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飛船、空間站、空天飛機、重型火箭全要有,印度消化得了嗎?

地月轉移 發佈 2024-02-27T06:27:37.148287+00:00

最近,對於印度航天來說是喜事連連,首先是3月26日,使用GSLV MK3運載火箭將36顆OneWeb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這是該火箭的第6次發射,包括一次亞軌道發射,全部成功,由於接下來印度的「加甘揚」飛船發射也將使用該型火箭,所以對於印度載人航天來說,又多了一份勝算。

最近,對於印度航天來說是喜事連連,首先是3月26日,使用GSLV MK3運載火箭將36顆OneWeb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這是該火箭的第6次發射,包括一次亞軌道發射,全部成功,由於接下來印度的「加甘揚」飛船發射也將使用該型火箭,所以對於印度載人航天來說,又多了一份勝算。

其次則是4月2日上午,印度版X37B,也就是RLV可重複使用太空梭的縮比技術驗證機,首次成功進行了著陸。雖然它面世10多年來從未上過太空,本次試驗也只是從直升機上扔下來,不帶動力系統,並且在著陸的時候差點翻車,但對於印度航天來說,也是可喜的進步。

驀然之間,我們似乎發現印度航天扯起來的架子,一點也不輸中美俄三個航天大國,從一箭104星到反衛星試驗、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從月球探測的月船一號、月船二號,到火星軌道探測的MOM,從載人飛船、空間站到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是應有盡有,怪不得有人連連大喊「不能小看印度」。

可是另一方面,印度一箭104星拋出的衛星就像往太空中撒土豆,技術含量不足;反衛星試驗和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搞了一次之後就再無下文,月船二號在著陸階段發生致命錯誤,直接砸在月球表面;MOM火星軌道探測器更是載荷偏少,並在2022年失聯;載人飛船發射一推再推,空間站更只是一個模型,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從未衝破100公里高度的卡門線,更像一個自由飛的大模型,我們又發現印度航天扯起的大架子後面,並沒有豐滿的血肉。

其實,以印度航天的實力,如果在這麼多的領域只選擇一兩個進行突破,有外國現成的技術、成品和專家援助,可能會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成績。比如載人航天,如果印度專門鑽研載人飛船,不管是自研的「加甘揚」,還是從俄羅斯購買的飛船,早就將太空人從自己的國土上送入太空了。

目前,印度第三次探月的「月船三號」,已經推遲到今年內發射,而「加甘揚」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則被推遲到2025年,原計劃是2023年第四季度進行無人試飛,2024年底進行載人首飛,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依然不靠譜。

我國從無人的神舟一號到載人的神舟五號,中間經歷了近4年時間和4艘無人飛船,印度想用2艘無人飛船在1年時間內就搞定,實在是太高看自己了,載人航天不應該摻雜太多技術之外的因素,不然最後付出代價的肯定會是倒霉的太空人。

當然,印度也有一個勝算,那就是最開始提到的GSLV MK3,目前它6次發射全部成功,而我們的長2F的原型長征二號捆綁型火箭,7次發射只有4次完全成功,一次發射終止、一次部分失敗,火箭正常,有效載荷損失,還有一次部分成功,衛星性能受到影響,綜合下來,成功率只有57.14%。

當然,火箭原型只是一個參考因素,後來我們發展起來的長2F,目前已經執行19次任務,全部成功,不愧為「神箭」。而印度GSLV MK3雖然目前的成績單漂亮,但有很大的隱患,在載人火箭上印度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未必能依然保持100%的成功率,而載人航天發射哪怕只有一次失敗,都將是無法承受的打擊。

關鍵字: