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後,沙俄戰敗也不賠款?日本:還是甲午戰爭那2.3億好掙

江湖小曉生 發佈 2024-02-27T02:50:03.749112+00:00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以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清廷獲得了2億兩白銀的賠款。也正是這筆收入,使得日本逐漸沉迷上了戰爭,為啥?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以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清廷獲得了2億兩白銀的賠款。此外「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過後,清廷還得支付3千萬兩白銀給日本,以此贖回遼東半島。

這麼一來,日本從這場戰爭中,直接獲得的收益就高達2.3億兩白銀。也正是這筆收入,使得日本逐漸沉迷上了戰爭,為啥?因為戰爭來錢快啊!可以說,近代日本飛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就是這筆賠款。

其實那時候日本的槓桿已經拉滿了,如果清廷選擇遷都再戰,戰爭繼續持續下去,日本根本無力繼續,也就不會有這筆賠款了。甚至可以說,戰局會完全逆轉。

不過甲午戰爭過後,真正的大贏家卻不是日本,而是沙俄。為啥?因為沙俄憑藉「三國干涉還遼」的功勞,成功博得了清廷的青睞。所謂三國干涉還遼,也就沙俄是組織德國、法國一起向日本施壓,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給清朝。

此外,由於清廷的還款壓力巨大,沙俄甚至願意提供1億兩白銀的低息貸款給清廷。自此清廷高層達成了聯俄抗日的基本策略。不過,清廷的噩夢也就由此開始。


沙俄瘋狂蠶食東北,日本卻蟄伏了10年之久。

尼古拉二世登基以後,建立了「黃俄羅斯計劃」。該計劃的初衷是,將長城以北,都納入沙俄的統治範圍。

當然了,黃俄計劃的實現過程是一步步來的。

  • 1858年到1860年,沙俄在我國東北地區,已經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蠶食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1864年到1870年,沙俄在我國西北地區,通過《勘分西北界約記》、《塔城界約》吃掉了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了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我認為李白對中華文化的影響,不亞於孔孟,所以說中國不能沒有碎葉城,就好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樣。
  • 1881年,沙俄又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將霍爾果斯河以西、塔城東北、喀什噶爾以西共計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都給吃掉了。自此,中亞最好的地區七河流域,除了伊犁片區外,都成了沙俄的地盤。
  • 1892年,沙俄又出兵帕米爾高原,從這裡強行占領了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清廷一再表示抗議,可惜抗議無效。這回人家直接不簽啥條約,就看你不敢還手。

因此到了1895年的時候,其實沙俄已經從清朝蠶食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了,而且其中有大片寶地,不得不說,他們很會挑地方。

可即便如此,沙俄依舊並不滿足,他們將手再次伸向了中國東北。1895年,黃俄計劃的關鍵一步,中東鐵路計劃,被提上了議程。


西北的事情日本管不了,畢竟那不在他們的戰略部署之內。可東北的事情,日本人卻看著心急。為啥?因為日本早就有吞併東北的野心,如今沙俄居然直接對東北下手了,你說日本能不著急嗎?

1895年,恰好是甲午戰爭打完以後的第一年,日本和清朝都元氣大傷。即便日本打贏了,自己也無力再戰了。沙俄就是趁著這個機會,開始了中東鐵路計劃。

1896年的《中俄密約》以及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地條約》,直接將該計劃落實到位。西伯利亞鐵路可以通過東北與海參崴連接在一起。同時該鐵路的南延線,可以一直延伸到租借給沙俄的大連港。

這麼一來,沙俄不僅擁有中東鐵路的獨家運營權,而且還可以不經過清廷允許,無論戰時、和時,都能將軍隊、武器、物資通過中東鐵路運到東北。等於說,東北78.7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質上已經被沙俄給占了。

清廷對此視而不見,日本倒是快氣瘋了,不過由於沒有恢復元氣,也不敢直接和沙俄硬扛,這一忍就是10年之久。


日俄戰爭,沙俄為何一分錢不賠?

1900年,趁著八國聯軍侵華的機會,沙俄直接將20萬大軍運送到了東北,這麼一來東北就徹底成了沙俄的控制地了。

到了1903年,沙俄通過移民計劃,向我國東北輸送了3萬多俄羅斯族人。而且移民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儼然是要把這裡變成烏東、克里米亞或者白俄了。

清廷依舊默不作聲,畢竟當時慈禧正忙著跑路呢,沒空管東北的事情。

反倒是日本開始堅決反對沙俄的侵略行為,於1904年徹底和沙俄斷交。緊接著,日本便主動對遼東半島上的俄軍發起了進攻。日俄戰爭由此拉開了序幕。

經過10年的休養生息,外加2億3千萬兩白銀的加持,日本早已今非昔比。因此這場日俄戰爭,日本大獲全勝。

當然了,雙方的戰損日本更大。戰爭結束以後,日軍損失了8萬多人,沙俄損失了5萬多人。但是俄軍在陸地上的陣地基本都丟了,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也基本全軍覆沒。

自此,沙俄稱霸東北的計劃,徹底擱淺。


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日本開始蠶食東北地區,沙俄在東北的部分權益,也轉交給了日本,但日本並未得到東北。不過奇怪的是,沙俄除了將庫頁島南半部分讓給日本外,什麼土地也沒割讓。甚至連一分錢賠款都沒給。這是什麼情況?

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一分錢都不會賠給日本,如果他們要打就一直打下去。這可把日本國內給整懵圈了。

他們是真的懵圈了,因為他們沒想到戰勝的結果居然是這麼個情況。那這一仗豈不是白打了?至少看不到什麼短期收益。

為此當時的日本桂太郎內閣,甚至被趕下了台。為啥?沒掙到錢嘛!打贏了有啥用?那麼沙俄憑什麼一分錢不賠呢?

  1. 第一,沙俄實力雄厚,還能繼續再戰。可日本當時舉債決戰,已經快達到崩盤的時刻了,這可比當年甲午戰爭的損失要大得多。繼續打下去,明治維新攢下來的那點家底,估計都要敗光了。
  2. 第二,經此一役,沙俄退出了爭奪東北的戰場,日本擁有了蠶食東北的機會。同時中東鐵路的南延線也歸了日本,旅順、大連的租借權也是日本的了。有了東北這塊寶地,還怕不來錢嗎?日本覺得沒必要再冒風險打下去了,萬一打崩了呢?
  3. 第三,美國和英國,一開始積極支持日本收拾沙俄,但日本戰勝以後,他們又不希望日本過分強大,因此逐漸削減了對日的支援。在美英的施壓之下,日本只能選擇收手。
  4. 第四,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願為這場失敗買單,這是真心實意的。那時候沙俄內部早已風起雲湧,如果再割地賠款給日本,那尼古拉二世估計大位不保。

綜合這幾大原因,沙俄和日本之間達成了所謂的默契。除了象徵性割讓了庫頁島南部給日本外,沙俄一沒賠錢,二沒怎麼割地。畢竟庫頁島也是從清朝那兒弄來的,丟了也不心疼,更何況只是丟一半呢?


清廷和沙俄,在戰敗後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以後,清廷不僅賠了日本2.3億兩白銀,而且還將彎彎、澎湖割讓給了日本。

1905年日俄戰爭以後,沙俄只割讓了庫頁島南半部分給日本,交割了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將中東鐵路的南延線(長春到大連段)控制權給了日本,日本將其改名為南滿鐵路。此外,沙俄啥也沒給。

從這兩者戰敗以後的態度來看,反差實在是太大了。

甲午戰爭戰敗以後,日軍在山海關外逼迫清廷趕快投降,否則就要入關了!當時清廷有一小部分人支持遷都再戰,如果真這樣的話,那清朝還有的玩。

可慈禧為了清廷的統治,堅決反對遷都。寧可割地賠款,也要保住都城。為啥?因為當時清廷的統治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如果再遷都,難保會不會被人給趕下台。

慈禧為了保住自身的地位,只有出此下策。這就是典型的「寧與外邦,不予家奴」。


反觀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態度就很不一樣了,人家寧可繼續打下去,也絕對不割地賠款。無論他的目的是什麼,這麼做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當然了,尼古拉二世這麼做最大的底氣就是,沙俄幅員遼闊,都城在歐洲,日本根本打不過來,因此威脅不到他的統治。

雖說十幾年後,沙俄和清朝都覆滅了,可沙俄留給後人的地盤基本沒走樣,拾掇拾掇立馬又強盛起來了,反觀清朝,丟了一堆爛攤子給後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