓不過十里,竟有橋30餘座,其中風雨橋就有21座,現保存完好的有聖泉橋(又名清水橋)、義學橋。

石羊的古鹽井

石羊歷史上因鹽而興,自漢代製鹽始,先後開闢井硐百餘口,各井硐歷代以來一直分五區:即觀音井、舊井、喬井、界井、尾井,曾有詩曰:觀舊喬界尾五井,熬滷製鹽財源開。大灶小灶雞窩灶,筒鹽盆鹽佛像鹽。車水馬龍羊城郡,萬賈雲集四方交。一泓滷水千年味,兩岸青山萬壽青。

時至今日、眾多井硐均已封閉或停用,保存完好的尚有兩口,其中一口位於石羊鹽廠招待所,是古老的一口鹽井,開鑿於漢代,「蒙氏時龍女牧羊,有羝舔土,掘土得石似羊」,這美麗的傳說即出於此井,故名石羊井,又名靈羊井;另一口位於下鹽田,叫慶豐井,開鑿於漢代,井深33米,該井保存完好,現還保留有取水的軲轆。1988年,石羊鹽廠又投資5萬元建成了直徑達十餘米,深約190餘米的新挖井,石羊鹽廠之滷水均出自此井。

曬鹽篷又名枝條架,是過濾滷水雜質的一種製鹽裝置,長100餘米,寬40餘米,號稱中國最大的露天曬鹽篷,其特點是將眾多山竹平排在高約20米的木頭支架上,形如茅草屋狀,其生產流程是將所抽滷水灌入儲鹵池,然後壓上兩座曬鹽篷上自然流下,利用陽光、空氣蒸發水份,提高鹵度,同時去除雜質後儲入回鹵池即可真空製鹽,現仍在使用。另製鹽用具保存完好,現保存有古代製鹽的雞窩灶2處,筒子鍋28口,與曬鹽篷一起展示石羊鹽文化的風采

羊城八景

石羊古鎮素有羊城八景,分別為「龍山聳翠」:小洞天后的回龍山山形似龍,山上林木蔥翠,半山建有魁閣,甚是壯觀。「象嶺祥雲」:孔廟後的象嶺山(又叫天台山)山腳因鹽霧及水蒸氣上升,在晨曦之中如朵朵彩雲的景象。「寶岫朝煙」:大王寺後的寶關山上,行人騾馬在早晨那嵐煙籠罩的茂密叢林中時隱時現的景象。「文殊夕照」:也叫「文殊返照」,文殊閣因其險峻地勢,只有在下午時太陽方能照到,此時所展示的奇特景象。

「谷口橫煙」:由南關進入石羊狹谷口時所看到的縷縷輕煙在陽光下所展現的如長虹般的景象。「香河夜月」:夜中之月在香河中所展現出的山高月小、影投河中的奇特景象。「龍泉晚鐘」:龍泉寺的銅鐘在每夜雞鳴之時均響三下以警醒五井工人起身勞作。「水亭觀瀑」:在聖水亭中可見對面半山飛流直下、轟然有聲、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觀。停留在石羊的朋友可以細心尋找這些奇特的景觀。

石羊其它的傳統節日

石羊傳統廟會繁多,如龍王會、土主會、太平會、祭孔會、文昌會、鹽昌會、財神會,關聖會、火神會等不勝枚舉。

龍王會:農曆正月十三,又名開井節,因這裡有「龍女牧羊」的傳說,故舉行此慶祝活動。這天,四面八方的群眾紛紛趕來,張燈結彩,耍龍舞獅,盛況空前,並請戲班來唱戲,由此也帶出了石羊的一批戲人,石羊也因此被譽為「滇戲之鄉」。

太平會:由二月的庚申日起,經辛酉、壬戊、癸亥 到甲子日結束,會期五天,由觀、舊、喬、界、尾五井輪流值會,其活動內容及形式豐富多彩,甚是熱鬧。

土主會:即農曆三月二十八,又名「跑馬會」。是為紀念土主神救李衛而進行的慶祝活動。

立秋節:即楊梅節,此日楊梅山方圓數十里的各族群眾,歡聚在楊梅林中,享用楊梅,盡情歌舞,喜氣洋洋。

祭孔會:即農曆八月二十七日,是為紀念孔子生日而進行的祭祀活動。

04 石羊的風味小吃和土特產

當地朋友告訴我們,石羊古鎮有三大小吃,來石羊遊玩,一定記得去嘗一嘗。

石羊土餅:在古鎮的街巷裡,隨處可見現做現賣的小土餅。剛出鍋的小土餅顏色金黃,吃到嘴裡鬆軟香甜,其間夾雜著一股薄荷的清香,是老人小孩都愛吃的一款面點。

菜盒子:外殼呈金黃色,內里裝滿水醃菜、韭菜、豆芽、肉沫等餡料,做好的菜盒子外皮酥脆,餡料爽脆可口,吃了就停不下來。

椒鹽餅:微甜的麵餅混合著蔥花、雞蛋、肉沫,一口咬下,滿口留香,恰當好處的酥軟,讓香味在口中瀰漫,久久不散。

大姚縣特產有大姚核桃、蜂蜜、小把粉絲、彝繡等。大姚核桃特產美食有桃仁土豆餅、雪花核桃包、醬香桃仁、桃仁雞等;石羊風味小吃有小土餅、椒鹽餅、黃粉湯、鹽燜雞等;曇華山、百草嶺風情小吃有羊肉湯鍋、苦蕎粑粑醮蜂蜜、小蒸酒、燒洋芋等。

石羊特產井鹽,這裡鹽巴也做成很精巧的豆腐塊或元寶狀,可以散裝按斤購買!遊客一般不會跑這麼遠買鹽巴,但是聽說這裡的鹽巴用來醃菜做臘肉,容易入味、口感特別好!

交通:楚雄到大姚105公里,先上楚大高速,然後在南華出口轉南永公路即可達到大姚縣城;大姚縣城到石羊古鎮35公里,從縣城出發經姚石公路即可到達。

住宿:在大姚縣城可住星級酒店,房價在百元左右;石羊古鎮可住香河酒店(三星級),房價120元/間;也可住古鎮裡的其他特色民居客棧,房價80元左右,節假日要提前預約。

《尋訪茶馬古道滇藏線系列》導航
第1篇:《景谷和香鹽井》 第2篇:《鎮沅的恩樂鎮和難搭橋》
第3篇:《景東和清涼老街》 第4篇:《祿豐的煉象關和子午鎮》
第5篇:《祿豐的黑井古鎮和琅井村》 第6篇:《永仁的中和老街》
第7篇:《姚安的光祿古鎮》 第8篇:《南華的阿雄關和兔街鎮》
下一篇我們繼續停留在楚雄州,前去探訪姚安縣光祿古鎮

【茶有道道頭條號——尋訪茶馬古道專題】
從雲南普洱出發,探尋茶馬古道(滇藏線)沿線重鎮和驛站,我們將為大家分享景谷(香鹽井)---鎮沅(恩樂鎮)---景東(清涼老街)---楚雄(煉象關、子午鎮、黑井古鎮、琅井村、中和老街、光祿古鎮和阿雄關和兔街鎮)---南澗---祥雲(雲南驛)---大理(下關)---劍川---麗江---香格里拉(中甸)---德欽---至拉薩。

#茶有道道# 為你傳播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申明: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糾錯改正
茶有道道頭條號小組:編輯:阿丘 審核:小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