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拿下13個冠軍,收視破2!這部央視熱播大劇憑什麼豪橫?

紅豬看電影 發佈 2024-02-27T01:59:10.710314+00:00

美國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曾有一場戲:摩根·弗里曼把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故意說成「教科書」。在書中男主艾德蒙·唐太斯的身上找到了共情與指引。

美國勵志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曾有一場戲:

摩根·弗里曼把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故意說成「教科書」。

一群被「冤枉」入獄的犯人。

在書中男主艾德蒙·唐太斯的身上找到了共情與指引。



電影裡是調侃。

但在中國真有一本小說。

它是真的指引過很多人。

甚至被眾多讀者爆贊為:「人生答案之書」。

它就是來自路遙的《人生》。



代中國傳奇作家——路遙。

一生坎坷,積勞成疾年僅42歲就過世。

他所有的小說,都是在去世之後,才逐漸被人們手手相傳直至火遍全國。

《人生》是路遙寫的第一部小說。

全景式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以及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

著名導演賈樟柯,就是從這本小說開始,執著於小人物的人生裂變,最終影響到自己電影的世界觀。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老先生稱讚《人生》是:「全體人類的情感共鳴!」



2023年,基於小說《人生》部分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人生之路》終於在央視開播。

不僅匯集了林永健、劉威、李光復、周野芒、何賽飛、岳紅等一大批實力派演員。



其中演員陳曉和李沁還為這部劇:

一個褪掉偶像光環,演活了跟命運抗爭的農村人。

一個顛覆過往形象,演繹了一個在黃土高原上辛勤勞作的農村女孩。



《人生之路》在央視播出後,黃金時段收視率連續破1,直到破2。

還一口氣拿下央視直播關注度6個冠軍和網際網路熱度7連冠。

成為今年最受關注的年代劇。



在《人生》小說的扉頁上,寫著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段話雖然出自柳青的《創業史》。

但也是《人生》與《人生之路》最核心的主題——「人生選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這部央視年代大劇《人生之路》:

看一看它憑什麼能影響那麼多人的人生。

更重要的,對當下的我們,它又指出了一條怎樣的人生之路。


01、「現實」的選擇,算不算背叛?

男主角高加林,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的陝北農村。

雖然家境異常貧寒,但他飽讀詩書。

因為從書本里「見過」更大的世界。

所以高加林下定決心:要擺脫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



可讀書人總是心比天高,又命如紙薄。

高加林參加高考,卻不幸遭人頂替,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

他被迫去做了一名貧窮的鄉村教師。

本看著生活逐漸穩定。

結果學生又出事,他被問責,最後連當老師的資格都失去,只能好回村種田。



草根的奮起向上,想要擊穿階層的桎梏,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當一個叫黃亞萍的上海籍女子向他拋來橄欖枝的時候,高加林怎能不動搖:

一邊,是自己情感所寄託的,身在農村的戀人劉巧珍。

另一邊,是可能改寫自己命運,可以帶他從黃土地一躍到大上海的黃亞萍。



故事到這裡,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本能的脫口而出:陳世美。

高加林究竟是不是陳世美?

首先要搞清楚他人生跌宕起伏悲劇的源頭是什麼?

一個「窮」字。

先是因為窮,念大學的機會被人換掉了。

後面失去鄉村教師的資格。

也是因為他們村子太窮,學生沒見過汽車。

好奇追著公交跑,才被撞成重傷,連累他丟掉工作。



而《人生之路》的原作者路遙,本人就對窮困有過切身體驗。

小時候他生在農村,正是因為太窮。

被親生父母「拋棄」,抱養給了自己伯父。

成年後結婚生子,他又一頭沉浸在寫作的世界,七年磨一劍著成《平凡的世界》。

代價則是無暇也無力養家餬口,窮到妻子鬧離婚。

最後他在過世那年,在病房裡跟妻子離了婚。



所以,追隨黃亞萍,從陝北到上海。

對被逼入人生困境。

對活在那個時代又立志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命運的高加林來講。

這幾乎是他人生的唯一轉機。

但只因為想改命,就可以背叛愛情和初心?

並不是。

其實《人生之路》有處看似閒筆的伏筆:

那就是高加林後來去縣城工作時的同事老蔣。

老蔣是個知識分子,但髮妻生活在鄉下,是典型的半城半鄉家庭。

由於知識與世界觀懸殊太大,夫妻兩人經常爆發激烈爭吵。

出言似刀,互相傷害,充滿敵意。



恰巧,老蔣夫妻的組合結構與高加林和劉巧珍一模一樣。

尤其當高加林發現自己與劉巧珍之間,越來越匱乏共同語言時。

老蔣夫妻的悲劇愛情,開始讓他真正的倒吸一口涼氣:

他不願意像祖輩一樣活在農村,想用手裡的筆去臨摹更大的世界。

同樣,劉巧珍想要的生娃種地,一日三餐平凡的生活,他也給不了。

激情終將過去,尾隨而來的矛盾恐將滋擾他們一生。



與其說高加林的選擇是「逐利」。

倒不如說他選擇的是「理性」。

用一份「斷舍離」,來換兩人更適合自己的人生。

這個角色沒有被架空,在他身上能看到很多普通人的影子。

當然,他的這份「選擇」。

也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影響到了別人的選擇、別人的人生。



02、陣痛,才是人生的成年禮?

電影《阿甘正傳》有句著名台詞:

「人生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哪種口味」。

講得就是「人生無常」。

高加林的選擇,就猝不及防給了劉巧珍一塊無常的「巧克力」。

這是一個大膽的姑娘。

當初她不顧全村的異樣眼光。

不顧父親的反對。

毅然放棄了更適合自己的馬栓的求愛,大膽向高加林表白。



劉巧珍敢於追求自己的人生所向。

當香香和喜喜為了愛情,決定打破「父母之命」的桎梏

劉巧珍就在暗中幫助他們私奔,鼓勵兩個青年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當高加林揶揄她是鄉下女娃,根本就無法跟女明星相比。

結果劉巧珍轉身就去縣城燙髮,買新衣、皮鞋,把自己打扮的「煥然一新」。

骨子裡寫著不服輸。



而正因為她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

所以當高加林提出分手,痛苦之後,劉巧珍並沒有一蹶不振。

最終釋懷掉了高加林的人生選擇,拿得起放得下。

甚至回歸理性後,她最後也選擇了和自己才是一類人的馬栓。

慢慢過上了她原本所求,但高加林卻給不了的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同樣,另一個面臨選擇的還有黃亞萍。

一方面她與戀人張克南,越來越不投機,看到彼此的人生志向並不在一個平行線上。

另一方面,她與高加林的人生卻越走越近。

愛情本就無關對錯,只是在合適的地方遇見正確的人。

於是她決定不做違心的選擇。



也正是因為黃亞萍的自我,讓她被很多觀眾熱議。

其實仔細去品,這個角色是有一份清醒在的。

「紅衣教主」周鴻禕說過,自己成功的要訣,是因為很早就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黃亞萍何嘗不是。

她想要真正的愛情。

然而愛情又始終排在她想當一個舞蹈家的人生目標之後,不受滋擾。

就像後來當她覺得高加林不適合自己時,也能毅然放下這段情一樣。

反倒讓人對這份果斷和執念,有一點敬佩。



在劉巧珍與黃亞萍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來自人生青年時代的陣痛。

它源自時代的壓力,以及這種壓力下催生的選擇代價。

但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人生的成年禮:

就像是一次洗滌,讓人摒棄了幼稚和無知,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


03、「人生」是如何改寫的?

2006年的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被無數影迷視作一部「人生教育片」。

甚至還在2020年7月20日,全國影院因疫情復工的第一天。

被選做復工日影片再次上映。

它講述了一個在失敗中百折不回,最後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故事。

裡面有句台詞讓人記憶深刻: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堅持下去!」



而《人生之路》最可貴的地方,也是這種「不認命,不屈服」。

高加林從貧瘠的黃土地走出來,數次突圍,又數次被打壓回來。

他的境遇折射出一個現實:

一個人一生,遇到失敗挫折的次數總是比成功更多,但關鍵在於你對待失敗的態度。

就像劇中德順爺說的那句話:「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了個死狗」

而我們看到高加林的選擇,正是從失敗中爬起來。



同樣,現實中有很多被人艷羨的成功者,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史泰龍年輕時得過面癱,一半臉的表情僵硬。

但他鐵了心當演員,三年面試過幾百個劇組,次次碰壁。

直到第六年,才迎來了機會。

這部電影就是名垂影史的《洛奇》。



當年香港電影盡皆癲狂和過火的時候。

王家衛揣著劉德華跟張學友兩張王牌,偏偏跑去了拍一部慢工出細活的《旺角卡門》。

人人都罵他不懂事,資方老闆鄧光榮更是急的跺腳。

結果夢想還是照進了墨鏡王的現實。

最後票房大賣,口碑炸裂。



還有一個最近的例子。

張頌文。

他最難的時候,窮到每天等著菜場收攤去買最便宜的邊角料。

沒戲可拍,就自己在京郊的出租屋裡,自編自演各種角色。

雖然如今快到50了,但也守住了最初的夢想。

所以,我們再看高加林,雖說是一個虛構的藝術形象。

但他粗糲不乏夢想的輪廓,很像是每個普通人的縮影。



對現實來講,這部《人生之路》帶來了什麼啟迪呢?

對中國影視劇創作:

路遙的原著小說充滿了現實性與時代的批判性。

因此電視劇也沒有迴避事實,把生活一味理想化。

而是堅持了應有的表達。

就如下面這個場景所呈現的視聽言語:虛化的劉巧珍背影前,是遠處黃亞萍小而清晰的輪廓。

農村與城市,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是一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問題。



而如何選擇解決這個問題。

這部劇則拍出了人性的複雜,時代的巨變。

每個角色弧光多元多彩,值得玩味。

它起到了影視作品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的作用。



對我們的人生。

它打碎了勵志濃雞湯,給出另一種解讀和態度。

比如由劇情在年輕人里引發的熱議「註定分手的感情值不值得談」等。

雖然「人生的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但人生重在選擇,也貴在經歷。

如路遙自己在書中所寫:生活不能叫人處處滿意,可我們還要熱情的活下去。

也只有經歷過,才可能做出更對的選擇。

這樣堅持下去的夢想,也才更有剛度。



導演閻建鋼說,自己想把這半個世紀前的故事拍給如今的年輕人看。

為此,他甚至打破了原著時空,把故事延續到當下。

這麼做,能讓多少人改變自己人生,我不知道。

但啟迪我們讀懂自己的人生。

他做到了。


文/范西里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